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的消费之路,堪比趟沼泽。不斗智斗勇,说不定一脚就踩进了深坑拔不出来;而就算费尽心机全身而退,也难免落得一身脏污。
月初,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办宽带变办网贷”的奇异经历——
营业员声称目前有两个优惠活动,只需每月缴纳捆绑宽带的手机套餐费用,就可获得总价达千元的数码礼品,宽带还可免费用2年。
然而随之而来的,就是营业员所谓的“通信信用额度”查询要求。营业员拿过手机一通操作猛如虎,却在最后一步露出了马脚。
用户对“录一个点头同意的视频”要求感到不解,才发现对方差点就帮自己申请了两千多元的网贷,每月的手机套餐话费即为还贷金额。
当用户发现的时候,营业员已经开始申请查询用户的征信了。
套路比5G跑得还要快一些。/ unsplash
对此营业员不以为意,还抱怨用户耽误了自己的时间。运营商和银行的这一番骚操作,看似拓宽了业务,又不会对按时缴费的用户带来影响。
但实际上,对服务内容含糊其辞、利用信息不对称性来操控客户办理本不需要的业务,本就是一种欺诈。
像这样暗戳戳“帮你搞定”的小动作越多,对于我们后续的消费而言,埋下的隐患就越大。
一旦涉及到大宗消费如房车贷款时,银行查询到近期有频繁申请网贷的动作,可能就会不予批准。
什么都没做却还吃了暗亏,这是真的冤。
所有公司,最终都变成了金融公司。/ unsplash
前阵子,陪身边的朋友找房,用的正是时下大热的租房品牌。到了选择付款方式的时候,朋友好奇点了看起来更便宜的“免息月付”一栏。
原本加载速度一般的App突然变得神速,只见“借贷申请通过审核”的页面一闪而过,紧接着就是合同页面,并无更明显的风险提示。
若不是我眼尖,朋友就稀里糊涂掉坑了。
像这样的暗亏,咱已经吃到咂吧不出味儿了。人在江湖飘,不是被坑,就是正在被坑的路上。
趁倒闭之前,能坑一个是一个
有些消费行为看似无伤大雅,实际上极度依赖商家的经营现状。往往还没薅到羊毛,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而最容易踩中的,莫过于预存卡消费。
在理发店洗着头呢,小哥的甜言蜜语就没停过:
“我看您发质受损挺严重的呀,不好好养护可不行。咱们最近有个活动,只要您办卡,就可以享受一个月2次免费护理。您是不是还住这附近呢?那就更方便了嘛,办完卡洗剪吹都有优惠……”
见你不搭话,小哥向理发师使了个眼色,对方心领神会,继续吹耳边风:
“最近XX发型挺火的,特别衬脸小,您要不烫一个?原价599来着,不过只要您办个500块的卡,马上就给您打对折……”
不是每个Tony都才德兼备。
像这样的办卡推销,在所谓沉浸式体验的理发店、美容院、健身房等场所,几乎是必然出现的场景。经历得多了,大家也自然摸索出一套应对策略。
要么装聋作哑,要么假意敷衍,实在不行冷脸斥责一两句,也能换个片刻安静。
时间长了,遇到个别不推销的服务人员,简直如遇天仙,看ta就像看初恋。就算手艺一般,也不妨碍天涯海角都追随。
神奇的是,会员制度实在太好用,以至于面包店、洗车店、送水站甚至卖鸡蛋的,都能变着法儿让你办卡充钱。
像这种规模小投入少的商家,等ta钱圈得差不多了,离跑路也不远了。想退钱?麻烦出门右转找哆啦A梦,买张时光机的往返票先。
那一天,你和你的Tony、你的奶茶小哥,都重逢在了ofo单车的退钱处。/ 图虫创意
当然,就算是声名赫赫的企业,只要没上市,一样有被卷款的风险。还记得曾经的独角兽ofo吗?
充钱一时爽,退款能从中关村排到火葬场。最近又有互联网学车品牌倒闭,要让咱跟商户建立信任,真是太难为脆弱的都市人了。
你我本无缘,全靠我充钱。就算充了钱不能天长地久,有个朝朝暮暮的温存也成。谁成想这温存只限当日新鲜,一脚踏出店,翻脸更胜陈世美。
强制隐形消费不绝
闹大了只能法庭见
预存卡充值这类需要用户自行操作的消费行为,尚可发挥一下本人的主观能动性。
但人难免会忽略合约里的超小字条款,商家又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向你报备风险,这就给了强制扣款、隐形消费等行为以可乘之机。
裤兜被信用卡塞满,你也是个百万负翁了。/ pexels
就按我们最常接触的信用卡来说,很多人乐于用它来薅羊毛,却不知自己已经被信用卡薅走了一床被子。
开卡的时候告诉你首年免年费,此后每年刷满多少笔即可免次年年费。本以为是极易完成的任务,结果卡一多没想起来,每年咔咔扣起来得有好几百。
提取现的手续费及复利、货币兑换手续费等,亦是防不胜防的设定。凡是需要执行这类操作,多半是人在境外急用钱的情况,被扣费也只能有苦往肚里咽。
还有所谓的溢缴款支取费更是令人理解无能,凭啥我还款有余钱,取出来还得给银行小费?
