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演的是《下河东》。扮演赵匡胤的演员临到上场,还在与人嬉笑逗乐,直到锣鼓声不断气地催促,他这才猛然醒悟,随手操起一样兵器就上了场门。按照剧情,是北汉兵趁夜晚偷袭宋营,领头主帅白龙是一年轻将领,双方一照面,有个对打。可上台一看,彼此都大吃一惊,原来,扮演赵匡胤的演员按规定动作一撩胡须,发现忘了戴髯口;再扬手一举兵器,盘龙棍竟错拿成了木刀。换成一般演员,这戏就没法儿唱了,幸亏扮演赵匡胤的是个老演员,他急中生智,现编现唱道:“下河东一仗,把孤王的胡须杀掉,丢掉了盘龙棍,朕耍木刀,虽不能把你娃娃杀死,也要砍你个鹅丁包!”这番念白,字正腔圆押韵上口,不但符合当时情境,还将原本出的错掩饰得天衣无缝。扮演白龙的演员也是心领神会,配合得不露马脚,赢得了满场喝彩。
但王班主还是惊出了一身冷汗,万一应对失常,落人把柄,岂不是自砸饭碗!散场后,王班主把扮演赵匡胤的演员叫来,狠狠训了一通。这还没完,第二天临开场前,王班主把所有登台演员喊到一起,叮咛说,今晚不能再错,要集中精神,善始善终。接下来两天,演出果然都很平顺,没再出什么纰漏。
戏演到第三天,演了《拾玉镯》。戏演完了,王班主眼巴巴地等着台下放火炮,可等了半天,一点动静没有。不放火炮是什么意思呢?这等于告诉戏班班主,他的演出对方不满意,对方不满意,戏班子就拿不到包银。要么走人,算是白干;要么一直唱到对方满意为止。
王班主一下就想到头一场《下河东》里那个纰漏,但演员把戏给圆过去了呀,这种救场,即使内行也得击掌叫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王班主百思不得其解,他闷闷不乐地去乡场上转悠,走到一家茶馆坐下喝茶,闭目养神间,听到邻桌有几个人正议论戏班的事情。
一个说:“你们知不知道,这商会请来的戏班,都唱了三天了,为何不给人家放火炮呀?”
另一个说:“嗨,他们演的那出《拾玉镯》,孙玉姣出门喂鸡的脚步跨错了。”“怎么跨错了?”“人家商会的刘会长说了,那演员多跨了一步,所以不给他们放火炮。”“哦,原来是这样啊!”
王班主一听,恍然大悟,心想,哎呀呀,有这么吹毛求疵的吗?回到戏班,王班主吩咐众人说,今晚挂牌演出《火烧赤壁》,到时候,你们就照我说的演。
当天晚上,台上锣鼓一响,就看见几个手拿令旗的士兵,绕着戏台反复地走。锣鼓响得精神,几个兵丁也走得一丝不苟。这下,轮到观众纳闷了,有这么反复转圈、没完没了地走吗?戏台下打呵欠的,伸懒腰的,叽叽喳喳议论的,都盼着快点走完,剧情往下发展。谁知台上就是不急,依然走得不慌不忙。
商会的刘会长到底憋不住了,请人把王班主叫了过去,问他说:“敢问,这唱的哪一出啊?”
王班主笑笑:“火烧赤壁呀!”
刘会长又问:“火烧赤壁有你这么唱的吗?”
王班主说:“曹操当年八十万大军下江南,前军后军绵延数百里,不走几天几夜,他能走完吗?”
刘会长是聪明人,知道自己吹毛求疵逼出毛病来了,当下叫来管事吩咐说:“放炮,点钱走人。”又转身致歉说:“王班主,多有得罪,包涵包涵!”访问无忧岛网站,请使用谷歌和苹果浏览器!部分浏览器访问本站可能会造成内容页面的缺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