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谓的比较:不要被思维的笼子框住

转载 网络  2024-08-15 20:09:34  阅读 114 次 评论 0 条

 

 

卫蓝

众所皆知,心理学上有一个“鸟笼效应”。卖鸟的商人送给你一个非常漂亮的鸟笼,你挂在了家里,每次客人来了都会问:“你的鸟死了吗?”你必须解释自己并没有养鸟。最后,你不胜其烦,于是选择买一只金丝雀。

实际上,商人试图创造这种框住人们思维的笼子,让人们觉得必须购买一只“鸟”,满足这个笼子。这个笼子就是我们的身份认同,告诉我们“你应该是这样的,否则不匹配你的身份”。慢慢地,你受不了这种一次又一次的宣传,最后选择买了一只又一只的“鸟”。

我们总是试图寻找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像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生日那天有多特殊一样。我们进入自身特殊性的寻找过程中,也陷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我们给了自己一个“自身特殊性”的笼子,而商人则利用这个笼子,让你不断购买商品。

当你发现有人和你一样夺目时,你就开始攀比。这种攀比就像一些小女孩的衣服越穿越少、裙子越来越短一样,只是试图夺得更多的眼球。

很多人的消费并不是基于需要,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交形象。他们想让人觉得自己精致、自由和享受生活。记得去年年初,我看了很多新闻,说的是很多人受一些视频影响,花了成千上万元去了一座“网红”城市,后来发现那座城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也有很多人为了发一个视频,花上几小时做一顿摆拍的晚餐,最后,吃着吃着就哭了起来,问自己到底为何而活。

一个人的自我认知需要外界的反馈,然后根据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就像讲了笑话,如果其他人没笑,我们就很难知道这个笑话到底好不好笑。当人们觉得不好笑時,我们就不会再讲了。

同样地,如果外界一直反馈我们做某件事情可以得到尊重,可以得到关爱,我们就会追求。人们试图追求奢侈品也是这个原因。我们当前处于温饱有余、奢侈不足的社会,所以奢侈品成为人们追求和比较的对象。这就像30多年前,电视机是少数人家用得起的,买一台电视机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重。当电视机成为普通商品时,我们不再觉得电视机能够体现一个人的身份。随着这种模式的变迁,服装类奢侈品代替了自行车、电视机这些商品。

人类的物质生活越发丰富,可人们一无所有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比较到底是好是坏,我并不想下什么结论,毕竟那是一种促进自身努力的动力。怎样让自己既有动力,又不会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也是每个人需要面对的课题。

想买高性价比的数码产品?使用百度APP 搜索 无忧岛数码家电 关注本站官方百家号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66382.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