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里,我身边的同龄人所谓的“创业”,至今没有看到成功的。
无论是嫌钱少从体制内出去创业的;还是从什么 MS、JPM 之类高大上平台出来创业的;或者干脆是因为读不好书创业的;甚至是家里给了大把资金创业的,几乎都无一成功,能惨淡维持已经是很好结局,更可能的是坚持不了太久就不做了。最长不超过数年,最短的几个月就结束。
这些人做的项目从餐饮、互联网、新媒体到珠宝,什么都有。我觉得我接触的社交圈子已经够可以了,但从没有哪个项目能让我眼前一亮,为他激动万分的。无论这些人原来的背景如何牛,等想法真正落地了都让人意兴阑珊,听三句话简介就知道已没希望。
这让我逐渐明白了一件事情——“创业”这个东西,或者说“做生意”这件事,其实就和画画跳舞一样,是一个 99% 的人都不具备的天赋。但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对自己这方面的“天赋”有着蜜汁自信(就和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艺术潜力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一样)。非要硬赶着上,当然不会成什么大气候。
另外,从大环境看,在 2018 年的今天,大的营商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你所有能想得到的领域早已布满了资本和大佬,想着从无到有打出一片天,纯属做梦。除非是原来空白的领域,否则最终都是给人做嫁衣裳。
1、大环境变了,过去的成功已无法复制
上一代富人在创业的年纪产生出很多创富故事,至今养活了不少机场书店。但大部分这类经验对今天的年轻人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因为条件改变了。
改革开放尤其是改开初期,整个社会打碎重构,快速转型,各个阶层的变迁动荡很大,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机遇真的是遍地都是,随便抓住一个就可以一夜暴富。可能需要你有一些胆量和行动力,但并不需要什么过人的才智。
但到了今天,中国经济那种开荒的气息早就没有了。以实体为例,实体之所以不景气,最深层的原因就是我们不缺东西了,生产能力远远超过需要。
我每次去小商品市场,都会感觉如果哪怕全中国的工厂(不包括吃喝的这种)停工一年,厂里的和市面上的东西都用不完。我知道一个做了 20 年的老板之所以下决心关厂,最后一根稻草就是他看到一个生产成本 7 块钱的半产品,加工后的成品在淘宝上卖 9.9 包邮。这样惨烈的竞争格局基本就是大家抢破头做慈善,是我我也不想做了。
现在一线地段的甲级商场,除了连锁品牌,能进来开店的非富即贵,但据统计下来商铺半年存活率只有 30%,一年存活率 15% 不到。原因也是一样的——因为不缺东西了,自然不需要去买了。实体零售死的早是因为成本高,但你以为网上零售就不会有这一天吗?
都这时候了你居然还想着要去创什么业,去投资,去开生产线,去做一些“增加商品供给”的事情,能不失败吗?
不做实业,去做互联网呢?不好意思,我觉得 app 也太多了,现在各种 app 把每个人的时间瓜分的一干二净,每个都是 Killer,功能都齐全的很,买菜的平台能约炮,约炮的平台能买菜,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需要再增加一个 app 了,多了也用不过来。还是两个字,够了。够了就别瞎几把折腾了。
如果十几年前是互联网创业的最佳时期的话,那现在大概就是创业的最差时期,为什么,因为现在的 BAT 能够把任何一家创业公司的好想法扼杀在摇篮之中,并且不费吹灰之力的拿过来自己用。
请问谁还会有创业的想法?有果必有因,那个因就是十几年前的互联网创业浪潮太成功,反而堵死了后来者的路。
2、首先,我们先搞明白什么叫创业
创业其实就是资源变现。注意,是先有资源,再有创业,而不是相反。
不管是什么资源,是多年的经验资历也好,人脉也好,技术积累也好,变现换成钱,这个叫创业。你要没资源,能整合资源也行,某种意义上这更牛。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吃饱了撑的创业,那个叫做慈善扶贫,本质是拿自己、父母的积蓄乃至投资人的钱,去给别人发工资。
大学刚毕业就创业,甚至在校生也被忽悠去创业,那纯属找死。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很多时候大学生创业只是为自己没学好专业课而找的台阶,好让自己沉浸于其实我很牛逼,只是不屑于去学的自我陶醉。有的人搞个 app 卖零食,夜宵晚上送到寝室就算是创业了,感觉创业这个词都要被玩坏了。
须知,在没有任何行业经验的情况下,大学生的视野是非常狭窄的,你把 10 个大学生关在屋子里想一个礼拜,最后能写下来的点子也无非就是那些什么奶茶礼品送外卖、漫吧桌游代金券,花店书店咖啡馆一类的东西。
因为还没接触社会,所以能想到的都是校园和校园衍生的那些玩意儿。一上来起点就不高,再加上学生的执行力和资金有限,很容易把格局越做越小:什么服务大学寝室的送餐啦,用来给大学生把妹的课程表啦,帮社团搞印刷品纪念品啦,跑到大学后门一条街去发传单啦,联系校园附近的商家打广告啦。
目标群体数量这么小,再加上大学生消费能力极低(还不如沿海厂哥厂妹),所谓的学生创业能有戏就见鬼了。
普通人创业,往往只对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领域有兴趣,而这些东西往往只是漫长产业链里的最后一环——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末端。产业链的中游和上游的大量商业机会却知道的人很少。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部分没有经验却一腔热血,为创业而创业的人扎着堆去搞餐饮之类的东西。这种东西门槛那么低,做的人只要一多还能有个屁的赚头。
