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纪昀在文章开头这样写道。有这样高的评价,可以想见,这位知县大概是位恪尽职守的好官。
这位恕斋先生,后来由县太爷升任太平府太守。他在办理棘手案件,难下决断时,常常“微服私访”,以便明辨是非曲直。
一次,太守又独自去案发现场了解情况。行至中途,他感到有点疲惫,便走进一座寺院,打算休息一会儿。
一进门,方丈便迎了出来,向他施礼,并吩咐弟子备茶。小和尚走过来提醒师父:“太守一会儿就到了。”老僧斥道:“休得无礼,太守大人不就在这儿吗?”
恕斋先生大惊,问道:“你怎么知道是我?”
老僧回答:“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说,“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
太守问老僧:“师傅可知我为何而来?”
“你是来查案子的。”方丈回答。
太守更为惊异,问:“难道你有什么未卜先知之法?”
“这个案子的原告和被告早就做好准备,沿路都安排了人,等着你去查访。”老僧说,“请恕我直言,你在任上,清正廉洁、政绩突出,无论从哪方面讲,都称得上是一位好官。只是你习惯暗访,又容易被暗访所得信息而左右,常常以此作为处罚的依据。其实,这其中既有一知半解之处,也有断章取义的可能。这样的断案方式,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要说地方上有权势者能够张网设局,使你步入其中而不自知;就算是乡里小民、无知百姓,谁没个三朋四友,他们早就串通好,等着你来暗访呢!”
“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濟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
太守听完沉默不语,就此打道回府。
纪晓岚在讲完这个故事以后,提到他父亲的看法。姚安公曰:“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看来,调查研究,就是实践出真知的过程,怎样实践,怎样获得真知,是一门必须认真对待的学问!
(酸辣白菜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唐朝的天空》一书,何保全、于泉滢图)
各种精美短文、往刊读者文摘、故事会、意林等……请访问文摘阅读板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