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数字癖

转载 网络  2017-11-19 15:11:22  阅读 1311 次 评论 0 条


作者:莫小米    来源:《羊城晚报》2010年1月1日

  仿佛永远记不住,总是不自觉地落进这个俗套。

  日前采访一位中医师。他的医术并不神奇,亮点在于,他感慨偏僻山村的家乡父老看病难,每每将小病拖成大病,立志为底层农民做些事情。

  他定期到乡间义诊,不收一分钱。无法动弹的病人,他上门诊治,一次一次直到痊愈。已经坚持了好多年。

  这样做不会亏本吗?他承包了山地,自己种植中草药,降低了成本,方可维持。这种做法,以前赤脚医生蛮常见的,搁今天这时世,实属凤毛麟角。

  他讲到一个因为拖延医治被关节炎所困乃至无法下床的女病人,在免费上门诊治后痊愈的故事。习惯性地问:前后治了几次呢?总共为她花了多少钱呢?”

  他答:不知道,真的没法说,从来不去算。

  是啊,既然免了,就连计算也免了,他从没想到要有一天传扬这些数字。

  想起当年在加拿大一位华裔老人的家,看到墙上很美的一幅照片———蓝天白云,水鸟飞翔,一排竹楼,翘檐,吊脚,宛在水中央。是他在中缅边境上捐的一所小学校。日本人打来时他逃难到那儿,面黄肌瘦一个孩子,差点死掉,被异邦的好心人收养。退休后故地重游,发现村里的孩子读书还是困难,要划着船到很远的地方去上学,就在那里捐了这所小学堂。

  同行的记者立刻感动了并来劲了,非问他花了多少钱,是什么币?加元还是美元?而老人算了半天仍算不出来。

  记者是出于职业习惯,也许是为了更翔实吧,用数字说话。也有非常多的被采访者,企业家、明星、名家,非常配合,做慈善时必用数字说话。那些数字他们是早准备好的。媒体还喜欢据此列出排行榜啥的。

  只要不是虚假夸大的数字,不是承诺了不兑现的数字,有数字也很好。

  唯真正的慈善,从未想到计算。


如您使用平板,请横屏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本站为无忧岛资讯个人官方网站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340.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