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三年,个别药品价格累计涨幅高达600%,涨幅超过100%的更是司空见惯。而2015年以来房价涨幅雄冠全国的合肥,其三年累计涨幅也“不过”略超50%。药价涨幅超过房价,谁是背后元凶?
《中国证券报》报导,2月13日上午,在北京市宣武门附近某零售药店,一盒江中集团的健胃消食片零售价格为13元。药店工作人员称:“健胃消食片(价格)涨了一年多了,涨了好几回,一做广告什么都贵。以前(卖)六块,六块五,然后(卖)八块……”
涨幅超过100% 司空见惯
2018年11月,《北京日报》曾报导说:2015年,复合维生素B一小瓶价格是1.5元,现在价格是10.5元;100片装的扑尔敏从6.38元涨到了16.5元;100片装的痢特灵从3元提高到了9元;一瓶100片的甘草片从6.2元提高到了16元;24粒的诺氟沙星胶囊从3.6元提到了9元;12片装的罗红霉素从5.2元涨到了9元。
过去几毛钱一支的红霉素眼膏,一年多涨价10倍,等等。
《华尔街见闻》2月13日报导,根据《北京日报》数据测算发现,过去三年,个别药品累计涨幅高达600%,涨幅超过100%的更是司空见惯。
两相对比之下,部分药品的凶猛涨势令各地房价望尘莫及。
报导说,市场普遍认为,药品集体涨价的原因为成本上涨、高度垄断的原料药市场加快了感冒药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显著增加导致包装材料和运输等成本不断提高等等。
多家企业上调核心药品价格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至少有片仔癀、马应龙、东阿阿胶、太极集团、吉林敖东等7家药企明确发布公告或通知,宣布旗下核心产品上调出厂价或零售价,多数原因都是原材料价格上涨。
除了中成药,大批西药价格整体也在上涨,以感冒药为代表,原料药扑尔敏涨价五十多倍后,引发药店上千种感冒药市场震动。
原料药生产垄断牵制市场
《北京日报》援引业内人士分析,中国成品药约有1,500种原料药,但其生产掌握在少数生产企业手中,其中50种原料药只有一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可以生产,44种原料药只有两家企业可以生产,40种原料药只有3家企业可以生产。
当原料药形成事实上的垄断,价格暴涨就有了现实支撑。
“现在原材料垄断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些原材料价格上涨达七八十倍,这些费用都会转嫁到医保费用和患者支付上,把制剂企业也坑了。”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透露。
“以药养医”的医疗体系是主因
对于药品价格暴涨的最主要原因,《华尔街见闻》此前分析指出,在中国“以药养医“的大环境下,药价构成中有很大一块是制度成本和销售费用构成的。
有文章披露,一个药品从药厂到消费者手中,涉及的环节包括药厂、医药经销商、医药代表、物价局、卫生局、药监局、招标办、医院人士。其中医生的回扣占了药价的4成左右。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公立医院的支出中只有不到20%由政府埋单,其余部分是靠医院自己创收。
无忧岛网旗下自媒体平台有 (原无忧岛资讯)无忧岛数码家电 欢迎您的关注。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