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少年说》节目中,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给自己报12个补习班,他说“有的补习班名字自己都记不住,实在是受不了。”
观众也纷纷指责妈妈,“怎么给你孩子学这么多啊,你不是自己也搞教育吗?”“参加这么多班,兴趣在哪知道吗?”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兴趣班。有钱的砸钱,有资源的拼资源。“兴趣越多,格局越大。老师越好,孩子越有前途。”无形地,报兴趣班也出现了“鄙视链”。
“报什么班?”“报多少合适”“选什么班型?”“如何赶场?”家长的看法决定了孩子在兴趣班这个生态系统上的占位。持相同意见的家长喜欢凑一堆抱团取暖,持不同意见的家长喜欢比一比谁更“高级”。
当然了,比较不一定真的能分出高下。暴发户觉得有钱最大,书香门第觉得有文化才高级,各有各的道理,以下兴趣班“鄙视链”仅供娱乐。
01
时间规划鄙视链
班多规划好>班少规划好>班多规划差>班少规划差>无班无规划
“全能规划”Diss“赶场司机”
有次在家长会上,一位妈妈说“只要选对课,合理安排好时间,一次报12个班是完全可以消化的。”她的孩子同时上12个兴趣班,平时作业在校完成,每天回家还有一两个小时可以给父母讲课。身边的妈妈们纷纷追问她关于时间规划的方法,向她“取经”。这样的综合规划能力,的确可以站在金字塔顶端了。
大部分妈妈做不到一次报12个班,却可以很好地管理2-4个兴趣班,几年下来孩子也学了很多东西。比如徐妈妈的孩子5岁半,她每年给孩子报3个班,5年先后培养了17种兴趣爱好,她觉得自己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肯定比其他孩子强很多。还有王妈妈的孩子,多年来只坚持学“钢琴”和“法语”两门课,初中以前拿下了钢琴10级,现在孩子没事就喜欢自己看法语原文小说和电影,生活也很充实。
有些家长时间规划能力不强,又想“一口吃个胖子”,就学着全能型妈妈同时也给孩子报十几个班,别人学什么自家娃也要学什么,结果自己“一周七天连轴转”不说,娃也叫苦连天。像《少年说》中给孩子报12个班的那位妈妈,孩子既没有兴趣也没有精力,纯粹为了报班而报班,被其他家长批评也是情理之中。但是,这类妈妈也会反驳说“时间规划是一种能力,我们虽然能力不足,但还是非常重视孩子学习和兴趣发展的,所以才不惜花大价钱报这么多课。”可见,比来比去,还是那些既不给孩子报班,也没什么兴趣规划的家长最受“鄙视”。
02
区域鄙视链
黄庄>海淀>西城、朝阳、东城>丰台、大兴
“海淀奥数派”Diss“望京奥数派”
俗话说“朝阳拼特长,东城拼心态,西城拼英语,海淀拼奥数。”
但是黄庄的家长们说,“我们黄庄都拼!”
海淀黄庄,就是家长们心中的“宇宙补习中心”。这里汇聚了北京最好的奥数老师,清北一流的学校。在黄庄补课的家长可以藐视其他任何区的教育资源。
出了黄庄,但仍在海淀的家长,对孩子的奥数表现也远比其他区的家长有信心。海淀奥数班最后坐的全是旁听的家长。笔记,摄像,一个不落。老师讲什么家长都懂,回家还提问孩子,帮孩子复习巩固。
朝阳区的奥数班就看不到如此景象。在朝阳,奥数顶多算个兴趣班,拓展一下数学思维。家长们顶多旁听十分钟,就各忙各的了。所以有人说,“海淀和朝阳的小学生家长,在奥数班一对比,起跑线就不一样了。”
东城、西城、朝阳各大辅导机构开设的班课不多,师资也远不及海淀,尤其东城家长漫不经心的佛系态度,也经常被海淀妈妈们拿来调侃。至于大兴和丰台,教育的基础设施还尚未发展起来,家长们更没有报兴趣班的意识。一位丰台妈妈说,“我把孩子送到海淀学奥数,身边的丰台妈妈们看我像看疯子一样,我跟他们说什么兴趣班?听不懂的。”
03
班型鄙视链
名师大班〉精品小班+名师1对1〉大班〉大学生家教
“我们会报班”Diss“我们更有钱”
“我们智商高”Diss“陪太子读书”
名师大班课处在金字塔顶端,家长们要守在手机前不停刷才能“秒杀”抢课或者续班,报上名的家长有种优越感叫做“我们更会报班”。但是,名师大班终究是大部分家长挤破头也进不去的,有些能量够大的家长,自己攒班找老师,而且找得都是很不错的老师,这个就是精品小班了。这拨家长对上普通大班的态度很不屑,有种不带你玩儿的感觉。能找到名师一对一的话,更不容易。因为各机构的名师是不容许在外面带一对一的。
大多数学生都会去上普通的大班课,所谓“随大流总没错”,性价比高,而且学生之间彼此交流,学习进度水平都差不多。一些机构标榜的小班是说把每个班人数控制在15个左右,其实也就是大班课,价格更贵一些,尽量每个学生照顾得更周全,但是人数往往不止这个数。
