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同学
“恋爱脑”是怎么回事?
虽然“恋爱脑”是一个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词,但为爱勇敢牺牲的故事自古有之,不是还有人高喊“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
那么,恋爱中的人,头脑到底是被注入了一股怎样的神奇魔法?
如果从科学的人体生物学角度来解释,“恋爱脑”就是一套有条不紊的生物化学反应流程,而爱情之所以让人神魂颠倒,其实就是一堆化学物质的变化导致的。
人类在对抗自然环境的漫长过程中,进化出“大脑奖励系统”。当我们获得有利于生存、繁衍的物质或进行相关活动时,大脑就会分泌令我们感到愉悦的激素作为奖赏。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中心——丘脑掌管着多种“恋爱兴奋剂”,包括多巴胺、苯乙胺、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后叶催产素等。
当人陷入恋爱时,上述激素就会成为我们的“丘比特之箭”,它们支配着我们品尝到的“爱情的滋味”。
恋爱时那种怦然心动、欲罢不能的体验,面对意中人时心跳加快、兴奋不已、出汗脸红的反应,其实是因为大脑给身体下了道指令,导致去甲肾上腺素直线上升。
内啡肽的增加又给热恋中的情侣增加如痴如醉的感觉,这种激素的精神作用类似于吗啡,具有减轻痛苦、抗抑郁的功效——
或许谈恋爱太上头就类似于嗑药吧。
后叶催产素被称为“忠贞激素”。科学家发现,如果给田鼠注入阻断后叶催产素分泌的化学物质,原本有固定伴侣的田鼠就会开始胡乱交配。
相反,如果给它们注入后叶催产素,它们就会对伴侣忠心耿耿。
情侣之间难舍难分的亲密感、信任感,得益于后叶催产素的作用。
当恋爱发生时,大脑进入秩序井然的工作状态,我们在心理、生理上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在激素水平波动下的条件反射。
“恋爱中的人智商低”也是大脑在这套机制下的工作成果,是有迹可循的。
热恋时大量分泌的苯乙胺具有很强的副作用,它能使人丧失客观思维,产生幻觉、妄想。
伴侣的一个愚蠢举动,在情人眼中变成傻里傻气的“可爱”。对方的优点被无限放大,缺点被选择性忽略,正是苯乙胺导致这种“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现象出现。
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恋爱时源源不断分泌的多巴胺,会短暂地抑制我们的记忆检索,导致一些原本的常识判断变得模糊。
当这段恋爱关系结束时,随着多巴胺分泌减少,理智将重新上线。
关于“恋爱让人变傻”,伦敦大学神经学教授安德鲁·巴特拉、萨米尔·扎基也做过一组实验。
他们发现,在爱的情绪下,大脑皮层的很大一部分处于不活跃状态,而在憎恨的情绪下则相反。大脑皮层控制着人的高级思维活动,恋爱时活跃度低则说明思维活动并不那么敏捷。
由此可见,恋爱中的情侣,他们的所思所想对应着一套严谨的化学公式。
女生更容易“恋爱脑”吗?
以脑神经科学解读“恋爱脑”,爱情变成了一堆物质反应,没有那么多的浪漫炽热。其实,弗洛伊德早就一语道破——
“爱情就是以社会可以接纳的方式来满足本能的欲望。”
在本能驱使下寻找、培养爱情,但为什么被打上“恋爱脑”记号的往往是女明星?
女生更容易在恋爱中感情用事,做出一些情绪化的决定吗?这可能跟她们的大脑结构有关。
加利福尼亚州阿门诊所的科学家通过脑成像研究发现,女性大脑的活跃程度明显高于男性,在大脑情感区域尤其如此。
在女性的大脑里,控制情感的部分更容易兴奋,因此她们感情用事的概率更大。
瑞士巴塞尔大学的一个团队进行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个说法,认为女性大脑中情感区域的活跃程度远远超过逻辑推理区域。
因此,女性在应对外界各种状况时,首先启动的往往是大脑的情感区域,而非逻辑推理区域。
研究还表明,男性大脑中主管视觉的区域更加活跃,所以说“男人是视觉动物”并非毫无根据。
网上流传的各种吐槽情侣关系的段子中,少不了这种情景:一对刚刚吵完架的恋人,男生若无其事地睡觉、打游戏;而女生还在郑重其事地生气,她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对方毫不在乎?
这与人体内的一种神经傳递物质——血清素有关,有了它,我们的神经细胞才能互相交谈,把信息传递出去。
男性的血清素制造速度比女性快52%,所以他们的情绪恢复速度也比女性快一倍。当女生还在纠结谁对谁错时,男生早就翻篇了。
不但在生理上存在差异,女性恋爱时更容易沉浸于感情当中,而且在传统的家庭结构、社会观念影响之下,很多女性也比较重视婚姻家庭。
阿斯顿大学教授吉娜·里彭认为,社会期待、社会态度会影响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在受教育机会、经济独立能力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男女之间大脑的行为特征、认知能力会发生变化。
随着女性受教育机会增加、经济实力提升,相比谈恋爱,热衷于搞事业的女性越来越多。
搞事业的回馈是具体可感的,物质基础、社会地位、见识阅历都是实实在在的、别人拿不走的优势。
把时间、精力更多地专注在自己身上,变得足够优秀、强大,或许才是解锁好好恋爱的密码。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