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
我们的世界其实由一小群精神病态控制,甚至,我们日日仰望、膜拜,充满个人魅力的科技大佬们,其实具有“精神病态倾向”!
硅兔君并不是在开玩笑,根据英国《The Telegraph》的报道,每5位CEO中就有1人存在“精神病态倾向”。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公司CEO们的精神病态倾向程度与监狱中的囚犯一致。
当你进一步了解精神病态及精神病态倾向人群的表征及思维方式时,你或许就不会觉得匪夷所思,而是理所当然、理应如此。
天使与魔鬼共存
前段时间,Facebook爆出数据泄露丑闻,马克·扎克伯格个人形象一落千丈,一篇来自公众号“X博士”的文章《扎克伯格是当今世界最有城府的人》刷遍朋友圈。
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世界这么多富豪中,扎克伯格绝对是最热衷于作秀的一个。”文中总结扎克伯格的各种亲民形象,都是由高薪聘请的公关团队所打造出来的。
但我们如果细究一下世界上的富豪大佬们,扎克伯格的这种“爱表演”的行为好像并不是一种个例。
信誓旦旦否认没有出轨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常年占据娱乐与科技板块的“北美乐视钢铁侠”埃隆·马斯克、梦想是造一面大墙的“推特之子”特朗普、不是在骂人就是在抽烟酗酒的糟老头温斯顿·丘吉尔……
虽然这些人经常把生活当作舞台,把自己活成奥斯卡级别的戏精,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充满着强大的魅力。
乔布斯被很多心理学家判定为精神病态者
而另一方面,还有一群人和这群大佬们有着相同的特质。
这群人包括奸杀数十名年轻女性的“阳光男孩”泰德·邦迪、折磨与谋杀33位青年男性的“油画艺术家”韦恩·加斯、下令对十万库尔德人进行种族灭绝的萨达姆·侯赛因、以及电影《沉默的羔羊》中的主角汉尼拔……
这群人类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杀人犯,生前周围人对他们的描述却经常出现:“幽默”、“亲切”、“善解人意”、“和蔼”等字眼,在罪行败露之前,周围没有人相信他们是如此可怕的恶魔。
泰德·邦迪,美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之一,被害人数估计为26至100人不等。滔滔不绝的口才、充满着魅力的外表是许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
最著名的精神病态形象——汉尼拔
而这些人,不管是富豪大佬,还是连环杀人狂,他们无不例外都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精神病态者(psychopath)。
精神病态最让人着迷的地方,是心理学家们通过它发现: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罪犯,和世界上最成功的社会精英,居然都是同一群人。
隐藏在人群中的怪人
无畏、无情、专注、有魅力、口才好、自大、自恋、缺乏共情心、不焦虑、不拖拉、喜欢刺激、病态说谎、操纵他人、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追求成就感。
这15个描述精神病态者们性格特征的关键词中,褒奖与贬低的词汇几乎各占一半,从这里开始,似乎就开始暗示精神病态正面与负面作用仅一线之隔的特质。
(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个人即使符合以上大部分特征,也只能被确认为“高度的精神病态倾向”。)
对精神病态的专业解释是什么?
