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贴 | 比特币十年(一):信仰初现 国内先驱探寻“什么是比特币”

转载 网络  2018-01-10 21:14:57  阅读 1526 次 评论 0 条

6年前,还没有创立比特币中国的杨林科打开电脑,朋友黄笑宇的QQ签名激发了他的好奇,“想玩比特币的找我。”

点开对话框,杨林科问了至今依然有很多人都在问的问题,“什么是比特币?”

对这个问题的探寻,后来导致了包括杨林科在内的一拨人的人生分野和财富变化。这拨人中,有英语老师,有做实业的商人,有科幻小说作家,有在校的大学生,有私募基金的分析师,有手握资本的投资人,还有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

他们最初以布道者的身份向中国人普及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以先行者的行动力埋头连接出一个产业。五六年的时间里,上百万的中国人向世界展示了他们对比特币的热情。

留守的布道者已经成为中国比特币圈子里最先拥抱财富的顶层,知道答案的人跟随他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圈外人咂舌的金钱神话。

对比特币的争议、质疑、不屑仍未消失,但3000亿市值的比特币市场并未理会这些声音,无论接受与否,它正沿着自己的轨道转动齿轮,在人类的科技和金融史上镌刻痕迹。

萌芽

中国的比特币布道者们关注到比特币的时间,已经比国外的信仰者们晚了2到3年。

2008年11月1日,一个化名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 )的人制造出问题并给出了答案。

科普贴 | 比特币十年(一):信仰初现 国内先驱探寻“什么是比特币” 生活资讯 第1张

这个至今从未露面的神秘人物,在密码学论坛的邮件组中贴出了一篇研究论文。这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文章,提出了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使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传输给另一方的系统框架。

这套系统试图使交易在互联网中摆脱第三方金融机构,让每一个参与者自建并共同维护安全与信任,使交易重新回归到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点对点形态中。贡献计算机算力的维护者将获得比特币的奖励,这个过程被后来者称作“挖矿”。

不过3个月的时间,中本聪就将他的想法付诸实践。2009年1月3日,中本聪用个人电脑挖出了50个比特币,第一批比特币从一纸论文走进了互联网。国外的爱好者们加入挖矿行列。

中本聪写下比特币的论文时,币圈知名人士李笑来刚刚离开新东方,投入到自己的创业公司中。两年后,他才看到这篇论文。

巴比特的创始人长铗当时还在中国地质大学读研究生,但他早已是一名科幻小说的作家。比特币的论文出现时,他已经连续三年摘取中国科幻小说的最高荣誉“银河奖”。

当过兵的杨林科已经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养生设备供应和安装的生意在他的故乡温州做得风生水起。

好在已经有人开始体验挖矿,在一家P2P视频网站从事技术开发的吴钢,在2009年6月打开一封介绍比特币系统的邮件,他顺手下载、安装,在公司的电脑上运转起来。

人们在各自的轨道上忙碌时,从未想到这个代码式的电子现金后来会在金融市场中爆发出潜力。

探寻

为什么比特币会在2008年、2009年的时候产生?

第一批比特币产生的创世区块中或许埋藏着答案,中本聪在其中安插了2009年1月3日当天泰晤士报的头版新闻标题,“英国的财政大臣达林被迫考虑第二次出手纾解银行危机”。

这句话被中本聪的簇拥者解读为“他对传统银行这种中心化的金融机构的嘲讽”。

那场2007年由美国房屋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海啸持续了3年之久,美国政府已经拿出7000亿美元挽救这场金融危机,但效果甚微,银行和债券公司要么破产,要么申请政府接管。

曾有65%的美国民众对此表示不满,人们发现,大银行们先是主张放任型扩张,出了事却要从国库里掏纳税人的钱来解救,导致信用破产,民众失业。

比特币的诞生客观上与金融危机相关,这个恒定产量为2100万枚的电子现金在30年内逐步产生,这套系统被人看做是解决通货膨胀的一场实验。最早加入实验的是一群精通计算机程序工作的极客。

他们下载软件,分享开源项目,投入运算能力,和中本聪在bitcointalk这样的论坛中交流,不断升级、扩展这套网络,维护比特币的社区。

在国内的比特币圈子里,后来创办了“Haobtc.com”的吴钢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比特币矿工,他挖币纯粹是一个程序员想体验这项技术的本能,经常活跃在爱好者和中本聪交流的bitcointalk.org的论坛里。

吴钢隐约记得当时挖出比特币的数量,“8000多吧。”

后来很多得知这个数字的人都会露出惊叹的表情,但当时的比特币还一文不值,吴钢从公司离职时,钱包文件就留在公司的电脑里,没有带走。

但吴钢已然对比特币产生了兴趣,这种去中心化的电子货币将铸币权授予了每一个参与挖矿的普通人,只要有一台电脑,接上互联网就可以产生比特币。

这意味着没有一个像“中央银行”的发行者可以控制它,交易的验证和记录及整个系统的维护都由矿工进行。

吴钢越想越觉得比特币充满了无限的空间,但又为它的普及感到担忧。他以“星空”的网名开始创建并加入一些比特币社群,普及比特币的常识。

科普贴 | 比特币十年(一):信仰初现 国内先驱探寻“什么是比特币” 生活资讯 第2张

价格

相比货币,早期的比特币更像极客圈子里的玩具,没人想过用它来购买现实世界的东西。

直到2010年5月,佛罗里达州的程序员Laszlo Hanyecz用1万比特币购买了价值25美元的约翰棒披萨优惠券,这项交易诞生了比特币第一个公允汇率,一个比特币值0.3美分。

比特币有了价格,矿工或许会为之兴奋,但用中本聪的话说,对比特币的拥有更像是一种爱好者的收藏。

直到两个月后,有人嗅到这其中的商业味道。2010年7月,世界上第一个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在日本东京出现。

交易所的出现丰富了比特币的获取渠道,比特币明码标价地在互联网上出售,当时,每个比特币的价格还不到5美分。交易平台就像一个集成的屏幕,呈现着每天比特币涨跌的图景。

2010年12月12日6点22分,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在论坛上发完最后一个帖子,留下了575封邮件和364次在线活跃的记录后,再也没有出现。

这一切还未与太平洋彼岸的中国人沾边,时间承载着比特币的小船向2011年驶去,谁也不知道这艘船会经历怎样的风暴,会装载财富还是仅仅空驶遨游,但中国的先行者已经等在路上。

2011年1月,交易平台Mt.Gox上,一个比特币的价格不到30美分。

为了您更好的访问本站,请使用手机或平板自带的浏览器可获得更佳的浏览体验。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14308.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