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失

转载 网络  2021-02-07 22:21:52  阅读 895 次 评论 0 条


作者:邱雨奇 摘自:《三月风》2020年第4期
 
  “我看不见了”,一种奇特的失明症在城市暴发,患者的眼睛不会有任何不适,却有如陷入一片牛奶海洋,所见一切皆为白色。眼疾本身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视力。不明原因的失明引发公众的恐慌,为防止进一步传染,所有的失明者和感染者被关进一座废弃的精神病院加以隔离。

  这是小说《失明症漫记》的开篇。这部小说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的代表作之一。

  隔离区发生的故事是小说的主线。没有自由,没有医护人员,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感染者源源不断地到来,隔离区很快变得让人无法忍受。盲人们则经历了一系列的失去:首先失去的是体面,然后是同情心与羞耻心,最后为了生存,连尊严都失去了。

  眼科医生是书中最早的一批感染者之一,他曾说,在一场瘟疫中不会有肇事者,只有受害者。但他只说对了一半,面对愈加残酷的生存斗争,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盲人们从一开始的恐慌痛苦到逐渐适应非人的生活,从相亲相爱到冷酷无情,从眼盲到“心盲”:弱者为一片过期的面包欺辱更弱者;丈夫把妻子献给盲人强盗,只为保证第二天的食物;盲人们对种种乱象敢怒不敢言,没有一个人敢奋起反抗……一场瘟疫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之恶,而这一切,只被一个人看见。

  小说中,医生妻子的角色设定是耐人寻味的。她拥有正常的视力,是这场瘟疫中唯一的“幸运儿”。她完全可以成为这个残酷世界的女王,但她说:“我只是一个生来注定目睹这悲惨场面的人。”在一个健全的世界里,失明是一种不幸;但在一个失明的世界,能看见是一种诅咒。日复一日,她背负着这种诅咒前行,只因她看得见,她有责任——在别人失明的情况下尽有正常视力的人的责任。

  所以,她成为盲人的眼睛。她是盲人的拐杖,避免他们摔倒;她带领盲人抗争,冲破暗无天日的牢笼;她拼尽全力,让他们在这个动物世界里活得有个人样。她也成了读者的眼睛:让他们看到看守人的恐惧与冷漠,盲人强盗的血腥与残暴,也看到隐藏在这“白色黑暗”下的些许温情感动。

  在小说的最后,眼疾突然消失了,正如它突然而至,所有人好像只是做了一场噩梦。噩梦醒了,一切如常。街道上车水马龙,司机依然为抢红绿灯而争得面红耳赤;丈夫和妻子携手归家,将那些不好的回忆关在门外;小孩牵着妈妈的手,感受久違的温暖。但灾难过后,一切就会变好吗?萨拉马戈借由医生的妻子传达了他的悲观——现在,我们只是变成了看得见的盲人。

  要理解这句话,就要理解作者创作的初衷。萨拉马戈生前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这样的墓志铭:“这里安睡着一个愤怒的人。”他曾说:“虽然我过得很好,但这个世界不好。”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他会创作这个冷酷黑暗的故事。

  会传染的失明症是书中最大的隐喻,在这个荒诞的外壳下,萨拉马戈真正想揭露的是心理上的盲、理智上的盲——我们被环境、被权力、被恐惧与猜疑遮蔽,对人们遭受的苦难,对人性之恶视而不见,甚至与其同流合污。我们陷入这片“白色的黑暗”,变成了看得见的盲人。

  萨拉马戈为这个世界充满看得见的盲而感到愤怒,他是清醒而无助的,正如小说中医生的妻子。但萨拉马戈又是勇敢而坚定的,他选择以文字为剑,划破这黑暗。

  那我们这些普通人呢,应该如何去做?小说中,一位盲人作家在发现医生的妻子没有失明时,轻轻地靠近她,握住她的手说:“您不要迷失,千万不要迷失。”正如小说的题记中所写:“如果你能看,就要看见;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我们能做的是去看见、去观察,不要因眼见心盲而迷失方向,让爱、怜悯、尊重……让那些使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变成我们的拐杖,指引我们前行。

  (木田摘自《三月风》2020年第4期,王青图)

本站唯一域名 wydclub.com。认准无忧岛网!认准wydclub.com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53932.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