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屈文乐 来源:《中学生百科》2010年第3期
《天堂的颜色》是伊朗导演马基德·马基迪的一部片子,很久以后再看这部电影,那种感动和疼痛依旧刻骨铭心。
在伊朗一个偏远贫困的乡村,生活着小穆罕默德一家,奶奶上了年纪但身体硬朗,母亲五年前去世,父亲此时准备续弦,女方是一个未婚夫过世而未出嫁的老姑娘。穆罕默德还有两个可爱的妹妹——贝荷和赫妮。
穆罕默德是个盲童,他勤奋好学,却沉默隐忍。父亲此时想甩掉这个“包袱”,以期过上所谓的好生活。
父亲几次有意让穆罕默德迷失在深林里或者被冲没到海里,但都没能实现。最后父亲瞒着奶奶把穆罕默德送给一个盲人木匠当学徒。奶奶想念孙子,在大雨滂沱的午后去找他,最后因淋雨病倒,在牵挂和思念中去世。父亲的婚事也随即化为泡影。父亲接穆罕默德“回家”,木桥轰然断裂,穆罕默德掉进了汹涌的洪水里,终于消失于一场意外。而此刻父亲才意识到浓于水的血脉之爱,他奋不顾身地跳进水里,可是再也找不回那个跟在他身后,鼻息轻微、沉默懂事的孩童。
影片开始于一阵喧嚣,“这是谁的?”“我的!”“拿去……”但是银幕却黑暗了几秒钟,旋即是老师读课文让孩子们记录的画面。那篇课文是:“太阳照亮了大地, 白天阳光普照,大地温暖又明亮……”这是一所盲人学校,孩子们用手指触摸着一句句话。他们用手指记录和聆听,用手指去观看和欣赏。一切都很艰难,但他们勇敢、坚强,开心地生活在盲人学校。
学校要放假三个月,别的孩子都被父母接走了,只有穆罕默德的父亲没有来。穆罕默德救了一只掉出巢的幼鸟。他摸索着拾起一块东西,使劲丢向那只要伤害幼鸟的猫。他跺脚、丢石头、爬树的样子决然而勇敢……那是一个盲童穿越黑暗所能付出的最大努力。父亲来到学校却不想领他走,最后被校长质疑才被迫带他回家。穆罕默德听见父亲叫他的名字,慢慢地过去,怯怯地说:“我以为,你不会来了。”这是一个盲童心底最隐秘的声音。他们可以坚强勇敢,可以欢笑雀跃,但是敏感而柔软的心却始终害怕被遗忘、被抛弃。
在鲜花烂漫的旷野,迎着温暖的午后阳光,和煦的微风轻拂着稚嫩的面颊,三个孩子牵着彼此的手奔跑着,留下身后的万里晴空和如黛远山。这是一幅很动人的画面,所有的揪心与哀痛在大自然面前都微不足道。他们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很快乐,美好那样真实。奶奶很爱穆罕默德,她握着他的手和他并肩走在田野里。穆罕默德说奶奶的手又柔软又漂亮,可是我们都能看见那是一双长满老茧而黝黑的手。或许穿过艰辛岁月,关爱和庇护我们的双手都是无比美丽的。
穆罕默德被送走之后,奶奶在病痛和想念中离开了,导演使用了蒙太奇的手法,镜头在病重的奶奶和在木匠家当学徒的穆罕默德之间切换。奶奶听见啄木鸟的声音时露出笑容,继而望向窗外,紧接着镜头切换至在迷雾间站立的穆罕默德。两个不同的时空,在镜头之下成为一段连续的画面。里面是无尽的眷恋和想念。
影片中流着眼泪的穆罕默德说出的一番话,柔软地触到我们的神经,却也成为盲童质疑的最强音。
“老师说,神更爱盲人,因为盲人看不见。但我跟老师说,如果真是这样,神不会让我们瞎,不会让我们看不到他。”
“老师说,神是看不见的,他无所不在,你只能感受他,你可以用手指‘看’到他。”
“如今我伸手到处找神,直到我的手摸到他,我要告诉他所有的事,甚至我心底全部的秘密。”
影片的最后,父亲抱着失去生命的儿子失声痛哭,唯美的音乐渐渐响起,一束光照亮了穆罕默德的小手。他的手又动起来了,像他每次聆听感受这个世界的时候一样……至此影片形成了首尾的呼应以及与中间的关联,从而浑然天成。天堂的颜色是阳光的颜色,花的颜色,树的颜色,麦穗的颜色,是爱的颜色:是自然界最斑斓的光与色,是盲人可以用手“看见”的颜色,是一道神奇的希望之光,在每个人的心间绚烂,盛开在真神的怀抱里。只要我们相信爱,就能看见心中的永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