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香烟的缭绕情结

原创 bill1234888  2017-12-02 14:40:08  阅读 1249 次 评论 0 条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枪林弹雨的战场和刺刀见红的拼杀,其实,小小的香烟在战争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美国大兵的“骆驼”和“好彩”,苏联红军的“马合烟”,都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物资。而巴顿、丘吉尔、斯大林嘴里咬着雪茄的形象更是家喻户晓。香烟似乎成了战争的一个象征符号。

  香烟:士兵的宠儿

  香烟自传入欧洲起,便同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烟草中的尼古丁具有麻醉和止血的作用,可以缓解伤痛,同时,也可以让疲惫不堪的人打起精神,让焦虑烦躁的人镇定下来,而枯燥、恐惧和伤痛正是士兵们最大的敌人,因此,烟草天然地契合了他们的需要。

  现代的烟草源于美洲大陆,1492年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到达中美洲的萨尔瓦多,当地的印第安人将金黄色的烟叶赠给哥伦布,烟草从此传入欧洲,并向全球扩散。

  烟草在欧洲的流行首先是从军营开始的。为了缓解战争中士兵的不良情绪,许多西方国家开始向本国士兵和雇佣军发放烟草和烟斗。17世纪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虽然不抽烟,也憎恶烟草的味道,但他懂得烟草对于士兵们的意义,因此,法军的战略后备物资中有大量的烟草。烟草有时甚至跟食品一样重要。

  由于17世纪的欧洲战争空前频繁,因此,导致了大范围的疫病流行——霍乱、疟疾等流行病很容易在人员密集的军队中滋生,并随着士兵的征战和返乡不断扩散。随之而来的,则是吸烟的恶习被士兵从军营带到了民间。烟草最早在美洲印第安人那里主要就是被用来治病的,它所含有的尼古丁等物质不仅可以止痛,而且可以杀死霍乱杆菌、肺炎杆菌等许多病菌。因此,在医疗水平低下的时代背景下,烟草很自然地成为饱受流行病困扰的欧洲人廉价的灵丹妙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烟民的行列。就连当时最早大力提倡禁烟的英国,也因为霍乱流行而被迫改变了禁烟的态度。

  差不多与此同时,中国的明王朝为了禁烟,以斩首示众惩罚私种、私售者。但此时它正同东北的后金苦战,当时的兵部尚书洪承畴在给崇祯皇帝的奏折里,就提到“辽东士卒,嗜此(烟草)若命”,这也直接导致明朝禁烟运动的夭折。

  纸烟为何风

  现代香烟的雏形纸烟,之所以能够取代旱烟和水烟成为主流,也同样与战争有着直接的关系。1799年,拿破仑率军猛攻土耳其的亚克城。激战中,土耳其士兵们吸烟用的公用水烟筒被拿破仑的炮兵炸毁,嗜烟如命的土耳其人只好用点枪炮的火药纸来卷烟叶,纸烟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不过,纸烟真正的流行还是始于19世纪中期的克里米亚战争,当时的英军士兵从奥斯曼帝国士兵那里学会了切纸和卷烟吸食的方法,从而使纸烟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1880年,欧洲出现了卷烟机,卷烟从此进入机器生产的时代,之前因为雪茄和卷烟过于昂贵而望而却步的底层民众,也因此找到了“福音”。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几乎每个欧洲参战国的士兵都得到了红十字会的烟草配给。随着士兵们需求的快速增加,香烟的制造工艺也得到了惊人的改进。到战争结束时,最先进的卷烟机每分钟已经能够生产上千支卷烟。

  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烟草再次成为关键的战略物资。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烟草为重要作物,烟草种植者可以缓服兵役。而在中国,沿海地区沦陷后,卷烟甚至成为后方许多地区的经济支柱。最终,这场席卷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的战争,极大地扩展了吸烟者的群众基础,也造就了许多人此后几十年对香烟的消费习惯。

  香烟影响战争

  虽然香烟的出现和蔓延拜战争所赐,不过它并非是战争的简单附庸,很多时候,香烟甚至能够左右战争的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军与土耳其军队在埃及的西奈半岛地区展开了激战,由于双方势均力敌,战斗进入僵持阶段。一筹莫展之际,英军司令得到侦察报告:土耳其军队物资供应异常困难,尤其缺少香烟。于是他便派飞机向土耳其防线空投了许多含有大量鸦片的香烟。看到撒满阵地的香烟盒子,烟瘾大发的土耳其士兵不由分说打开就抽,痛痛快快地吞云吐雾了一番。结果没过多久,便…个个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完全丧失了战斗力。随后英军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土军防线,打破了长期的僵持局面。

  更直观的例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军的香烟供给非常有限,远不像一些大片里描述的那样丰足。盟军士兵每人每周可获得5至7包香烟,美军更多,而德军每天最多只能领到可怜兮兮的6根香烟或者2根雪茄。虽然他们获准每月可以自掏腰包购买50根香烟,但必须缴纳比一般零售价高出900/0的特别税。这倒不是因为德国的物资缺乏,而是希特勒极其厌恶士兵抽烟。

  德国科学家在1939年从流行病学的角度首次证明了吸烟和肺癌之间的关系,希特勒于是有了充分的理由反对德国人吸烟。他在德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吸烟运动,禁止国民在公众场合吸烟,对战场上的士兵抽烟虽然不得不网开一面,但也是严加限制。

  然而,在二战的战场上,纳粹士兵并没有因为远离香烟和肺癌而感到庆幸,相反,他们因为没有足够的香烟而变得愈发颓废和沮丧。在战争前期,德军士兵还可以通过缴获英法等国士兵的香烟来提神打气,但随着战争局势的急转直下,香烟紧缺的问题曰益暴露。

  试想一下,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战场上流弹横飞,周围血迹与泥污混成一片,大家昼夜不分、生死不分地挤在狭窄的战壕里,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看到第二天的日出。对许多人来讲,他们此时唯一的希望就是手上的一根烟了,这时如果有人告诉他们小心肺癌,岂不是笑话?更何况,香烟是战场上除武器外少数带有商标的东西,那熟悉的文字和图案如同家书一般,唤起了士兵们美好的回忆,并勾勒着战后他们的美好生活。

  就这样,当美国大兵抽着“好彩”“骆驼”,向往着战后的美好生活,当苏联士兵抽着“马合烟”,回忆家乡的美丽田园和心上人时,德国士兵只能在天寒地冻的异国他乡四下里寻找烟屁股。最终,抽烟的斯大林、丘吉尔和罗斯福指挥着他们的“烟枪”们,打败了不抽烟的第三帝国元首和他手下无烟可抽的军队。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德国战败之后,一麻袋极度贬值的帝国马克也买不来一包香烟,于是香烟一度取代马克成为占领区日常商业活动的代用货币。

  香烟的流行离不开战争,同时它也是战争的催化剂,对士气和战斗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对那些背井离乡来到战场上的年轻人来说,香烟如同父母或者心上人的照片,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也是他们在绝境中为数不多的精神寄托。

访问无忧岛网站,请使用谷歌和苹果浏览器!部分浏览器访问本站可能会造成内容页面的缺失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29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bill1234888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