处于“鄙视链”末端的是大学生家教,还有很多机构有1对1但算不上是名师,通常是一些学习跟不上在校课程的孩子需要另开小灶,由于补习基础知识,根本不需要请名师,普通大学生就能搞定,还便宜。所以在家长心中容易形成一种定式,认为那些课是为学习不好的孩子准备的。但其实一些大机构的精品小班和1对1课程也配有很好的师资,也适合好学生查缺补漏和突破。
还有一种班型叫做“我们智商更高”。有些机构的奥数班分为“提高班”,“尖子班”,“超常班”,“超一班”,“集训队”五个班型。上“提高班”和“尖子班”的是入学在前台随测出来的,随测计算卷子全对的学生上“尖子班”,错一点的上“提高班”,更高级别的班型比如“超常班”“集训队”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升班。所以班型在家长心中潜移默化地成了孩子智商和学习能力的象征。超常以上班型的家长心理都有十足的优越感,而那些“尖子班”和“提高班”的家长常被戏称为“陪太子读书的”“小升初的分母”。
04
科目鄙视链
马术、高尔夫、礼仪、茶道>电子琴、画画、舞蹈、跆拳道>语数外
“小众又有品”Diss“跟风一族”
“我家宝宝会烘焙,幼儿园组织美食类活动可以帮忙”“我家闺女舞蹈考过四级,可以参加公益演出”;陶艺、插花、钢琴、网球……现在孩子没有点特长,家长去开家长会也没什么谈资。一位爸爸说“同班的孩子不是会高尔夫就是烘培,人家哪里报的班我还搞不明白,自己孩子特长是画画,剪纸,说出来也觉得没面子。”
如果你和马术俱乐部的销售小哥聊两句,他会斩钉截铁的告诉你,报马术俱乐部的幼儿马术课程会提升孩子的贵族气质。这种傲娇心不只有中国家长有,美国家长也有。
美国为幼龄儿童开办马术班,学马术的说,“我们是天生的贵族,你们学机器人的是天生的技术工人。”学机器人的说,“我们是未来世界的探索者,你们学乐器的长大就是贫穷的艺术家。”学乐器的不服,说“即便是学一门乐器,我们也有阶级划分。”
总而言之,“鄙视链”站队要综合把握“越贵越高级”,“越稀缺越高级”,“越有名越高级”三大原则。
05
装备鄙视链
w元高配党>k元低配党>10元公用党
大号课上,老张问老王:“我家娃的大号1万多钱买的,你家多钱买的?”老王不出声。
第二天,老王问老谭:“我家娃大号1千多钱买的,你家娃怎么成天上课只带个嘴?”
“只带个嘴?”
“只带个号嘴。”(用公用的)
老谭这才反应过来,老王是笑他家娃上课没“装备”。
马术课上,有的孩子一套服装就上w+,但也有孩子穿着2k左右的“低配”。
老张又问老王,“你家孩子准备工作做齐了吗?”
(课程着装包括:头盔、马靴、防护背心、马靴、马裤、恰卜斯、马术手套)
老王说,“就差一套冬季御寒服了。”
(由于是户外活动,冬季需定制御寒的服装)
老王扭头问老谭,“你家孩子准备工作做了多少?”
老谭说,“刚在那边压了压腿。”
老张和老王听见都笑了。
兴趣班鄙视链,你跑不掉
高尔夫课上,老张的孩子一套高尔夫球杆10w,老王的孩子用1w的球杆,受到同学们的嫌弃,非常不高兴。
儿子回家跟爸说,“爸我不想学了,有钱人为了和没钱的人区别开,就整出一套高尔夫球。”
老王反问儿子,“不学?难道你想像老谭家儿子,只会打弹珠?”
“玻璃球得蹲着,趴着,形象不好。”儿子撇了撇嘴,忙摇头。
高尔夫要有草坪,有观光车,要有球杆,球童。而玻璃球只要你的泥地不是太软,随随便便就能比赛。你可以说,高尔夫花大钱,奢侈浪费。但是,你敢说高尔夫比玻璃球更没有意义吗?“打高尔夫的人目的往往不是为了运动,而是为了社交。”即便说玩弹球的技术含量和趣味性更高,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家长也会把孩子送去学高尔夫。
其实,兴趣班鄙视链上的所有孩子之间的攀比,都源于家长之间面对巨大落差时,自己的不甘心,或者因为生怕自己一时“没跟上”而误了孩子。无论“鄙视链”给家长们带来的是焦虑,优越,还是虚荣心。家长们都不得不承认,这套系统他们跑不出去。每个人都会主动或被动地被卷入兴趣班的“鄙视链”,它是这个焦虑时代的表情。
“没有什么比孩子快乐更重要的事了。”这是一句很多家长都同意但永远也做不到的“正确的话”,做不到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而是时代不允许。
想买高性价比的数码产品?使用百度APP 搜索 无忧岛数码家电 关注本站官方百家号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