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l Touch
每个北漂都基本去过两次故宫,第一次是刚来北京别人陪着,第二次以后都是陪别人,故宫能参观的地方连门框都被磨圆了。
但故宫那40%不开放的区域,像塞壬的歌声一样引诱着每一个标新立异的青年趴在门口完成一次窥视。去故宫拍门缝的人信奉这样的哲学:门里面的才是紫禁城,外面的叫故宫博物院。因为故宫紧锁的大门实在太多,挑选最好的门缝成了一门学问。
每个人都幻想能拍出抖音上那种寂寞锁清秋的冷宫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幸运。
除了一些已经成为网红的走廊之外,大部分未经探查的门缝都只能拍到无聊的石板路。
老手们都会仔细观察那些蹲完了门缝的人的表情和动作。如果他们对着手机露出笑容,并且站在原地就开始修图,那这个门缝准没错。而更多没有经验的新人还是会愿意相信,排队多的门缝后面一般都有好东西,队伍就这样越变越长。
这种现象被称为故宫门缝效应。排队的时间越久,人们就会对门后的东西倾注越多情感。尽管最终门缝里只是一些年久失修、颜色斑驳的墙皮和门框,但加上想象力的滤镜之后,人们还是觉得比故宫精心修复的红墙好看得多。
穿越剧永远有市场,当摄像头伸进那些大门的时候,有些人以为自己的手机穿越回了明清。紧锁的未开放区域还能解释成窥探欲,但对于喜欢从门缝里偷拍最大的开放区域太和殿广场这种行为,几乎所有媒体都没法掩饰他们的迷惑。在太和门前拍张照片几乎和买张春运火车票一样困难,每天有上万人愿意花3个小时排队,拍一张和之前9999个人一样的照片。
深諳故宫门缝美景的人,把这种行为带到了每一个带缝的景点,从北京故宫拍到沈阳故宫,从长城拍到清东陵……
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突然开始看天,几秒钟内你身边就会有一群人一起看。和这种情况类似,故宫门缝效应也会出现在故宫的每一个角落,绝不仅限于门缝。
人类会对任何关着的东西有好奇心,你妈永远无法抗拒你紧闭的房门的诱惑,就像你没法抗拒一个不设密码的手机一样。
故宫是中国最早的网红景点,网上一直流传着关于每天早晨抢在人流前跑进故宫拍照的攻略。如果你会百米冲刺,你拍到的故宫就是空无一人的。也有聪明人想出更轻松的办法:他们舒舒服服地睡一天,下午四点再进故宫,然后在落日余晖中拍下空荡荡的太和殿广场。那种景象,溥仪当年看到的也差不太多。
所有这一切努力,其实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拍一个只属于你自己的故宫。
北京是一座充满秘密的城市,你的视线总会被阻挡,也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你的。但相对于其他连门缝都没有的地方,故宫的那些门虽然拒绝了你,至少还偷偷展示出来了一部分。不过话说回来,从众也好,幻想也罢,年轻人拍故宫门缝这件事都没什么可嘲讽的。每个在门缝前的队伍都给了这座历经折磨的古城足够的尊重。
而每个藏在手机里的门缝,也都是我们和故宫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当看到故宫每个门缝前排起的长队时,嘲笑的人只以为又是一次集体无意识的从众行为。但被忽略的,是我们还拥有通过缝隙观察世界的欲望,这样的视角是克制的、独特的。以及抱着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古建筑群礼仪上的尊重和坦然的好奇,井然有序。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