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第一家国营的24小时食品店,星火日夜商店也见证了40年的变迁。星火日夜实业公司党支部书记胡建和彼时还只是店里烟酒柜台的一位职工,每天要经手烟票、糖票和肥皂票等上百张票证,下班前都要把票证贴好、记录数量,等待业务员来取票证,到烟糖批发部进货。现在回想起来,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白砂糖前一夜提前包好
回忆起那个票证年代,虽然间隔已经40年,不少细节胡建和仍历历在目。
“那时候大家都盼着过春节,每到节前一个月,店里的消费者络绎不绝,买东西还得排队。”有意思的是,星火日夜是当时上海仅有的几家24小时营业的食品店,大年夜晚上6点以后,南京路上的几个食品店都悉数打烊,星火狭小的店堂里却挤满了顾客。
晚上,星火的门口总有三条排队长龙,有排队买凭票卷烟的;有排队买凭票白砂糖和肥皂的;有排队买公交月票的。春节前的队伍,总是比往常还要长些。“记得那天,我正好上夜班,有位顾客在后半夜过来买烟,按理说,过了晚上12点烟票已经过期作废了。看着他非常焦急的样子,最后我还是把烟卖给了他。因为我不想让顾客大老远地赶来而又失望而归。”他说道。
过了午夜,店堂里顾客渐渐少了,胡建和还要和同事一起贴票证、整理柜台、包白砂糖。他说,白砂糖要用纸包成0.5斤/包和1斤/包两种,因为一张市区糖票可买半斤白砂糖。为了方便第二天营业员的销售,准备工作要忙一整个夜班,根本没有打盹的时间。
几百斤货物用三轮车拉
在那个定量供应的年代,商店进货都是骑三轮车去指定的批发部进货。星火的香烟、白砂糖大多来自黄浦区烟糖公司,大部分糕点则是由黄浦区糖业糕点公司供货。
胡建和回忆说,商家是凭着从消费者那里收回的票证再去进货。到了春节前,票证数量明显增加,有时候一天要跑好几次批发部。
进货来回一趟至少需要半小时,一车货里,25斤重的一箱香烟(50条装)至少要放上10箱。“装糕点的箱子都是木制的,和现在的轻便塑料不同,一只木制糕点空箱子就有十多斤重。喷香的糕点主次排列,放得满满当当后,一箱就有50多斤,必须两个人一起抬。”他说,三轮车装满一车糕点,看似东西不多,但实际分量却重达几百斤。“那时车运骑三轮车是十分吃力的体力活,每运一车货,即便是大冬天,回来也能看到额头豆大的汗珠。”
后来,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渐渐采用卡车拉货,到80年代后期,骑三轮进货的场景就不多见了。
年营业额从8万元到3500万元
在计划经济时代,商品价格由物价局审批制定,企业不能违反国家的物价政策,不得擅自涨价和降价。
如此一来,同一行业内大部分商品毛利都是透明的。比如香烟,毛利就是9%。胡建和表示,那时候,企业也不讲经济效益,只讲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保证老百姓能够买到计划供应的商品。到了春节前,市场供应量更加充沛,对企业而言,为了保证销售货源充足,往往是一边销货、一边进货,不断循环来保障供应。
根据星火方面提供的数据,在1978年,西藏路总店的全年营收不过是8万元。而去年最新的销售数据则显示,企业年营收达到3500万元。不仅如此,企业也在市场的洪流中不断转型发展,进货渠道变得更加多元,销售方式也更加灵活多变,企业的经营策略从保供应渐渐转向追求更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40年,商品从百种增至千余种
开业初期,还只是一个三开间门面的小店,营业面积40平方左右,后来商店扩大至六开间门面,分别设置了烟酒柜、糖果柜、糕点柜、杂货柜等四个柜台,在1978年,星火日夜的商品种类大约有上百种。如今,其已经拥有一家总店、四家分店,商品种类也增至千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商品品类上。“改革开放后,市场上的商品供应越来越丰富。休闲食品、进口食品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老百姓的消费观念从过去的‘吃得饱’发展到现在的‘吃得好’,现在的顾客更看重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所以,我们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始转变。”胡建和说,货架上商品的点滴变化,也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普通百姓的消费力正不断提升。
关注并使用“百度APP”访问无忧岛数码家电,各种价格便宜大牌精品数码产品等你发现~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