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izhou
抑郁症说多了,大家都不太当回事儿。有人觉得生活中充满焦虑,谁还能没点抑郁;有人觉得它是富贵病,是吃饱了没事无病呻吟;有人把它当成发烧感冒,吃吃药不就行了吗?最近我发现,真不是这么回事儿。在知乎上看了几名清华北大的学生自述得抑郁症的,挺触目惊心的。
为什么名校的学霸们更容易患抑郁症
第一个学生,读清华本科的第一年就抑郁了。抑郁的原因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他说自己有睡眠障碍,但是不巧遇到了一些喜欢夜间活动加手脚粗糙的室友,然后就抑郁了。
这个理由很多人理解不了。他们觉得,室友睡晚也能算个事儿?世界每天都在运动,你该吃吃、该睡睡啊!不要这么敏感好不好?
还真不是。有些人神经衰弱,风吹草动都睡不着。这本质上是一种病,会被当成“你是不是有病”的一种病,很难让神经线硬的人感同身受。不可能改变室友,就只能一个人扛下所有。结果越扛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焦虑。
后来他就抑郁了,一查就是中度抑郁,他对生活完全丧失了渴望。
名校学生的学业压力还特别大。据我所知,名校的学霸更加焦虑,为了通过考试整宿整宿地熬夜学习。没办法,学霸扎堆的地方,没人会主动比你差。脱口秀演员呼兰,哥伦比亚大学精算专业毕业,已经是我们眼中的学霸了,但有一次他在段子里吐槽自己是学渣:有一次期中考试特别难,班里40多位同学,满分100分,平均分10分。自己考了5分,有位美国同学考了2分,还有位日本同学考了0分。班上有一位北大本科毕业的学姐考了91分。
哥大硕士都得靠自嘲疗愈求学伤疤,那些考进顶尖名校但还不算拔萃的孩子心里得有多苦?
高等教育始终在告诉你: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扑面而来的学习压力、紧绷的精神状态让这些名校学霸崩溃,但他们通常还会遭遇“求助無门”。
李雪琴就是个例子。大三时突然因为一些小事儿情绪崩溃,比如一支笔掉落都会让她瞬间陷入难过。大四过得更悲催,男友背叛、读书焦虑,她说自己最平静的时光,是在店里洗了一小时的盘子。她实在撑不住了,去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结果被诊断后医生非要上报学院。
知乎上有个匿友点破了真相:被贴上清北的标签,人们总是希望你去激励别人,而从来没人会主动去想激励你。
其实,得抑郁症的年轻人并不只在清北,只是清北名气大,才让学霸们的心理问题暴露在了阳光之下。有人吃药;有人放弃了学业;有人毫无缘由地蒙头大哭;还有人优秀了十几年,突然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想不开最后放弃了这个世界,很让人惋惜。
看了那么多关于抑郁的自述,我觉得表面的原因没必要深究,摆在大部分清北学生面前的人生绊脚石,可以归纳为父母的期待、同辈的优秀,还有对自我的要求太高。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被老师反复教育:要对自己有要求、要努力超过别人、要不辜负家长的期待……
我之前觉得很对。直到《圆桌派》上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容易被精神操控。因为高等教育始终在告诉你,你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不能你觉得什么舒服就接受什么,不舒服就不接受,必须去接受那些痛苦的东西……
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
总有年轻人问,人生有什么意义?我很喜欢樊登老师的一个回答:人生本就没有意义,但是,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很有意义。
怎么理解呢?比如你吃饭。吃进去的都是高油高热量,然后转化成了卡路里,小部分变成了能量,大部分转化成了你甩不掉的脂肪。还留给你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最后一点吸收不掉的残渣,通过排泄系统排泄掉。这个结果,能有多大的意义?
但是,吃的过程就不一样了。人间百味,酸甜苦辣咸,样样都尝了一遍,带给了你不同的味觉体验,进而让你产生了不一样的感受,苦涩或甜蜜。这就有意义。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家长在搞教育的时候,习惯本末倒置,过度追求结果:我要上最好的大学,不是清北也要是美国前二十,爬藤不成也要麻省理工、斯坦福……考名校似乎就是他们搞教育的目的,我甚至有时候觉得他们有收集名校的癖好。
他们完全忽略了教育真正重要的是过程体验。在孩子读大学前的12年,他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最丰富的体验?他是不是曾经为考试感到过挫败,为解决一个问题而感觉到快乐?家长看不见。他们被名校的光环遮住了眼睛,忽略了从小对孩子充满爱的陪伴和视野性培养。
结果怎么样呢?最后养出了一群成绩优秀的“精装少年”,读最好的大学,还吹拉弹唱骑马射箭,但进入大学之后抑郁了、空心了……然后就问出了那个问题:人生有什么意义?
教育,应该是有呼吸感的
为人父母,是一门技术;那给清北的学生当爹妈,就是一门艺术。辅导功课早早使不上劲儿了,也不要全力以赴地在朋友圈晒娃,多一点儿对孩子的关注,那清北可能就会少一个退学生。教育,应该是有呼吸感的。密不透风的努力,也许只会让努力的结果变得毫无意义。
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讲师泰勒·本·沙哈尔,讲过一个自己的故事。他少年时代一直为成为优秀的板球选手而努力,参加了无数锦标赛,直到拿到全国冠军。他手握奖杯,以为幸福会达到巅峰,但是,他发现自己并不快乐,还怅然若失……巨大的空虚感,让他着手研究幸福从何而来,并写了一本书——《幸福的方法》,开设公开课,教名校年轻人如何克服成功后的虚无……
如今我们也面临同样的状况。无数精英爬上了学术的珠峰,站在峰顶他们茫然四顾,下一站我该去哪里?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