它在英语中的专业名词是psychopathy,在中文的一些资料中也译为心理变态。
在早期的心理学中,主流观点一直对精神病态带有很强的误解,认为这是一种极端罪犯所携带的精神疾病,并把精神病态等同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但近些年的研究数据表明,精神病态者中患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比例,确实远远高于普通人群,但二者并非是等同的关系。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而精神病态更像是一种心理症状侯群。
据心理学、精神病学领域的世界级权威专家凯文·达顿博士,所著的书《为什么疯子比常人更容易成功》中写道,除去特工、间谍、特种部队等特殊职业,在寻常的各类职业中,精神病态所占比例最高的十个职业,从高到低分别是:首席执行官、律师、媒体工作者、销售员、外科医生、记者、警察、牧师、厨师、公务员。
小李子在电影《华尔街之狼》中扮演的精神病态CEO
这十个职业,在人类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换句话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世界是由一小群精神病态所控制的。
听起来有些骇人听闻,但细究起这十个职业,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原因。
这些职业往往都有着几个共同的特征:高压力、高冲突性、以及巨大的职业成就感。
而这些职业要求,刚好完美地符合了精神病态者们的优点:无情、魅力、专注、坚毅、无畏、活在当下、超强执行力、追求成就感、积极的心态、充满着说服力。
试想一下,当一位外科医生给你做手术时,你不会希望这位医生因为紧张而手脚发抖、因为担心手术结果而走神,你会希望这位医生像一个机器人一样精确,手术全程高度专注,即使遇见意外情况,也不受任何情感的扰乱而慌张……
想要做到这一点,普通人需要接受十几年的职业训练以及经验累积,才能在如此高压与高冲突性的情况下保持“冷血”的状态。
但精神病态,他们天生就是这样的状态。
重度的精神病态者无法理解“电车难题”中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在试验中他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改变铁轨的方向,以压死一个人的代价去换取另外五个人的生命。这就像战地医生一样,要在极短时间内判断哪些伤兵可以医治、哪些伤兵需要被放弃,以最大化利用战场上有限的医疗资源。
所以,面对精神病态,我们可以把他们比喻成一辆高性能的跑车。
超跑有什么特点?极限的速度、无比迷人的外表,但这些优势背后的代价是差劲的舒适度,以及高难度的驾驶要求。这些特点相对应的,是精神病态处理各类复杂事物的天赋,不过精神病态们虽然迷人,他们却很难与他人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在和他们的长期相处中,你比较难感到“舒适”。
所以它的特性决定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拥有它,那怎么样的人适合拥有精神病态这辆“超跑”呢?
答案特别俗套,就像是最蹩脚的编剧才会写下的剧情:拥有着爱和智慧的人。
詹姆斯·法隆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十年来成就最大的神经科学家,他有着美满的事业和家庭,研究大脑组织超过35年。
詹姆斯·法隆
2005年,在一次实验中,法隆发现自己的脑部结构扫描图,居然和精神病态罪犯们的扫描图一模一样。
后来在一次与母亲的对话中,获悉自己的父系家族史是一部持续400多年的血腥暴力变态史,他祖上的许多成员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徒或杀人犯。
按照法隆自己先前的研究判定,这种基因遗传下的人很大程度会发展成为一名罪犯。
但现实却并非如此。2008年,法隆受邀参加TED,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经历与家族史。
在他的演讲,以及后来所发表的书《天生变态狂》中写道,自己没有成为家族噩梦的延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着一个美好的童年,在一个充满爱与陪伴的环境之下长大。后来又遇到深深爱着他的妻子,即使在他受到双相情感障碍(又称为躁郁症,症状为时而亢奋不已,时而低沉消极)折磨期间,家庭的爱与陪伴让他冷静,而渊博的学术知识为他重新找回理智。
如果他的人生中没有这两样东西,詹姆斯·法隆?用他的话说,可能就只是联邦监狱中的一名残暴囚犯而已。
社会的整体精神病态化趋向
关于精神病态症状的描写,最早出现于公元前700年,《圣经·旧约》中的《申命纪》。数千年来,精神病态人群受到人类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而在19世纪初精神病学诞生之时起,精神病态开始正式进入医学领域。
截止到目前,精神病态的起因和成因依然是一个谜,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环境对精神病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据一些心理学家推测,全世界可以确诊的精神病态占到人类总数的1%-2%,但存在“精神病态倾向”的人群可能达到了惊人的25%。
