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的故事

转载 网络  2023-01-14 11:26:20  阅读 347 次 评论 0 条

 

王立群

《史记》中有两则吃鱼的故事。一则是冯驩(huān)客孟尝君的故事。冯驩(《战国策》等文献多写作“冯谖(xuān)”)听说孟尝君招贤纳士,就衣衫褴褛地去投奔。

孟尝君把他安置在比较低级的住所里,但这个穷困潦倒的冯先生对自己的待遇相当不满意,于是抱着草绳缠着剑把的长铗引吭高歌:长剑啊长剑,咱们还是回去吧!这里吃饭没有鱼。

孟尝君于是提高了冯驩的级别,有鱼吃了,居高档住所了。

然而,冯驩并没有满足,出门还要坐马车,还要领薪水,还要养家糊口,于是“故技重演”,数次弹剑复歌,惹得孟尝君很是不悦。

但是,正是这个“贪婪索取”的冯驩,后来凭借其才智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

其实,冯驩屡次要求提高待遇,是故意挑战孟尝君的极限,看看他是否诚心对待士人,验证一下其好客之名是否属实。

另一则是鲁国国相公仪休的故事。公仪休嗜鱼,既云“嗜”,就非一般的隔三岔五地尝点腥味了,可能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了。

但是,就是这个“嗜鱼如命”的博士相国坚决拒受他人馈赠的鱼。公仪休有他自己的想法:我身为相国,有能力顿顿吃鱼,要是现在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一旦我这个相国因此被免职,再想天天吃鱼,恐怕就很难做到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公仪休嗜鱼却不受鱼贿的心理活动,他的拒贿源自内心的敬畏,他也成为严于律己的典范。

除此之外,公仪休还留下了“拔葵去织”的典故。

自家园子里种的菜味道鲜美可口,那可不行,拔掉;自己的媳妇织的布好,不行,不但要烧掉机杼,还要把媳妇赶回娘家。这也有他的逻辑:我们拿着国家发放的薪水,怎么能够与民争利呢?我们这样做,让那些菜农、织妇怎么卖他们的产品,怎么去生活?

公仪休的理论是“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不能守着锅里的,还看着碗里的,公职人员不能与老百姓争利。

《史記》上说,公仪休是鲁国博士,奉法循理,无所变更,似乎他也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满足的、快乐的。公仪休深知“知足者富”的道理,所以顿顿有鱼吃。

要知足,就必须抵制诱惑。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则迎之。上嗜吃喝,下则投之以金樽美酒、玉盘珍馐;上嗜美色,下则献之以霓裳娇娥、倾城倾国;上嗜豪赌,下则奉之以钱财万贯、珠玉满车。

但是,“身后有余忘缩手”,最终怕是要陷入“眼前无路想回头”的窘境了。

冯一曲“长铗归来乎”,不过是当时士人借提高生活水准之名以求自重而耍的小小“伎俩”;公仪休嗜鱼不受鱼,也是奉法循理、保持自己生活质量的简单办法。

道理都很简单,谁都懂。

拒绝一条鱼、两条鱼可能做起来易如反掌,但要是换成一车鱼,换成一片大海呢?

诱惑大了,你是不是就要想想了?这一想,麻烦可就大了。

访问无忧岛网站,请使用谷歌和苹果浏览器!部分浏览器访问本站可能会造成内容页面的缺失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61640.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