在花大钱的项目上,要为避雷所做的功课,那是一箩筐都不止。
来,贷款吗?/ pexels
购车的糟心事,历来不乏大量的讨论。几个月前奔驰女车主的遭遇还热乎:本可全款买车,却被引导选择了贷款买车,交完20多万元首付后,还要再给15000多元的金融服务费,且必须为现金或转账。
即便吃了这么多闷亏,车子一故障,所谓的“三包”协议依然形同虚设。
4S店促销优惠中所暗含的水分,大家已屡见不鲜。所谓的“购车即送2万元现金大礼包”,到最后就变成了保养次数、车险、脚垫车膜等产品。就问一句,谁稀罕?
此外还有:声称“零利率”的购车贷款,背后隐藏着巨额手续费、过短还款期限及高额贷款抵押;预付款时“订金”可退,但“定金”“认购”不可退,商家利用了法律,消费者只能抓瞎……
再来,贷款吗?/ pexels
至于房子,那更是人人一把辛酸泪。
巧舌如簧的售楼小姐,总能把一片荒地吹成天上人间。
说是江景房,其实楼下就一条小水沟;说好的商圈、学校,起码要建个五年八年;板上钉钉的地铁,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还没个影儿……
购房期待落空还在其次,经济损失才是真扎心。强制算进去的公摊面积就不说了,竟还有人拿公共空间来当赠送面积,绿地、停车位等配套缩水,房屋质量不过关……
即便最终顺利签约入住,房产证也能折腾上好几年。据媒体报道,安徽、西安等多个楼盘均出现了交房多年但迟迟未发放房产证的情况,而这都是因为开发商税费未缴齐、手续不齐全、故意挪用办证费等。
如果业主刚好是个马大哈,未将购房合同、购房发票、开发商代缴税费收据等资料保留齐全,就会给后续的追责带来很大的麻烦。
新闻、身边,给了钱背了贷,却住不进新房的人多得是。
说起来,许多陷阱都不算新鲜。但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第一次上门的小白,奸商怎会无可乘之机?
怪只怪,许多经验并非口授就可习得。不真真切切地被宰一刀,还真会怀疑自己是否确实如此幸运。
所有优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有时候,即便赠品符合预期,事后细想,也未必物有所值。
即便是深入研究了行为经济学的专家丹•艾瑞里,也曾踩过消费陷阱。本打算买辆厢式旅行车的他,被奥迪轿车附赠的“三年免费换机油”所吸引。
这辆酷似跑车的奥迪开起来确实很拉风,但仔细计算,这个优惠政策只能给他省下150美元,不过是车价的0.5%。和放置大量婴儿用品的空间需求相比,显然还是买厢式旅行车更划算。
“免费给我们造成一种情绪冲动,让我们误认为免费的物品的价值大大高于它的事实价值。我认为这是由于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
世上连免费的午餐都没有,你为什么还在相信这些骗局。/ pexels
赠品带来的是免费的诱惑,而商家提供的“最优选项”,则牢牢抓住了消费者不愿动脑筋又想占便宜的心理。在这一点上,连精通经济学的MBA学生也不能免俗。
丹•艾瑞里在其著作《怪诞行为学》中指出,我们的心里并没有一个“内部价值计量器”来衡量物品的价值,而是通过对比其他物品来估算。
也就是说,为了让我们选择某个贵价商品,商家可以通过设置一个更高价的选项,让我们不由自主选择商家主推的产品。而组合销售,则会让人不由自主买下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
不说别的,一个包邮就能让你买买无禁忌,点个外卖都得想尽办法凑满减。加了一屏的红包群抢得了优惠,手机屏幕前的你露出志得意满的笑,却不知自己正在被谁收割。
想省点钱有错吗?没有。
可是占便宜却不肯多想几步,是不是也得反思一下?
打折、包邮、捆绑套餐,让人为自己并不需要的物质发狂。/ pexels
人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急于谋利,且不放过任何一个突破口。在这一点上,我们与奸商殊途同归。只不过,奸商的野心要更大一些。
越了解人性的人,越善于敛财。咱们这些平头百姓,还没闹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已经被商家算得明明白白。
于是我们也放弃了挣扎,想消费时碰上打折是运气,不想买时再便宜也不动心。618双十一自动忽略复杂的优惠计算,看准大牌子屯点纸巾洗衣液,也算是为小家做了点贡献。
只是,无穷无尽的折扣,也在消耗商家的心力。
每月一次的购物节,早已让消费者看穿了大多数套路。折腾不出更多花样的商家,只能继续硬着头皮跟着平台搞活动,看着还可以的销售额长舒一口气,不知美好光景还能持续到几时。
在逐利这个圈子里,没有几个人是真正的赢家。
不过,这么说起来,那些执拗不肯包邮、不管什么购物节都不肯“大肆让利”的“老实人”,似乎耿直得可爱呢。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新周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