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恐怖的人性实验 90%的人中招!

转载 网络  2018-09-26 13:32:11  阅读 2076 次 评论 0 条

分类实验

1968年,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被杀后,教师简·艾洛特在她所教的三年级班上,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天的「蓝眼睛/棕眼睛」分类实验,来研究种族歧视和偏见问题。

第一天先对「蓝眼睛」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第二天反过来,给「棕眼睛」的学生给予优待。

结果表明,艾洛特所支持的那个小组,他们在在课堂上表现得很热情,能快速而准确地回答问题,在测试中表现得更好,那些被歧视的人会感到沮丧,在回答中犹豫不决和不确定。


2

钢琴楼梯实验

大众汽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地铁站的楼梯上安装了音乐钢琴台阶,为了了解人们是否会选择更健康的方式,使用楼梯而不是自动扶梯。

结果显示,那天有66%的人选择走楼梯,因为人们都喜欢寻找一些乐趣,其实我们的内心都跟孩子一样。


3

地铁里的小提琴手

小提琴大师Joshua Bell默默的来到华盛顿特区的地铁站,在45分钟里演奏了6个经典作品。

结果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约20个人给了他钱后就走了,他一共得到了32美元。

当他演奏完,没有人鼓掌,没有一个人认出这位世界上最优秀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那把小提琴价值350万美元。

而在三天前,他在波士顿交响音乐厅的演出,票价不低于100美元。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和环境中,「美好」不会被发现和重视。


4

烟雾缭绕的房间实验

这个实验让人们在一个房间里填写一份问卷,当烟雾从门底下传出来的时候,人们会怎么做?

当受试者单独在里面的时候,75%的人几乎立刻报告了烟雾,报告的平均时间是注意到烟雾后两分钟。

然而,当受试者和工作人员两个人在里面时,当工作人员告诉他没什么事,只有10%的受试者会离开房间或报告烟雾。

10个实验对象中有9个会一直在做问卷调查,同时揉着眼睛,用手剥开烟雾。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似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人的反应,甚至违背了自己的直觉。

不要让别人的消极态度导致你的不作为。不要总是假设别人会帮忙,要做一个果断行动的人!


5

嘉士伯社会实验

在丹麦嘉士伯啤酒公司(Carlsberg)的这个社会实验中,让一些毫无戒心的情侣们出去看电影。

当他们走进拥挤的电影院时发现只剩下位于中间的两个座位,周围都是穿着背心的刺青猛男。

结果,很多情侣在看到这些人后,决定马上离开,也有少数情侣选择坐下来,他们得到了周围人的欢呼和免费的嘉士伯啤酒。

这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人们不应该总是以貌取人。


6

棉花糖实验

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心理学家米歇尔(Walter Mischel)开展了这项实验,把年龄4到6岁的孩子带到一个房间里,桌子上放着棉花糖等零食,并且告诉他们,可以吃零食,但如果他们等了15分钟而没有吃的话,他们就会得到第二份奖励。

米歇尔发现有的小孩会用双手遮住自己的眼睛或转过头不看,有的开始踢桌子,有的扯自己的头发,还有的把棉花糖当做绒毛玩偶来玩。

当研究人员一离开,就有一些小孩开始吃了。在600多名参与实验的儿童中,有一小部分人立即吃了棉花糖,那些试图拖延时间的孩子中,有三分之一坚持了15分钟,最后得到了第二份棉花糖的奖励。

在后续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能够控制自己等待第二份奖励的孩子,往往会有更好的成就。


7

错误共识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问大学生们,他们是否愿意在校园里散步30分钟,并且带着一个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在乔的餐厅吃饭」。

然后,研究人员让学生们猜想有多少人会同意戴上这个广告牌。他们发现那些同意携带这个标志的人相信大多数人也会同意携带这个标志,那些拒绝的人认为大多数人也会拒绝。

因此,不管他们是否同意给乔的餐厅做广告,参与者都坚信,大多数人都会做出跟他们同样的选择。

这个实验结果表明,这在心理学中就是所谓的「错误的共识效应」。

不管我们的信仰、选择或行为如何,我们倾向于相信大多数人跟我们的观点和行为一样。


8

霍索恩效应实验

这是在1955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实验的最初目的是研究物理条件对生产力的影响。

霍桑工厂的两组工人参与了实验,在一天里,一个小组的工作区域的照明改善了,而另一组的照明保持不变。

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光照更亮的工人的生产力比另一组的生产力增强了很多。

而且当灯光再次恢复暗淡时,他们的生产力还是一样比以前提高了。研究人员还发现,当员工的休息时间也发生改善后,他们的工作效率也都有所提高。

实验人员得出结论,并不是身体状况的变化影响了工人的生产力,而是工人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觉得有人关心他们的工作场所。

工人们感到自己很重要,他们很高兴自己被给予了关注,并因此提高了生产力。


9

旁观者效应实验

凯蒂·吉诺维斯(Kitty Genovese)的谋杀案成为了发现「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的一项心理实验。

凯蒂在她的公寓外被刺死,然而旁边看到这场犯罪的人并没有报警或者协助警方的调查。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在没有其他目击者的情况下,旁观者可能更愿意介入案件的调查中。

而一旦有一群人看到,那么每个人都会根据其他人的反应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并且认为自己的个人帮助对案件起不到帮助。


10

阿希从众实验

这个实验是拿着一幅有三条编号的线的图像,并让房间里的人辨认出最长的线。


每一个受试者都跟其他事先安排好的几个演员同在一个房间里,演员们会抢险回答,故意选错线,但是结果显示,在这种情况下,有32%的人会跟演员们的错误选择保持一致。

实验结束后,当他们接受采访时,大多数受试者都说他们不相信演员们的答案,但他们害怕被嘲笑或被认为在搞特别化。

很明显,人们遵循两个主要原因:他们想要融入这个群体,而且他们相信这个群体比他们更有见识。

想买高性价比的数码产品?使用百度APP 搜索 无忧岛数码家电 关注本站官方百家号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24513.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