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自己还没毕业,学的专业就已经没了”的经历吗?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本次调整新增备案本科专业1831个,新增审批本科专业点241个,撤销本科专业416个。
和新增设的专业相比,被撤销的本科专业引发了吃瓜群众更浓烈的好奇心与“求生欲”——在校生担忧自己“还没毕业就被社会淘汰”,已毕业者同样担忧专业被撤销后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会下降。事实上,被撤销的专业数量每年都在以极快的速度增加。据统计,在2018年遭到撤销的专业数量是2014年时的6.2倍。在2014年,只有67个专业被撤销。
此处“撤销”的专业指的是特定学校的特定专业,而非在全国范围内撤销了同类专业。(想了解被撤销专业全名单的话,可以戳这里)今年被撤销的416个专业共涉及到173所高校,撤销最多专业的学校在2018年足足撤销了15个专业。
说的就是中国传媒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其中,中国传媒大学撤销的专业以语言类为主,包括波斯语、印度尼西亚语、越南语、世界语等等,有网友笑称中传是“撤掉了外国语学院”。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则撤销了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统计学、产品设计等工学、理学等多种专业。
在985工程学校中,浙江大学是撤销专业最多的,共撤销了10个专业,包括护理学、中药学、电子商务等理、工、管理类专业。在其他985院校中,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也有不只一个专业被撤销。
至于被最多学校撤销的专业,则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2018年,一共有17所大学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被撤销;其次是教育技术学,共涉及13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亦被12所大学撤销。
翻阅过去五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从2014到现在,共有991个专业被撤销,其中仅工学类专业就被撤销了267个,在各门类中数量最多;理学被撤销了190个、艺术学被撤销了168个、管理学被撤销了131个专业。
而被撤掉的这些专业,都是怎么“长”出来的?
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10年,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应接近适龄青年的15%。由此,高校扩招正式拉开帷幕:扩大招生规模、扩招师资队伍、加大校园基础设施投资……为提高招生规模,增开新专业成为大部分高校的选择,不少“小而精”的学校逐步开设更多“热点”专业,在规模上向“巨无霸”学校发展。
本科扩招的急速狂飙直到2012年才正式被踩下刹车键。当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发布,《意见》明确提出:“稳定规模、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
一句“保持招生规模相对稳定”使得高校扩招之路终于缓下脚步。为了优化学校的学科结构,本科专业的撤销也变得越来越多,从2014年的67个,增长到2015年的118个、2016年的149个、2017年的241个,2018年则达到了416个。
高校撤销专业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招生困难:招生阶段就已十分困难,招来的学生都凑不满一个班,更别说开课了;
师资力量匮乏:对于许多财经、理工、外语、艺术等专业类院校而言,开设其他类型的专业就面临着师资储备不足的问题;
专业间的界限模糊:当两个专业的教学目标、课程有所重合,专业间的界限与定位就会变得模糊,不利于学校的管理;
就业前景差:这或许也是专业遭到撤销的最重要原因。当专业所学与社会需求间的差异过大或教学质量不佳,就会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惨淡,进而又回形成“招不到生”的恶性循环。
某个高校的单个专业被撤销,并非否定了此专业的学术价值与职业前景,而是反映出学校对于学科的建设需要在师资、基础设施、就业等方面进行完善,在设立学科之初就进行充分规划,而非随“热点”而动。
毕竟对学生来说,在毕业后、甚至在还未毕业时就发现自己的专业已经“消失”了,这种郁结之情怎能马上消失呢。
访问无忧岛网站,请使用谷歌和苹果浏览器!部分浏览器访问本站可能会造成内容页面的缺失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