而这高比例数字的背后,和现代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可以把这些影响因素称之为“精神病态思维”,硅兔君简单地总结了四个因素:
1.商业体系下的冲动消费。
在当下这个以商业为主导的世界,商家的利益来自于消费。在这个大前提下,鼓励人们多消费是每一个商家所坚持的“原则”。而它的执行方式,是利用广告等各种媒体方式的狂轰滥炸,鼓吹“做自己”、“Just do it”、“享受生活”等价值观,甚至在很多时候,作为最大受益者,政府也是这类价值观的推崇者。这些价值观本身不存在对错,但它的核心是为促进顾客冲动消费、提升商业利润率而服务的。同时,它们也符合“精神病态思维”,享受当下、冲动性/超强执行力和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是精神病态者的重要特征。这种对消费观的鼓吹,很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普通人的人生观。
2.各类暴力、为猎奇而突破下限的游戏、电影、节目、新闻报道等。
这个因素与上一个因素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借助现代传媒进行广为宣传的产物。随便举几个例子,风靡全球的第一人称犯罪游戏《侠盗飞车》、《看门狗》、《正当防卫》、《黑手党》等;电影中反传统的各类“反派英雄”们,《教父》中的黑帮大佬、《好家伙》中的街头帮派分子、《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崛起》中的“小丑”、《沉默的羔羊》中的汉尼拔等;以及各种无下限的综艺节目,包括出轨、打架、走光、折磨、生吃老鼠、病态说谎等各种元素。
《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崛起》中的小丑
当这些无情、无畏、自大、缺乏共情心、喜欢刺激、操纵他人、具有非凡说服力的角色与“魅力”挂钩,成为玩家与观众眼中的“英雄”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给青少年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也让观众对犯罪、重口味的忍受阈值越来越大,对“精神病态思维”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
3.数据化一切。
当下时代,几乎所有人都在强调大数据时代,用极端一点的话说,即使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只不过是一堆数字代码而已。当数学家用公式解释油画为什么会好看?心理学家用概率学解释爱上一个人的几率有多大?数据专家用数字解释怎么样的音乐会成为下一个爆款神曲……
斐波那契比例螺旋函数解释了图像为什么会那么美,在数学中也被称为“黄金比例分割线”
艺术、爱情、教育、交际等这些曾经需要以感性为主导的“文科”思维去思考创造的东西,如今人们开始用纯理性的“理科”逻辑思维去解释它们。褪去情感,强调数字和逻辑,以一种冷酷的纯理性方式去分析事物,正好符合了典型的“精神病态思维”。因为精神病态者们天生无法感受许多的情感,纯粹的逻辑思维是他们思考的常态,这也注定了他们天生的道德感低下,以及不会顾及他人的看法与感受。
4.科技给予了我们逃避的借口。
在最新一期的网络综艺节目《奇葩大会》中,主持人马东以手机为例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许多人认为智能手机的出现,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朋友之间、恋人之间、甚至是与父母之间,即使是在面对面的时候,低头看手机的概率也远远大于说话交流。许多人痛心疾首手机的出现破坏了人们正常的情感,但真的是这样吗?即使没有手机,你能确定别人真的想要和你交流吗?
如果讨论的话题是你擅长的领域,旁边坐着的是你喜欢的女孩,当对方笑眼盈盈地望向你,还有多少人会有想拿起手机的冲动?
人类其实是一个矛盾的物种,而人的本质是孤独的,因为即使渴望着交流、渴望着被理解,人也不愿意放弃对孤独的享受。简单地说就是,人是群居的动物,但什么时候又不是一个人呢?
每个人都拥有交流的欲望,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一条街、一个村的人可能就是你一生所有的交流圈,那时候的人没有选择的权利。但如今以网络为首的科技,为你联通了整个世界,网络为你的交流提供了替代品,它可以满足你了解与分享信息的欲望。
当这种欲望得到了满足,你也就不会再产生交流的冲动。
因为正如埃兹拉·庞德所说:彼此了解的人,在地理上都是分散分布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如此幸运地,在身边找到知己,也许身边有很多人爱着你,但他们不一定喜欢你。
网络的虚拟化,为你提供了一个模糊的完美主义环境,让你在其中以最自由的方式遨游,同时也给予了你一个可以逃避现实的选择。这也是变相地为精神病态者们提供了成长的温床。
在古时候,个人的一切过于突出的个性都是需要被阉割的,因为个人即使可以摆脱在生产上对集体的依赖,也无法摆脱在交流上对集体的依赖。
