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血压患者激增至11亿,越年轻死亡风险越高!

转载 网络  2020-07-07 20:53:22  阅读 928 次 评论 0 条

 近日,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的一项题为“Association of Age of Onset of Hypertension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Mortality ”的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的发病年龄越小,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越高。

  该研究纳入了2006年7月~2007年10月在中国唐山的71,245例参与者,按照年龄分层后,随访至2017年12月31日,平均随访时间为6.5年。随访期间发现,有20,221例新发高血压,2008例死亡,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的超过80%。从年龄分布来看,45岁之前发病高血压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13.5%,且服用降压药的患者不到三分之一。经多因素校正后,45岁以前患高血压的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最高,也就是随着高血压发病年龄的增加,预后的危险性逐渐减弱。

  患者年龄在<45岁、45-54岁、55-64岁、≥65岁的受试者 ,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分别增加了126%、62%、42%和33%;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了159%、112%、30%和29%,患高血压时的年龄越小,发生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就越高。研究的通讯作者,解放军总医院的薛浩教授指出,中国年轻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显著低于年长者,但其危害似乎更大。

  同样,来自上海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和李燕教授等在Hypertension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对于≤60岁人群,诊室外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别增加42%和70%。而对于>80岁老年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别仅增加9%和12%。之前,北京安贞医院齐玥、赵冬和刘静等的研究也发现,中青年人群血压130~139/80~89 mmHg若不能得到控制,存在较高的心血管病长期风险。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中青年血压管理尤为重要。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社论发表评论表示,因为现行的高血压治疗指南,还没有强调发病年龄与预后的关系,也没有重视年轻患者的治疗达标率。在未来的指南调整中,这些风险更高的患者应该得到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已成为影响我国乃至全球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柳叶刀》(Lancet)一份研究报告,1975至到2015年,全球饱受高血压之苦的人数从5.94亿增至11亿,其中大多数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南亚和非洲是高血压患者人数增加最多的地区。

  研究报告作者称,从全球来看,高血压不再是西方世界或富裕国家才存在的健康问题,近40年来,以南非洲国家,南亚国家和一些太平洋岛国等中低收入国家高血压人数增幅最大,其中,2.26亿高血压人口生活在中国。如果不推行有效政策,将会有更多的人群确诊为高血压。

  根据中国高血压调查(CHS)于 2012~2015 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国大陆31个省的262个城市和农村抽取451,755 名≥ 18岁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发病率为27.9%,高血压患病人口2.45亿;≥18岁成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

  2017年JAMA杂志基于1980-2015年的844项研究,共869万研究对象,估算了1990-2015年195个国家和地区的收缩压SBP≥110-115mmHg和≥140mmHg情况及相关的健康负担。SBP≥110~115 mmHg相关的死亡人数从720万人年增至1070万人年,SBP≥140 mmHg相关的死亡人数从520万人年增至780万人年。而SBP≥110-115mmHg造成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从1.48亿人年上升到2.12亿人年,SBP≥140mmHg造成的DALYs从9590万人年上升到1.43亿人年。由于中国、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美国等由于人口基数较大,SBP≥110~115 mmHg相关的DALY损失超过一半。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高血压年轻化的趋势愈发明显。根据中国高血压调查(CHS)显示,34岁以下的年轻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20.4%,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病率也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加0.16个百分点。虽然这个数字远低于中老年人,但年轻患者对自己患高血压的知晓比例、接受治疗和血压控制达标的比例,也只有中老年患者的50%左右。

  2017年美国AHA/ACC对高血压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分类,将血压分为正常血压、血压升高、1级高血压和2级高血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从140/90mmHg将为130/80 mmHg界限,血压水平在120~129/<80mmHg即为血压升高。

  来自杜兰大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系和西北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估算了新旧指南的血压阈值与美国成年人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关联。数据指出,按照新标准,使美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增加了13.7%(3110万)。20岁到39岁患病人群从662万上升到1666万,相差人数1000多万。

  然而,2018年欧洲ESC发布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未追随美国的标准,依旧沿用了140/90 mmHg的诊断界值。新指南则更加强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评估以及预后价值的重要性。同时,在对降压年纪不再保守,重点考虑生物学年龄而非实质年龄。

  虽然欧美两部指南看似有很大差别,但其实殊途同归,都提倡早期干预中高危高血压患者,并提高血压达标率,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高血压新定义对当今世界血压管理具有很深远的意义。高血压患病率高但治疗率偏低,降低高血压诊断门槛,有助于提高医师和患者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可部分弥补治疗率的不足。其次,血压超过130/80 mm Hg时,心血管风险明显升高。来自上海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和李燕教授等在Hypertension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对于≤60岁人群,诊室外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别增加42%和70%。而对于>80岁老年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别仅增加9%和12%。之前,北京安贞医院齐玥、赵冬和刘静等的研究也发现,中青年人群血压130~139/80~89 mmHg如果不能得到控制时,存在较高的心血管病长期风险,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早期控制。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中青年血压管理尤为重要。

  因此,若将高血压诊断标准前移,可让更多人的血压得到管理,有助于预防远期并发症,降低经济卫生的长远负担。尽管美国新指南提倡新定义增加的这部分高血压人群优先生活方式干预,但我国在执行和治疗上存在很大的差别,目前仍然需要大规模临床试验,来确定中青年人群降压治疗的理想目标值,实现长期的疾病控制。

喜欢无忧岛网?请直接搜索引擎——无忧岛网即可找到我们,并通过浏览器打开(不要使用微信浏览器)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50075.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