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许多人都认为,人的一生交的朋友越多越好。但是最近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好友圈子不是想有多大就有多大,因为人的交友能力是有极限的。
著名的邓巴定律
罗宾·邓巴是牛津大学研究认知与进化的人类学家。1992年,他根据自己对灵长类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着名的“社会脑假说”。假说认为,与其他动物相比,灵长类似乎选择了一条特异独行的演化策略:呆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种群中彼此协助。而在这种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灵长类个体需要与种群内的每个其他个体建立起某种长期的“社交关系”。而负责处理复杂与抽象思维的新大脑皮质在整个大脑中所占的比例越大,个体能处理的“稳定人际关系”就越多,于是平均种群就越庞大。邓巴一共收集了38种灵长类的数据,狒狒的平均种群大小不过50上下,这意味着狒狒的新大脑皮质只足以让它维持50个互动频繁的“猴脉”。
而人类的种群大小则是多少呢?邓巴估算的结果是148。这就是着名的“邓巴数”:1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农业村平均人数——约150。1086年,征服者威廉一世统计出的英格兰村落平均居民数——约150。邓巴先前的研究显示,人的大脑新皮质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人际关系。也就是说,人的好友圈子不会超过150人,对于超过这个数量的人,人们顶多能记住一些人的相貌和名字,但对对方的了解却极为有限,也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来促进双方关系。
通过社交网站能扩大
社交范围吗?
2008年,Facebook统计了用户平均的朋友数—你猜是多少,130上下,依然十分靠近邓巴数。可见虽然科技日新月异,我们的新大脑皮质倒没有随之飞跃发展。
美国Facebook内部社会学家卡梅伦?马龙通过统计研究发现,Facebook社区用户的平均好友人数是130人。研究表明,人们可能拥有1500名社交网站“好友”,但只能在现实生活中维持约150人的“内部圈子”。在个人好友名单中,人们经常联系的好友却非常少而且相对稳定。好友之间联系的越活跃、越亲密,这个群体的人数越少、越稳定。
人类“重色轻友”的原因
邓巴发现,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150人始终是最常见的群体规模。不管是“好友”上千的社交网站用户,还是只有零星“好友”的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密友数量并无明显差别。研究显示,男性平均有4至5名密友,女性则平均有5至6名密友。邓巴给“密友”的定义是每周至少碰面一次,需要帮助时可以提供建议和情感上的支持。
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你有了另一半,那么一个家庭成员或是一个好朋友就会被迫离开了你的挚交圈子。
邓巴教授认为,之所以少了一个挚交是因为恋爱占据了很多时间。他说:“我想可能是有了另一半的人,注意力都集中在恋人身上,没有机会与原先的挚交联系,因此有些人就脱离了挚交圈。”
英国《独立报》曾援引邓巴在英国科学节上的发言报道:“当一个人展开一段恋情,其核心朋友圈会从平均5人减至4人(其中包括恋人)。当脑中铭记着那个新进入你生活的人(恋人)时,意味着你必须放弃两名密友。我们刚发现这一点,它有点让人吃惊。”
喜欢无忧岛网?请直接搜索引擎——无忧岛网即可找到我们,并通过浏览器打开(不要使用微信浏览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