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来比去的“理性”

原创 网络  2017-12-02 14:18:08  阅读 1141 次 评论 0 条

  在《怪诞行为学》一书中有一个关于《经济学人》订阅的例子:

  电子版:每年59美元;
  印刷版:每年125美元;
  电子版加印刷版套餐:每年125美元。

  乍一看,既然后两种方式价格一样,当然会选择套餐。可是别忘了,这正是在有59美元的电子版这一选项的前提下造成的效果。对比之下,花125美元就好像免费得了电子版,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经济学人》可真是营销的高手。

  不久前,我也被这样的对比“利用”了一次。在Victoria’s Secrect网站上有个周末折扣,折扣是:

  满100美元减15美元;

  满150美元减30美元;

  满250美元减75美元。

  我本来计划买100美元左右的商品,可是一看这个折扣,心里就盘算着,还是多买50美元吧,也许还可以找朋友一起买到250美元,共享折扣……于是,我开始一件件地挑,最后越买越多,购物篮里的商品价格加起来已经超过了250美元,却哪一件都舍不得删除。最后,一咬牙就花了250美元。其实,我明知道是商家故意提高折扣率,可还是成功地被左右了。

  每年到毕业季,学校给学生提供招聘会。密歇根大学上一次招聘会我也去了,走进一个房间,发现一个公司跟前排着拐了好几道弯的长队,心想,这么多人都在排队,应该是个不错的公司,于是我也加入了这个队伍。四十分钟之后,我终于转了几道弯,挪动到了队伍的前端,前后的几个人都实在不耐烦了,开始聊天。前面的美国人说,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公司,后面的印度人也根本不清楚这个公司是干吗的,可我们依然站在队伍里展望。这时候,一个和公司代表谈完的人走了出来,耸耸肩说,每次他问一些和招聘相关的问题时,公司代表就答非所问地扯一些完全无关的事情,最后实在忍无可忍,直接走了。这时候,还在队伍中的我们都意识到自己中圈套了,这个公司的代表是在故意拉长和每个人的交流时间,让门前的队伍显得很长。

  相比之下,旁边苹果公司的代表们都穿着高级的职业套装,化着不浓不淡的职业妆,气质非凡,却只有一两个人在跟前。凡是走进招聘会现场的人,准会立刻被那条长龙吸引,于是为了一个不知名的公司,我们都排了将近一小时的队。

  走出招聘会,我连这家公司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了,叹了口气,也许,我们从来就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理性。

喜欢无忧岛网?请直接搜索引擎——无忧岛网即可找到我们,并通过浏览器打开(不要使用微信浏览器)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288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网络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