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还将持续,今年夏天为什么这么热?

转载 财经杂志  2019-07-30 21:49:55  阅读 1174 次 评论 0 条

 

 

雨水过后,华北一带高温又将“复燃”,未来一周华北一带降雨将和高温交替出现;南方高温则耐力持久,将延续至8月初

 

《财经》记者 俞琴 | 文 朱弢 | 编辑

过去一周,中国经历了今年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闷热天气。

据中国天气网报道,7月26日是此轮高温范围最大的一天,出现高温的省会级大城市多达21个,波及人口约8亿人。湖南、浙江、江西中部、重庆东北部、安徽东南部等地酷热难耐,体感温度超过55℃。

7月28日,在四川盆地、华北、东北,一场暴雨暂时结束了连日来的高温天气,南方高温则耐力持久,将开启超长待机模式,比如重庆奉节昨天气温依然突破40℃,江淮、江南多地高温将延续至8月初。

雨水过后,华北一带高温又将“复燃”,未来一周华北一带降雨将和高温交替出现。

世界气象组织(WMO)研究显示,2015年至2019年,地球正经历着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这已经是他们连续第三年做此预测,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未来的记录还有可能被进一步刷新。

为什么天气越来越热?该如何去改变它?

越来越热的夏天

受到高温折磨的,并非只有中国。6月以来,北半球经历了罕见的高温天气。

由于所处纬度较低,再加上北侧山脉阻挡南下的冷空气,印度一直位居“世界最热国家”前列。据当地媒体报道,印度首都新德里6月的最高温度达到49℃,是新德里有记录以来的6月最高温,而拉贾斯坦邦的楚卢地区气温更是突破了50℃。入夏以来,印度已经有超过百人因高温死亡。

欧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温地区,但据路透社报道,今年6月,热浪已经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造成共7人死亡。

几个月前,巴黎圣母院的主体建筑在一场大火中幸免于难,但热浪使其面临新的威胁。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巴黎圣母院的首席建筑师菲利普·维伦纽夫7月24日表示,欧洲的高温可能会使巴黎圣母院的拱顶突然坍塌。

今年夏天,法国的高温天气屡破历史记录。法国气象局16年来首次将罗纳河口省、加尔省、埃罗省、沃克吕省置于高温红色预警之内,预警时间从6月28日上午10点至29日早晨6点。6月底,法国南部地区创下了45.9摄氏度的高温纪录,2003年8月12日记载的法国境内44.1摄氏度的高温历史记录被打破。

高温导致多地山火频发。6月末,西班雅马德里周边地区的山火逼近当地一处居民区,应急救援部门紧急疏散了几十名当地居民,把他们临时安置在一处体育馆里。

纬度更高的地区也面临高温威胁。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阿拉斯加地区出现罕见高温天气,导致当地冰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融化。冰川过快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研究人员表示,留给改变冰川融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世界气象组织(WMO)发言人克莱尔努利斯表示,今年6月,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气温均达到历史最高纪录,90%最热的六月发生在2010年以后,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欧洲,6月份高温天气的频繁程度,是100年前的至少10倍。

据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于卫东介绍,热浪是一种极端气候。某个地区不同日期的热浪阈值是不同的。比如说,要判断北京2019年7月28日是否属于热浪天气,那就需要将北京历史上每一个7月28日观测到的温度排列起来,如果2019年7月28日的温度高于有记录以来95%的天数,那么这天就属于热浪。

于卫东称,在自然界中,气温本来就存在几年、几十年、百年,甚至几万年这种尺度的波动。让气候变化研究者感到困扰的是,人类对气候的记录历史也就百年左右,这个时间长度还不足以用来研究更长尺度的自然因素对某段时期下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要使用“可能”、“非常可能”等词语——而不是一个百分百确定的词语来描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对于近年来热浪频率增加的原因,科学界有诸多说法,包括人为因素影响和自然因素影响。

一方面,气候变化受到自然定律的影响,包括厄尔尼诺的变化、地球公转轨道的变化,甚至还有人认为受火山活动的影响。在地质历史记录上,火山活动是改变地球气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火山爆发后,火山灰会遮住太阳光,从某种意义上给地球降温,现在火山进入平静时期,没有火山灰的阻挡,地球的升温就比较快。

在人为因素方面,其一,温室气体排放是重要因素。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热浪与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密切相关。目前,全球温室气体的浓度仍然在不断加剧,二氧化碳能够在空气和海洋中存在数百年之久,持续导致气温升高和海洋酸化。目前地球上出现了一些异常的气候变化现象,例如今年5月,北极海冰厚度降至史上第二低,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中国气象局近期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9)指出,中国从1951到2018年的年平均气温每十年升高0.24摄氏度,极端高温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明显增多。世界天气归因组织(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对今年6月底发生在欧洲的热浪进行评估后发现,气候变化让此轮欧洲热浪的发生概率提高了至少五倍。

其二,城市化产生的热岛效应也在导致气温升高。这种关联是显而易见的,在同一地区,农村的气温往往要比城市更低。原因就在于,钢筋混凝土的比热低,太阳照射后,升温非常快。

高温还将持续,今年夏天为什么这么热? 网文选读 第1张

图源 Pixabay

海洋、陆地无一幸免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热浪会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死亡。一项对中国66个县区2006年-2011年热浪期间死亡率的研究发现,高温热浪所致超额死亡率达5%。

此外,热浪还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一项2013年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的研究显示,根据气候变化情景与劳动保护高温阈值进行预测,认为热带、中纬度地区劳动生产率所受影响最严重,到2200年部分地区劳动生产率将下降超过60%。高温热浪对中低收入国家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主要经济影响。

