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子开花

转载 网络  2024-06-16 10:42:49  阅读 299 次 评论 0 条

 

 

小时候,我家是两扇木板门,门是关不严的,四边透风。为了避免夜里冻脑袋,大人不得不让孩子戴着棉帽睡觉。一觉醒来,窗上已布满冰花。冰花阻隔了光线,屋内是昏暗的,而外面已是亮堂堂的清晨。倘若不是母亲早早起来生火做饭,孩子们依然在梦中。

院门外有人在呼喊,是邻居来借农具。我爬到窗前,哈出嘴里的热气,在冰花中间哈出一个圆圆的“小洞”——它似洞而非洞,只是玻璃上的冰凌化掉了,现出透明的玻璃。我远远看清了院门外的人,对灶间的母亲大喊:“妈,是俺二大爷家三叔,你快去开门吧……”

窗上的冰花多种多样,但我见到的多是有序排列的阔叶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年少的我,一直觉得身边有一个看不见的画家,或许就是神笔马良,他是神一样的存在,不动声色,无影无形。冬夜夜深人静,我们蒙头大睡之时,“马良”走东家串西家,挥舞着他的神笔,一夜之间,画满了所有的窗玻璃。

一片叶子挨着一片叶子,叶子脉络清晰,叶子和叶子基本是相同的,简直就是复制的。这些叶子挤满一个又一个窗口,然后在窗框处断开。窗子像田畴,田里挤满了禾苗,窗框就是横平竖直的田埂。在冬天四野凋敝的日子里,“马良”把叶子画到了每户农家的窗上。

小伙伴们在一起时,大家的心思已经不在冰花的样式上了,更热衷于伸出舌头去舔。舌尖在玻璃上停顿的时间稍微一长,就会被冰花“粘”住,便慌忙使劲儿往下拽,结果舌尖被粘掉一小块皮,疼得直掉眼泪。不禁想,在这叶子与叶子之间,在这茂密的丛林里,大概是藏着什么神秘的小兽,在守株待兔地等着我们这些小孩子上钩呢。

太阳越升越高,阳光直射到窗玻璃上,森林模糊了,树叶变成了水,顺着窗框流下来。这些冬天的花朵,就这么谢落了。但我并不伤感,因为今晚等我进入梦乡,“马良”还会留下窗花,且极有可能变换花样,细小的树叶变成大写意的白菜叶,或许是一片白雪皑皑的村庄。

后来,我爱上了画画。在缺少美术老师的东北乡下,这窗上的冰花,或许是我最初的启蒙老师。因了那些冰花,冬天的窗子变得无比美丽,我的童年也有了斑斓的色彩。

如今,窗上的冰花渐行渐远,阳光总是肆无忌惮地穿过玻璃,照出屋内的窗明几净、暖意融融,丰衣足食的日子一览无余。然而,我仍时常想起那开着花的窗子,那是我记忆中最美的画框。

(本文入选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文章有删减)

李皓,诗人,作家,多次荣获冰心散文奖、辽宁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项,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词典》《雨水抵达故乡》和诗集《击木而歌》《怀念一种声音》《时间之间》等。

《意林》:许多中学生虽然阅读了很多书籍,但是写作时依然不知道写些什么,您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解决阅读与写作脱节这一现状?

李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道理,关键在于“破”——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语言的妙处、使用的技巧,然后内化于心,为我所用。中学生读书尤其不能贪图数量,而是要注重阅读质量,对故事情节熟稔,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你要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如果我是作者,我该怎么写?设身处地揣摩作者的所思所想,把他(她)研究透彻了,你的阅读就达标了。接下来就是模仿,在模仿写作中获得练笔的经验,久而久之,必将阅读与写作齐飞。书不必读得太多,但必须尽为自己所用。

《意林》:您是如何走上文學道路的?

李皓:20世纪80年代中叶,当同学们都痴迷于武侠小说的时候,我爱上了文学。我如饥似渴地读着爸爸从前订阅的《诗刊》和文学书籍,从中获取营养,并偷偷开始写所谓的散文和诗歌。1988年8月,我的诗歌《男生宿舍》获得“蓓蕾杯”全国中学生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应邀到北戴河参加了夏令营。从此,因为文学,我被特招入伍,退伍后在机关做秘书,然后进入报社做编辑记者,做文学期刊主编。文学,改变了一个乡村孩子的命运。

各种精美短文、往刊读者文摘、故事会、意林等……请访问文摘阅读板块,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66097.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