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做得怎样,
最能表明一个人的人格、素质和教养。
溺爱是动物性的爱,那是最容易的,
难的是使亲子之爱获得一种精神性的品格。
所谓做孩子的朋友,就是不把孩子当作宠物或工具,
而是视为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
不但爱他疼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
凡属孩子自己的事情,
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
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
父母与孩子之间要有朋友式的讨论和交流的氛围。
在这种氛围里,孩子能够养成独立精神,
从而健康地成长。
有一些正经的父母,自己十分无趣,
看见孩子调皮就加以责罚,
听见孩子的有趣话语也无动于衷,
我真为他们的孩子感到冤枉。
在干旱的沙漠中,孩子的智性花朵过早地枯萎了。
在沉寂的闷屋中,孩子的灵性笑声过早地喑哑了。
如果一个孩子天赋正常却不会幽默,责任一定在大人。
在幼儿面前,
聪明的父母要具备2种本领:
一是不懂装懂,
孩子咿呀学语,说一些不成语言的音节,
你听不明白他的意思,
也要装作懂了,鼓励他多说话。
二是懂装不懂,
你听懂了孩子的词不达意的表达,
不妨装作不懂,适当地提问,
引导他寻找更准确的表达。
在失去想像力的大人眼里,
孩子的想像力也成了罪过。
被自己的孩子视为亲密的朋友,
这是为人父母者所能获得的最大的成功。
不过,为人父母者所能遭到的最大的失败
却并非被自己的孩子视为对手和敌人,
而是被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做家长的最高境界
是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家长相当可怜,
一面是孩子的主子、上司,
另一面是孩子的奴仆、下属,
始终找不到和孩子平等相处的位置。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
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
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
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
相反,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
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
我由此获得了一个依据,
去分析貌似违背这个规律的现象。
譬如说,我基本可以断定,
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
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
一个自己拚命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
他的拚命多少是出于无奈。
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
但愿望的性质恰好相反。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
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
进一个名校,谋一个赚钱职业,
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
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
我的期望比这高得多,
就是愿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在智力教育中,最不重要的是知识的灌输。
当然可以教孩子识字和读书,
不过,在我看来,这至多是手段,
决不可当作教育的目标和标准,
追求孩子识多少字和背多少古诗,
甚至以此夸耀,那不但可笑,而且可悲。
教授知识的方法是否正确,究竟有无价值,
完全要看结果是激发了还是压抑了孩子的求知兴趣。
活跃的理性能力是源头,
源头通畅,就有活水长流,
源头干涸,再多的知识也只是死水。
让孩子真正喜欢上智力生活,
乐在其中,欲罢不能,
对学习充满兴趣,是智育的最大成功。
在这方面,父母的榜样能产生显著的作用。
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
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
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做父母的人,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
无论一个什么道理,
只要是适合于给孩子讲的,
就一定要用孩子懂的话说,
也一定能用孩子懂的话说。
对于大人来说,
这同时也是自己把道理真正想明白的过程。
如果孩子不懂,说明大人没有想明白,
或者更糟糕,这个道理根本就不适合孩子,
甚至根本就不是道理。
说孩子懂的话,不要说孩子不懂的话,
——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懂孩子。
我常常发现,正是那些不懂孩子的家长和教师
总在说着孩子不感兴趣因而听不懂的话。
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个要求看作一项教育原则,
以之来判断教育内容是否恰当以及教育者素质的高下。
无忧岛网旗下自媒体平台有 (原无忧岛资讯)无忧岛数码家电 欢迎您的关注。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