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雪雕

转载 网络  2023-07-22 12:00:14  阅读 321 次 评论 0 条

 

 

哈巴雪山高耸着,笼罩着茫茫的雾气。雪花大如掌,从灰沉沉的天空一片片落下来,向远处望去,一条曲曲折折的路向高处蜿蜒着,盘旋着,被落雪遮盖了,隐隐约约的,如一条墨线画在宣纸上。雪地上滚动着一个黑点,走走停停走走停停的。

他是收容队的队长,也掉队了。可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沿路走着,仍在寻找着倒下的战友,试图发现活着的战士。

沿途冻死的战士很多,都被落雪覆盖着,成了一个个雪雕。每次见到这些停止呼吸的战友,他都会面对他们,庄重地敬一个军礼。他的脚步越来越无力,他甚至怀疑,自己很可能不久也会倒下,成为雪雕中的一个,和那些战友一样,成为哈巴雪山的一部分,长眠在异乡的土地上。

走上雪山不久,他疟疾复发了,脚步踩在地上,如踩在棉团上一样。他将战士们聚拢来,命令他们,带着伤员先走,别管自己。

他舍不得离开他们,可又不得不离开他们。战友们都已经精疲力竭了,还要带着受伤的战士,他不能再连累他们。

他稍微恢复了一点力气,就慢慢站起来,沿着战友们走过的脚印向前走去。他想,只要有一口气在,自己就不能停下来,就必须一直走下去。

走到一處山垭口的时候,他再次站住,面对着一尊雪雕,一个战士的雪雕。对方的外貌和样子,同其他烈士的一样,也已经看不清了,被白雪覆盖了,盖上了厚厚的一层。可是,烈士的姿势仍很清楚,是坐着的,背靠着山岩,已经被冰雪焊在了岩石上,成了岩石的一部分。烈士左手抚在腿上,右手却高高地举起来,举在风雪中,直直的。右手的拳头紧紧攥着,在风雪中,也看得清清楚楚的。

他想,烈士死前攥着拳头究竟想干什么?是呼喊口号?是鼓励战友?还是指示前进的方向?

带着疑惑不解,他慢慢地走过去,慢慢地伸手掰开烈士的手。烈士的掌心里,赫然出现几个银角子,还有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我是沅陵人,名叫刘山,这是我的党费,请代交。”

他拿了银角子,还有字条,站在那儿,庄重地对着烈士行了一个礼,然后转身走了,一直走向狂舞的飞雪中,走向蒙蒙的云雾中。

多年后,他每次交党费的时候,都是双份:一份是他的,一份是刘山的。他说,他有双重身份,一个是他,一个是沅陵的刘山。

(本文入选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语文试卷,文章有删减)

余显斌,教师,出版文集23本,有一百六十多篇文章被用于各种试卷,《敦煌感怀》和《生命的声音》被选入《新语文读本》。

《意林》:文章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余显斌:歌颂革命前辈忠于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格和为了革命勇于牺牲的精神,并希望借此影响读者,净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继承前人遗志,追梦不止。

《意林》:您认为这篇文章为何会入选中考现代文阅读题?

余显斌:这篇文章语言流畅,结构简练,人物形象丰满,整篇文章充满正能量,能够很好地感染读者,教育读者;再者,文章能够设置问题的地方很多,譬如标题,譬如人物形象,譬如环境描写等。

《意林》:文章标题的妙处是?

余显斌:(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文章的线索,串联内容;(3)明指烈士成为雪雕,暗指烈士品行永远流传。

《意林》:文章入选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后,是否会把入选作为创作方向?

余显斌:我写作的内容很宽泛,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还有散文、儿童文学等,小小说只是我写作的一个方面。当然,我每年会有意识地写上十几篇或者几十篇这类文章,发表后贴在博客里,我认为,文章能成为学生试题,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对一个写作者最大的奖励,也是写作者最为高兴的事情。

各种精美短文、往刊读者文摘、故事会、意林等……请访问文摘阅读板块,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64398.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