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媒体消息,惠州市熊猫不走烘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熊猫不走)获XVC资本B轮独家投资一亿元。
据悉,熊猫不走品牌成立于2017年,创始团队成员来自阿里巴巴、百度、顺丰等知名企业管理层,是一家提供蛋糕销售和上门配送的蛋糕电商品牌。目前,熊猫不走已入驻包括北京、广州、成都、厦门等24座城市,拥有超2000万私域用户,月营收超7000万元。公开资料显示,品牌私域营收占比超60%,复购率超50%。
天眼查数据显示,在此前的两年间,熊猫不走已完成2轮融资,每轮金额数千万人民币,参与机构IDG资本和头头是道投资基金。
想成为社交货币的“熊猫不走”
一直以来,烘培品牌创业大都专注于产品口味、包装和营销,蛋糕配送人员仅完成送达任务。客户生日聚会场景中,更多样化的需求很少被人注意到。
熊猫不走创始人杨振华发现了其中的商机,通过雇佣送餐员在现场舞蹈、魔术表演、互动游戏等方式服务顾客,活跃现场气氛。
“没有人买生日蛋糕,是为了‘吃饱’。过生日的人,想要的是开心;买蛋糕的人,希望传递的是祝福;参加聚会的人,期待的是热闹。”在9月的2021CNEF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峰会上,杨振华这样描述品牌的卖点。
如果顾客感到满意,就会反复购买服务,而蛋糕只是一个切入口、一个道具。
在熊猫不走微店中,单层蛋糕价格在100~300之间,舞蹈免费,购买需提前3~5个小时预约。美团的店铺评价显示,大部分评论都与孩子过生日、活跃聚会气氛、提升仪式感有关。
顾客把舞蹈、魔术朋友圈,能吸引更多潜在顾客。熊猫不走迅速衍生出了口口相传的获客途径,微店私域流量远大于三方外卖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微店的获客成本仅为1元左右。
有报道显示,正式运营4个月后,熊猫不走成为了惠州当地的头部品牌,销量与订单把同行蛋糕店甩在身后。开业仅一年多,杨振华就把业务拓展到佛山、东莞、广州等周边城市,月营收增速在15%~40%之间,毛利率70%左右。
当其他初创公司还在烧钱做产品时,熊猫不走就已经实现稳定盈利,并快速扩张。如今,熊猫不走在全国24个城市中已拥有超2300名员工,包括700+配送人员和600+生产制作人员。
中央厨房 + 企业文化 = 品牌护城河?
一直以来,门店都是蛋糕店成本的主要支出项目之一。所以,在供应链布局上,熊猫不走采用了另外一种“重资产策略”。
熊猫不走几乎舍弃了线下蛋糕门店,在每个城市设立一个中央厨房,每个城区建立一个仓储配送中心,只批量生产蛋糕,不做任何点心或面包,极力压缩生产和配送成本。让顾客线上订购,再由线下工厂店发货。
熊猫不走崛起后,当地很快出现了模仿者。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也有类似从创业项目。
对此,在2019年的采访中,杨振华:“海底捞服务好,为什么其他品牌做不到?关键是背后那套体系,获客能力、企业文化等。”
杨振华表示,在团队招聘上,会首先筛选开朗自豪的人入职熊猫配送员,且给予高于地区平均水平近50%的工资待遇,并持续对员工开展关怀活动。他还希望未来品牌的熊猫配送人员,能够像迪士尼一样,代表开心、快乐和惊喜。
2020年,熊猫不走的市场运营手册已超800页。突出的企业文化,也是吸引IDG资本2020年加入熊猫不走A轮融资的原因之一。
XVC资本也表示,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叠加,熊猫不走使得买蛋糕这一极难通过广告获客、低频次低单价的服务,获得规模化的能力。
但如果服务标准不合格,就会使得一年一度的生日变得尴尬,再美味的蛋糕也会显得扫兴。中央厨房更会成为提前背上的包袱,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目前为止,熊猫不走的服务还没有出现翻车的情况。但现场表演对员工素质要求较高,随着品牌城市版图的扩张,员工培训和管理将会变成熊猫不走最大的难题。
生日惊喜蛋糕可持续吗?
熊猫不走与海底捞模式有些类似,服务为王。
火锅行业食材品质、菜品花样的竞争日趋内卷,想要打出品牌吸引力、提高复购率,高质量的服务让人印象深刻。时至今日,在海底捞与店员举着牌子唱齐生日歌,依旧是不少年轻人生日聚会、打卡的首选。
烘培食品的体量与餐饮不相上下。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1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600.8亿元,同比增长19.9%。2020年,我国人均烘培食品消费量仅7.3KG/人,是日本的40%、美国的24%。
有分析师认为,随着疫情转好,未来烘培市场规模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2023年中国烘焙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069.9亿元。
在现制产品领域,目前较为知名的品牌有好利来、幸福西饼、稻香村等,且品类以面包、糕点为主。在更为细分的现制蛋糕领域,还没有一个品牌能真正做到全国出圈,占有明显的市场份额。地方蛋糕店也以个体经营、本地连锁为主,竞争格局分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质和生活中每种场景下的仪式感的追求逐渐提高,市场的总容量也在不断扩大,熊猫不走还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杨振华在某次媒体采访中提到。
除了增加城市布局外,拓展业务场景也已被提上日程。熊猫不走运营总监黄剑锋曾表示:“接下来,熊猫不走将为用户提供下午茶等场景的产品和服务。”
而在规划发展蓝图时,杨振华并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他称,未来熊猫不走将打造“中国聚会服务第一品牌”。
报道显示,熊猫不走未来会将本次融资用于人才招聘、开拓市场和系统升级。
当“蛋糕+服务”在狂奔,“火锅+服务”却逐渐走入瓶颈。
进入2021年,靠“神级服务”出圈、并成功上市的海底捞,正在进入火锅服务行业的后半场。在海底捞过生日、做美甲、花式拉面、对暗号拿礼物……消费者们的服务“猎奇”热情,正在随着线下经济的发展平缓而逐渐消退。
熊猫不走逐渐突入一线城市,但海底捞却为了生存,下沉二三线、乃至四线城市。当一种服务模式火爆后,固然能够通过不断进入新地区、触及更多消费者实现持续增长,但创意服务的新鲜感并不可持续。
营销声势颇高的海底捞固然如此,更拼创意和惊喜的生日聚会,届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财联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