精神病态者们以自我为中心、不容易对他人产生情感连接、道德感低下等个性,注定无法被集体所接纳,这导致了历史上有许多的精神病态化倾向被阉割。
但科技带来的变革,解除了这道对精神病态控制的魔咒,让它重新回归到了野蛮的成长。
基因工程和提高精神病态化
目前我们无法判定社会的精神病态化,对人类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因为精神病态的坏处虽然让人难以忍受,但它的好处又是那么地显而易见,许多人穷极一生的努力,也无法获得精神病态者们天生就有的优点。
同时它的许多特征又符合现代社会对精英的要求,这个世界需要“精神病态式”的人才。
可以说精神病态就是一把双刃剑,但它所带来的巨大能量,也足以促使着一些人为它铤而走险——通过人为控制的方式提高精神病态化。
想象一下,当你因为失恋而难受不堪、面对危险而慌张不已时,只要提高你的精神病态化,你就可以完全摆脱所有的负面情绪,同时它的效果比世界上任何一种毒品都要迅速,并且还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伤害。
如此具有诱惑性的选择背后,是一种叫做经颅磁刺激的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简称为TMS)。
经颅磁刺激功能示意图
上文所提到的心理学界权威专家凯文·达顿博士,就曾利用此项技术来提高人类的精神病态化,而第一个实验对象,就是他自己。
这项技术在心理学界通常被作用于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强迫症、帕金森病、创伤性应激障碍等精神疾病,但在研究试验中偶然发现,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用来提高精神病态化,即使它的效果只能维持短短半个小时。
在试验开始前,达顿博士和他的精神病态朋友——著名的前英国皇家特种空勤团二零敢死队(Bravo Two Zero)成员安迪·麦克纳布一起,做了一个关于心率、皮电和脑电波活动的心理基准测试。
测试过程中会向参与者播放一些血腥、暴力、令人不安的图片,以此来观察参与者的心理与身体反应情况。
在第一次测试中,前特种军人安迪表现出了自身冷酷无情的职业素养,整个过程中他的各项指标几乎毫无波澜。但作为普通人的达顿博士,在测试开始后就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这是普通人面对恐惧不安时惯常的表现。
世界十大特种部队之一,英国皇家特种空勤团,简称为S.A.S
尔后,达顿博士接受了经颅磁刺激,来提高自身的精神病态化。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大脑开始发生了一种奇异的变化,引用他自己的描述就是:“一种自在随意的自信上来了,心理压抑开始神秘地消失,主观道德开始动摇……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敏锐意识,在道德感被迷醉后,我失去了良知。经过第六次经颅磁刺激后,我的焦虑感也没有了……”
随后的心理基准测试,也验证了达顿博士的感觉——他的各项指标变得无比平稳,部分数据甚至已经低于安迪的水平。
凯文•达顿博士
在目前的基因工程研究项目中,各国把主要精力放于提高人类寿命、剔除致病基因、提高人类智力等方向,精神病态对于基因工程的意义还鲜有人进行研究。
但不可置疑的是,这个方向将是未来基因工程研究的主流。
试想一下,如果人类可以完全掌控精神病态,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精英基因”,或者是“超级战士基因”,再配以其它的“高级基因”,如高智商、高体能、高痊愈率等等,人类是否可以因此而创建出一个新物种?一个属于人类世界的“神族”?到那个时候,普通的人类又该何去何从?
在阿尔贝·加缪的著名小说《局外人》中,对男主角莫尔索的描述符合了大部分精神病态者的特征,可以说加缪笔下的莫尔索,就是一个精神病态者对这个荒谬世界的抗争。
加缪带着存在主义哲学中深沉的人道主义关怀,质问着世界把不同意见者冠以荒谬之名的抹杀,到底是世界的荒谬,还是人性的不堪?
同样的,精神病态这种“荒谬的个性”,到底是人类原本的样子,还是人类进化后的产物?
但不管答案是哪一个,在人类有记载的数千年历史中,精神病态因为其“不合群”的特性,长期被世界排斥、歧视,甚至于折磨、虐待。也许小说中的一句话,正好可以作为精神病态者的呐喊:“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影史经典《发条橙》 :正义与邪恶在现实世界往往变得模糊,生存的需要超越一切的道德法则。
自测:我是否具有精神病态倾向?
确认是否存在精神病态人格,必须由专业精神医师,根据《大五人格测试表》(The Big Five)、《精神病态自测表》(Self-Report Psychopathy Scale)、《精神病态特质量表》(Psychopath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简称为PPI)、《利文森自评量表》(The Levenson Self-Report Scale)、《黑尔精神病态量表手册》(Psychopathy Checklist-Revised)等专业心理学测试中选取其中一项进行测验,尔后经医师鉴定后方能被正式确诊为精神病
为了您更好的访问本站,请使用手机或平板自带的浏览器可获得更佳的浏览体验。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