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汪恒江:今年年底推出第一批5G旗舰手机

转载 网络  2019-05-29 08:05:53  阅读 1271 次 评论 0 条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5G+智能终端标准化论坛于5月17日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酒店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是2019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主题峰会的下属分论坛之一,论坛邀请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研究院、终端厂商等众多合作伙伴齐聚一堂,共庆517世界电信日大会的同时,以“以行践言,共筑5G终端商用之路”为主题,全面展示5G前夜智能终端产业的亮丽图景。会上,中国移动终端公司副总经理汪恒江发表了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有一个交流,这次推动5G和以前中国移动推动TBLT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第一个不同是以前第一次在标准很短冻结了去年1230版本,在2019年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就要把它推向上用,这个挑战是非常大的。第二,我们感觉这次5G的推动需要政府和普通消费者的热情空前高,这当然是好事,都不用教育大家了,另外也对产业各方有很大的压力,我们能不能把政府和消费者的期待真正实现,需要在座的共同努力。国际的形势空前复杂,这个复杂性给5G的终端产业带来了实际面临的决策,终端厂商实际面临背后的决策,什么时候发牌照,什么时候进行技术上的准备,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局面。

在复杂的情况下,今天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在座各位交流,我们一起探讨对5G的思考,我这个思考不见得全面,更大的形势是超出商业本质范围的话今天的推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的这篇文章是对基本评论的预测预判,说得不见得对。

5G终端还是很重要,我们认为世界的5G终端这次的推动空前在乎的是中国的市场,4G的基站有一半建在中国,5G到今年年底的基站建设有一定的规模。2020年据外部媒体的预测,中国占的比重也非常高,世界5G看中国,中国5G看三大运营商,大家空前关注中国5G的发展,这点和4G的时候不一样。4G是2014年发牌照。

5G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硬件上的变化,终端和芯片上,处理能力肯定要有相应的提升,屏幕同样会有相应的变化,我们推出折叠屏的手机,原来更高清的需要更大的屏,同时屏幕输出的能力,人交交互要么在这个屏发展,要么在通过这个屏输出。拍照的能力,跟拍照后的处理能力、跟计算的能力有关。续航功能,硬件带来一些变化。我们看软件变化是更大的,我们回想2013年中国发牌照的时候,滴滴打车刚刚兴起,红包2014年春节才回来,4G出来的时候大家第一个感受是用4G网络抢红包比家里的WiFi快,这是我们当时推4G的时候没有想到的应用和场景。4G这六年发生了什么,回过头来看这是中国终端产业大发展的六年,也是上层以BAT为代表的面向消费者的业务进行规模量化发展的六年,初期崛起了滴滴打车等业务,后期通过三大运营商流量资费的下降,视频短视频业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看到业务发展的时候展望未来在5G时代上层业务能带来哪些变化,我只是试图从终端的角度看。

4G时代正是因为上面这些业务的发展,几大终端厂商,OPPO的唐总在这边,OPPO、VIVO、华为在终端上层业务的分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我们是否在5G时代直接延续这样的趋势呢?肯定有一定延续作用,但是也可能发生很多变化。比如终端面向多形态发展之后我们的每个入口,终端入口的承载可能跟以前发生一些变化,以前APP预置是终端最重要的发展渠道,微信推出小程序等在上层的很多发展面向场景,比如快应用小程序这样的,面向场景就能弹出来,终端这侧面向应用的承载功能就被弱化,一个是超级APP型的,另一个是有要素技术发展的厂商可能会面临新的入口和分发的作用,同时一些要素技术的企业,人脸识别等也有很多机会。一个是多形态化的发展,一个是我们应用的分发和占据用户时间的分发本质方式的变化,还是会发生一些变化,从终端层面上有非常大的变化,可能孕育着很多新的机会。

第三,最近所有人都在谈论AI、5G,5G和AI在2019年、2020年这样一个历史时间点交会,两大使能技术的交会,假如带宽速度是毫无限制的,想多快有多快,带宽成本降到极低的情况下,原则上计算的能力可以在云边端三点进行任意重构。原来终端这侧受限于算力不够,可以直接放在运策,以前设备是不允许的,成本是不允许的,但今天随着5G的发展这个事情可能会变成可能。终端可能向两个方面发展,一个是受众端的方向,同时终端的算力不可缺少。比如很多照片不向往云端里存,还希望在本地处理,本地的能力AI的能力,以高通和海思为代表的芯片能力也会进步。这样的重构会带来非常巨大的变化,尤其在消费者这端和行业这端。

以上是我们对三个变化的分享,下面是机遇和挑战的分享。我们在4G时代中国发生了什么,中国几大厂家崛起为全球TOP10厂家。4G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是非常可贵的,我们取得了整机上的进步,同时在一些关键器件上还是薄弱的,应该看到这一点。比如我们在基带芯片上只有海思和展讯一些厂家,单芯片整体能力和国外顶级大厂是有差距的,大家要正视这个差距。比如我们的射频芯片差距更大,我们和美国几家厂家的差距非常大,这个差距也不是短期内能弥补的。五到十年后我们再讨论这个事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值得大家思考。还有内存也会发生变化,我们有紫光集团和长江存储这些企业,未来几年能发展成怎么样,也是大家应该关注的一点。

原来4G是以个人消费类终端为基础,5G时代多终端的形态会进行多形态方向的发展,多形态方向发展也孕育着很多机会,孕育着市场发展和颠覆的机会。原来4G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厂家占据了中国终端1万亿份额中的绝大部分,我们说了很多智能硬件,直到今天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小的,未来五年时间里多形态终端的发展会得到一个比较长足的变化。

