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掉朋友圈的前一秒,你在想什么

转载 网络  2024-05-01 23:04:19  阅读 204 次 评论 0 条

 

 

宗城

我是不是话多了?

这样说,熟人看到了,会不会不太合适?

这条看到的人有点多,要不……删了?

这是我删除朋友圈之前,最常有的三种心理活动。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朋友圈变成了一个熟人广场。我最开始玩朋友圈,是因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还有几个要好的朋友给我点赞,满足一点简单的虚荣心。

但现在,朋友圈是我最不敢说大话的地方。一方面,熟人和半生不熟的人都多了起来,朋友圈成了社会圈;另一方面,自己更“要脸”了,开始扮演一个更体面的自己了。以前自己也没啥包袱,就像一个乞丐不会怕有人骗他钱,现在毕业闯社会,总归不那么自在。

发布一条朋友圈之前,我会想,这个地方表述是否合适?某人看到了会不会有想法?我今天已经发了两条,再发会不会显得话痨了?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悬置,终于狠下心,点删除!世界清静。

我为什么那么在乎别人的想法?尽管心里有个声音告诉我:不要太在乎别人的想法,做你自己就好。但长大后,我不得不在乎别人的想法。

比如如果我很想吐槽一节目,但那档节目的策划人就在朋友圈里,甚至他跟我还认识,我说话是否就会克制一些?

再比如由于工作,你不得不添加某些人,但那些人的价值观跟你并不一致,你如果发布相关内容,轻则他们会跟你吵架、把你删除,重则他们会举报你,这个时候,你还敢不敢发?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害怕朋友担心自己。夜深人静,心情郁闷,深夜的朋友圈容易成为真心话据点,可是如果朋友突然关心起你来,你又需要解释:没事的,我很好,不用担心。你解释了一个,又有下一个。朋友的好意你心领了,可他们也无法真正解决你的问题,这个时候,你发现发朋友圈非但无用还徒增解释成本。于是,你点击了删除。

时下流行一个词,叫作“人设”,准确来说,我们在社交平台多少都在表演自己。我们面对观众,甚至在心里预设观众,当你删除一条朋友圈时,或许就是因为,你觉得心里那个观众会觉得不合适。但是慢慢地,那个观众在影响你、改变你,反过来塑造你的形象。表面上,他是观众。实际上,他成为你要取悦的顾客,甚至定义你的主人。

当你要取悦的人太多,那个真实的自己,可能就从朋友圈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安全的人设。

我身边有很多人,已经不发朋友圈了。起初,是一个月发一条。随后,是三个月、半年更新一次。最后,干脆不发。我问原因,他们说:“不知道发什么”“失去了表达欲”“言多必失”。朋友圈本来是朋友互相分享开心、倾诉烦恼的地方,如今更像是小社会,一个混合了工作性质、社交属性的地方。

身为写作者,我有定期写读书笔记、观察社会议题的习惯,本来朋友圈就像是我的一个即时想法备忘录,可我又很怕给别人造成困扰,也開始下意识地回避争吵,就在今年,我把电子笔记转移到了微博。

而在朋友圈,时常是这样——想发什么,发了几行字,又在想,算了,还是不发了。

有时候,我们的失语,就是从大脑审查一条朋友圈开始的。我怀念那个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自己。但我知道,他再也回不来了。

喜欢无忧岛网?请直接搜索引擎——无忧岛网即可找到我们,并通过浏览器打开(不要使用微信浏览器)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65812.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