作者:俞天任 来源:《冰眼看日本》
日本的小学里中午供应午餐,叫“给食”。
从一年级开始,给食全由孩子们自己轮班负责搬运、摆放,老师只在一边看。你花费多少时间,打翻多少瓶牛奶,都没有关系,反正最后能让大家吃上饭就行。
这种给食不是免费的,但和免费也差不多——一个月3500日元,随便上哪儿打半天工的收入都不止这个数。
为什么要给食?日本的妈妈们不工作的也很多,而且初中和小学是按学区来划分的,学校一般就在家门口。小学生从家走到学校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完全可以回家吃饭,也可以带便当。似乎找不到给食的理由。
要说给食的理由,恐怕得追溯到明治时代了。那时候日本人还很穷,一般人家是吃不饱的。小孩是很重要的劳动力,穷人不愿把孩子送去读书。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这个办法来吸引学生——有饭吃你来不来?
现在则不是用“给饭吃”来吸引学生了,给食有了另外的意义:一来是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二来是让孩子对同伴所犯的错误能够忍耐和宽容。其实这一点可能更加重要。日本人习惯了不互相指责,可能就是从小就知道了人人都会犯错误。三来不准带便当是怕小孩在吃饭时攀比,弄得富人得意,穷人自卑。大家吃一样的伙食,增进了平等的观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