说到挑战,首先还是有成熟度的问题。标准是非常短的,我们在做规模实验能发现一些问题,端到端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中国的企业第一次在标准成熟之后这么短的时间内在全球商用,中国电信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要率先推动SA的成熟,其中对核心网的压力、对端到端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因为我们以前没做过这样的事情,标准可能出现回退。很多芯片的方案可能出现后向不兼容的巨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风险是需要我们正视的,也需要我们在实验中一步一步解决。

产业规模的问题,5G是巨大产业,从芯片这一侧大家有巨大的研发投入,巨大的研发投入需要用芯片的规模把成本分摊下来,但是初期如果没有一个有量级的产品这个规模是分摊不下去的,我们怎么把规模做下去分摊下去,如果分摊不下去,我们谈论的很多政企垂直行业的产品是非常困难的。

to C端的应用有积极的一面,我们也看到积极的一面,它和4G差别不太明显我们怎么和消费者说。落地每一个应用都是需要非常长周期的过程,我们在座的都是通信行业的代表,我们怎样进入一个垂直的行业,任何一个垂直行业有它本身的规律和壁垒,产业的数字化首先是产业的事情,我们更多是赋能连接的角色。我们在这当中如何定准位,如何找到自己的分工,其实是非常难的问题,在商务链条上需要谈到很多问题,这是我们谈的机会和挑战。

有几个品类非常关键,智能手机是最重要的品类,能够把芯片成本分摊下去的最重要的品类。另外一个是CPE,今天做的垂直化的应用、家里面的产品是以CPE为代表的,最近两年仍然是比较重要的产品形态。消费者这端我们也看到一些新的品类是有机会的,比如长时在线的PC,PC这个产品屏幕更大,PC能解决4K的问题。Windows很早就推出云办公的概念,其实一直没有商用,我们到处连接WiFi,随着运营商资费的下降,我们随时随地连接WiFi,既解决了企业信息安全的问题也能给用户带来很大的方便。AR、VR我们谈了很多年,它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每次看到新的AR、VR的问题它的体验都有提升,未来一到两年体验持续提升的话可能就达到了规模爆发的点。

B端我们有一些通用型的产品,比如BOX产品、无人机,可以应用到多个行业。第三是为行业定制的产品,行业的产品我们做了很多年,我们在3G4G时代也做了很多行业的终端产品,最大问题是非常分散化又有很多定制,对于做消费类终端的很多企业来说是非常不适应这个模式的,但我们又谈了很多5G改变社会,垂直行业和政府空前重视这块,这当中无疑有着重大的机会,以什么姿态进入终端的产业板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4G的时候没有解决上行传输的问题,高清的视频转播确实是非常好的应用。电力系统也有非常广泛的面向低时延的产品需求,5G能解决它的问题,但要包装成一个产品还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在座各位的努力。

手机这块我们做了一个预测,今年年底我们有第一批旗舰手机,明年年初会有更多旗舰的手机,二三季度可能有两三千元的手机,明年年底可能会价位更低的手机产品。硬件方面的产品,比较重要的还是基础连接性产品,面向行业很多定制化的产品可能在2020年会出现得更多。对价格的判断,这个可能是比较激进的。端到端的很多压力也受不了。年底可能会达到5000元左右,和现在的旗舰机价格差不多,或者比它贵,未来我们非常希望有千元的产品。几大运营商在中国的情况和美国不一样,光纤铺设的成本相对比较低,但大城市里很多地方我们仍然进不去,很多物业协调不了,比如我们也有稍微分散一点的别墅区的覆盖,突围CPE的产品也是比较重要,而且我们希望价格有突破。规模这块非常难预测,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下半年会有很多旗舰机出来,最后是否以5G的方式出货,以什么样的形式出货,需要再进一步观察。明年如果按照芯片的价位段来判断,以华米OA为代表的产品结构来讲出几千上亿也是有,当然有我们实际覆盖的情况和5G端到端进展的情况。

中国移动率先发起5G终端先行者计划,已推出首批5G终端,我们发布了一些产业的白皮书。我们除了产业引导最重要的工作,当前最重要是测试和性能终端的工作,5G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的产业要担起这个大旗,要成为SA首先商用的运营商,对方在第一批商用不太成功的情况下辛劳是一定要付出的,IODT孕育着大批测试,我们在杭州广州,白天测试人员没有办法测试,只能晚上测,现场工程师付出了巨大而艰苦的努力。当前看我们主要是性能的终端,四天线的接收技术从来没有真正规模上的,4G的时候提速过两天线的,我们现在的手机还是有发热的问题,还是有稳定性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一系列的攻关,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能解决的,我们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我们希望通过今年小规模的用户体验有一定的发展,明年中产量的情况能逐渐拉动,需求端,用户是有需求的,供给侧有相互竞争的动力,我们希望在2020年一年发展的情况下在2021年能有更低成本更高规模的发展。

最后是六项举措,今年6月份上海发布终端的产品白皮书,会展开相关的功能测试,会持续研发中国移动自主品牌的手机和相关5G的产品。同时我们也想推动相对简单的低成本的5G的解决方案。今年我们会持续展开三次的集中采购,我们相应的计划也会开展为相应的联盟。面向消费者的应用非常重要,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告诉消费者5G终端和4G终端有什么区别,可能成本各方面没有达到产业对我们的需求,但是我们把样板打造好,也是我们产业共同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的几点分享,谢谢各位。


 

如您发现有部分资讯内容不显示,请直接复制链接选择浏览器打开,不要使用微信打开。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33839.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