《柳叶刀-星球健康》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如果全球碳排放保持现在的增速,在30年内,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土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中包含的核心营养元素,如蛋白质、铁和锌将大幅下降。尽管2050年全球粮食总产量会超过现有水平,但由于作物营养价值下降,产量增加并不能弥补营养价值下降的负面影响。

此外,较之生活在富裕国家的居民,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的人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这些国家人口总量增长很快,预期在未来会面临严重的营养供应不足。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气候变化危机面前,贫富差距很可能会导致一种“气候隔离”的局面,世界上最贫困人口不仅逃不开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还会因为缺乏必要的恢复资源变得更加贫穷,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热浪来袭,海洋、陆地无一幸免。

Super Reefs——这个保护珊瑚礁的NGO,正在从太平洋岛国寻找基因强大的珊瑚礁。强大的基因是指其具有抵抗热浪的能力。强壮的品种被保育下来后,将移植到其他地区,用来抵抗珊瑚礁的白化。

珊瑚礁白化是用来度量、考察海洋热浪的重要表现性指标。珊瑚礁和珊瑚虫是一种共生关系,当温度超过一定阈值,珊瑚虫会离开珊瑚礁。珊瑚礁就变成了白色,最后慢慢变黑。

热浪导致许多珊瑚礁死亡。大堡礁是全世界目前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具备得天独厚的科学研究条件。但全球变暖引起的海水温度上升,已经导致这些热带珊瑚礁发生了严重的白化。受高温影响,大堡礁在2016年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白化事件,波及90%以上的大堡礁珊瑚。

于卫东说,珊瑚礁相当于海里的草原,珊瑚礁是支撑了绝大多数的渔业资源,没有珊瑚礁就没有鱼。尤其对于太平洋岛国,渔业、旅游业是他们的支柱产业。“如果没有珊瑚礁,就没有鱼,就没有旅游资源收入。”

另一方面,二氧化碳排放也加剧了海洋酸化。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最终大概只有一半左右留在大气里面,其中40%进入了海洋,还有一部分借用岩石圈、生物圈、水圈等等。“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海洋吸收40%的二氧化碳,我们的气温比现在升高得还要快。但是存在一个问题,二氧化碳往水里面加太多的话就成为碳酸水了。”于卫东说。

于卫东表示,海洋的PH值大概是8.2左右。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有些海区的PH值已经降低0.1。如果人类继续排放大量二氧化氮,使海洋酸性增加,一个后果就是,贝壳将不容易在海洋中存活。比如在美国加州,近海贝类养殖已经受到很大的影响。

谁来阻挡高温?

高温还将持续,今年夏天为什么这么热? 网文选读 第2张

图源 Pixabay

“高温热浪关乎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就跟雾霾一样。”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庄贵阳认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需要各个国家统一认识,共同采取行动。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两百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提出要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摄氏度以内。

庄贵阳认为,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给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造成一定影响。但各国的大趋势,还是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尤其中国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

全球各国碳排放量排行榜,中国位列第一。因此,国际社会对中国寄予厚望,“中国做的努力多一些,可能温升控制更容易一些。中国努力不够的话,别人努力再多,似乎也弥补不了差距。实际上,中国也做了很多努力,尤其美国退出后,国际上对中国给予高度赞扬。”庄贵阳说。

不容乐观的是,控温“2度”目标能否实现,目前来看还有很大差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18年度排放差距报告估算,截至2030年,全球将减排总计60亿吨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还不足以实现“2度”的控温目标。报告显示,若想控温“2度”,全球实际减排总量须达到现有各方目标总和的三倍,相当于全球减排大约180亿吨温室气体。

庄贵阳认为,各个国家还需要提升力度,比如每五年进行一个盘点,检查一下各个国家的目标实施得怎么样了,距全球的总目标差距有多大。

阻挡温升意味着需要加大社会经济成本。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指出,要实现“全球气温升高1.5摄氏度以内”这一目标,全球各国土地、能源、工业、建筑、运输和城市建设等各个层面都应“迅速而广泛”地改变:水力、太阳能及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需要剧增,由20%增至70%;同时,煤电比重由40%降至10%以下。包括甲烷在内的其他温室气体必须大幅减排。人为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到2030年要比2010年时减少45%,到2050年要降至“零排放”水平,也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消除量对等。

庄贵阳认为,中国一方面要发挥国际上的引导力,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去消化国内的成本。比如控煤,由于中国天然气资源不足,导致煤改气政策的推行不是那么容易,前两年有媒体报道,在华北地区,一些学校、村庄出现了冬天挨冻的现象。

多位专家表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要逐渐转变思路。庄贵阳认为,“守着火电不放”是实现不了《巴黎协定》目标的。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对石油、天然气的依存度仍然很高,这也是一个能源安全问题。“保证油、气的进口,成本非常高,如果把成本放在光、风的开发利用上,那么效果会更好。”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普通公众应该增强节能意识。不过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节能工作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夏季的制冷节能,还有很大空间。尽管最近受到热浪的冲击,但是商场、公共建筑、写字楼还都非常冷。

2018年全球住宅和商业空调用电量达19320亿度,其中中国的空调用电量占到34%,首度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每到夏天,北京用电负荷近50%都用于降温。

杨富强认为,政府应鼓励商场、公共建筑、写字楼及公众节能减排,把空调温度调至26摄氏度以上。在监督方面,政府可以推动NGO去公共场所测量空调温度,如果低于26摄氏度,应该要求改正。

如您发现有部分资讯内容不显示,请直接复制链接选择浏览器打开。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35942.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财经杂志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