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从上海回北京的火车上,我偶遇一家中韩组合的家庭,年轻的妻子金善雅是韩国人,斯文的丈夫是中国人。金善雅爱抚着身边的儿子说:“我给你说说我儿子起名字的事情。在他出生的时候,韩国姥爷,也就是我父亲花了很多时间在起名字上,最终决定叫‘吴侈省’,意思是凡事多多思考。拿到中国爷爷这里怎么也通不过,说因为姓吴,所以不能用‘侈’,为此还和我父亲解释了很多话,直到改为‘英省’才皆大欢喜。”我告诉她,在意名字的谐音是中国人取名字很重要的参考因素,如果想了解多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红楼梦》中的人名是很好的参考。她很感激地点头并拿纸笔记下了书名。
看见丈夫带着孩子去了洗手间,她有点拘谨地问我:“我冒昧地问个问题。”“我不理解当我辛辛苦苦从韩国为丈夫家的人买了礼物送他们,他们好像看都不正眼看,更不说一句喜欢还是不喜欢就把东西放到一边,让人很伤心。我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中国人都是这样吗?”当我回答“其实他们是想让你觉得她们更重视亲情胜过你送的礼物”时,她转动着的眼睛让我感觉她的脑力显然不足。于是我又补充了一句:“你走后,他们一定会好好欣赏的。”
金善雅更是饶有兴趣地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据她说让她感到中韩文化最大差异的问题:“我嫁给他五年了,有一个问题我始终不明白。”她边说边看身边的中国丈夫,“当丈夫为我做事,比如倒水或盛饭,我都会说‘谢谢’,而我婆婆总是怪我自家人太多礼,怪别扭的。”听完金善雅几乎是诉苦似的提问,她的丈夫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对我说:“五年了,这位还没明白我们是一家人这个简单的道理。”为了融洽气氛我用了一句反问:“善雅,你有没有觉得在你有困难的时候婆家人会不遗余力地帮你而无需你言谢呢。”善雅憨厚地连连点头:“她们很实在,是真帮忙。”
其实我是非常认同眼前这位韩国媳妇之惑的合理性的,毕竟我所接触到的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同样的言谢习惯,即使是对自己亲近的家人也没有例外。
可中国人自家人之间举手之劳哪有把谢挂在嘴边的?妈妈为子女做了一辈子事而没有听到过孩子的一声谢谢,在我们这里被认为是正常之举,但这里面确实存在问题。在生活困苦的时候,我们确实更重视衣食之忧而无暇顾及心灵慰藉,不愿意花时间做表面文章,我们似乎习惯于把感恩之心深藏,而“常回家看看”这种几近请求似的呼唤又何尝不让人听后心酸呢——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大谢不言的后果。而当我们走出国门,以自己“谢无言”的方式和世界交流时,不可避免的误会就这样产生了。
各种精美短文、往刊读者文摘、故事会、意林等……请访问文摘阅读板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