尤其是餐饮创业,巨坑无比,别的不说,每天四点起床,年中无休,今天的年轻人几个能受得了?很多人居然以为会炒几个热菜,下个面条就算是创业了。对于这种人,如果运气好,市口找的好的,那叫花钱买个工作给自己做,运气不好的,那自然是慈善做好,现金发光,关门大吉。
3、强监管周期,合规成本吃光所有利润
在今天要劝退创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此刻处在一个强监管周期,这个周期还恰好和政策红利消退期,人口红利消退期重合了,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局面。
在弱监管周期,一切都好说,各个地方张开怀抱欢迎你,很多人在境外随便搞个皮包公司,回大陆投资,所得税 3 免 2 减捞上一笔,5 年后注销,然后再卷土重来,一点事儿没有。
在强监管周期内,小企业的竞争力更加被大大削弱,因为无法靠规模优势来摊销合规费用,各种条条框框,小企业要想都符合,成本根本无法承受,根本无法和大公司竞争。
比如很多企业因为环保问题,必须迁址,但迁出去后 运输各方面衔接成本大大增加。很多企业这两年被搞崩溃了,完全都严格按照要求,那就是三天两头的检查根本没法生产。如果是大企业,手里有更多筹码还能和相关部门协商一下,小企业只能自己全部吃进。
更核心的问题是——国家根本没有给想守法经营的企业家提供合理的空间。
比如做实体生意,如果要自己开生产线的话,养 100 来号人是很正常的。这样的规模在长三角珠三角都是最普遍的,年景好的时候一年纯利可以有大概两三百万。
我就知道这样一家,去年年底因为环保被停工了,剩下 60 多个工龄 5 年以上老员工。今年开不了工,员工立刻就去劳动局闹了。现在按要求,一个人少的要补偿 5 万多,最多的要补偿 10 万多,算下来要 600-700 多万,加上前几年解聘的光工人就赔了将近 1000 万。老板最后车子卖光,又卖了套房子,才凑齐工人的补偿款,算下来这十年生意白做还倒贴了几百万。
所以我一直都非常敬佩那些给房东,给社保打工的小老板们。各种借款垫资,养着一大堆人,每月开支感人。这些小老板每天两眼睁开,就是要付出去各种工资、供应商费用、办公室费用、公司费用,整天陪着笑脸;遇上接不到活,资金链断裂,跳楼的心都有。
再来说说税费这个问题,很多人决定创业之前就没认真仔细考虑过。当然这个话题不能细讲,不能妄议税收政策,我就简单罗列一下光是员工的税费成本:
你作为老板,要交 20% 的养老金,9.5% 医疗金,0.5% 的失业金,0.2~1.9% 的工伤保险,7% 的公积金,将近一半的钱送给国家。此外,合同到期之后如果不愿续签还要赔偿员工补偿金,一年一个月,满五年的要半年薪水,如果员工生病,除了支付社保之外,还要帮他们病假工资。下面工人几十张嘴等着你,不喂饱他们就吃你。
我就问你,何苦?你是菩萨吗?就那点薄如纸的利润,税金租金工资社保都大幅上涨的今天,当老板其实就是当社工,还自己大把贴钱的那种。在现在这个时代,开重资产的公司创业简直是心智失常。
换了我真的是宁愿天天在家里睡觉也不去折腾什么创业,等着那些管理部门什么都不用做,披着一身皮跑过来轻轻松松张口 5 位数 6 位数,何必呢。
一点结语
从去年开始,各种币,这个币那个币,割韭菜非法集资,高利贷,套路贷泛滥。新的好公司没见到,倒是冒出了无数家 P2P。有没有人思考过,这是为什么?
我个人认为,本质这是技术停滞造成的。因为没有增量市场了,所以大家只能互相抢流量,商业的零和化越来越明显,最后就演化出了各种韭菜收割产品。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我们处在一个民用科技发展到了瓶颈的时代——所有你能想到的发明都已经量产了,你想不到的也就怎么也想不到了。二战后军事科技扩展到民用的 70 年大红利期结束了。
没发现现在民用科技产品到顶了么?3 年前的手机今天也能用,6 年前的电脑今天也能用,2018 年的生活和 2008 年已经产生不了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再加上西方的技术转让和技术扩散也即将停止,这种技术的大停滞很可能会延续很久的时间。
那些因为技术扩展带来的贸易通路也都基本做死了。20 年前从录像带到 vcd 到 dvd 到 mp3 到现在上网,一整套从设备到软件都要去淘,现在往电脑上一坐就是一天,哪还需要那么多通路产品了。民用科技发展瓶颈,大家物质生活需求饱和了,自然经济转差了。
如果你手里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黑科技,在今天想要创业,不是说不可以,而是你会很痛苦,因为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饿狼抢兔肉的年代,就算找到肉你也吃不上热的,吃上了也吃不长久,门槛低的创业,你能做,别人也能做,可能还更好更便宜,恶性竞争。
社会进步靠的是黑天鹅,不是这种“创业”。
任何国家的成功创业案例都是一份少数派报告。我确信同龄人中注定有被命运选中的人,但很大概率不会是你。现阶段创业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大部分都是炮灰。
站在国家立场当然要鼓励创业,创业多好,解决了就业、商业房产及让老百姓把储蓄拿出来的问题。但至于赚还是亏,和国家有关系么?你敢少交一分钱税款看看?
自己创业真正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一年到头没有休息天累死累活,可能没看到几个钱。别人打工,有休息天,可能一年到头钱赚的还比你多。
打工没什么不好 一年 20w 旱涝保收,每天划划水,无压力,无家庭矛盾,没有大富大贵,却容易健康安稳过一生,真的很差吗。
访问无忧岛网站,请使用谷歌和苹果浏览器!部分浏览器访问本站可能会造成内容页面的缺失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