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田书增一个小时之内,给人道了20多次歉。每隔五到十分钟,这位河南省健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就会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在求助口罩等医疗防护器材。该公司一天可以生产1.5万个口罩,健琪医疗位于河南省长垣市,该市位居中国三大卫材基地之首,拥有各类卫材企业70多家,经营企业2000多家。
长垣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该市卫材总产能为医用外科口罩105万个/天,医用防护口罩3.5万个/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56.2万个/天,医用一次性防护服2000套/天。目前,开工情况并不乐观。长垣市医疗器械同业公会共计45家会员单位,其中一些大型企业紧急复产,但难以满足暴增的市场需求。“主要因为原材料供应不上。”田书增猛抽一口烟,提了提神。
阿尤,是浙江的私人企业老板,有两条口罩生产线。今年的春节他也一直没有休息,政府要求他紧急召回工人加班生产,实际上召回了大半的工人,但没想到的是,原料价格上涨,口罩价格不能涨,企业承受了巨大压力。
按照口罩生产流程,在熔喷布、无纺布等原材料到货后,先分切成小卷,放上生产线,通过高频焊接压制成口罩,再经过整理检查、人工装袋、灭菌16小时、解析库挥发灭菌气体两周之后,符合质量标准的口罩将通过物流、销售环节进入市场。
正规的一次性医药口罩是三层无纺布原料,经过图中这样的生产机叠合在一起
口罩上部那根可弯折的金属丝是沿着无纺布的一侧匹配输送,然后按图中结构卷边,后面再缝合
口罩主体层叠结构是机械设定好小斜角,由左到右逐渐变窄的归拢出来的,然后用压片把口罩表面压平整
裁断环节
补边压合
消毒灭菌
“一般老百姓配套口罩的目的是防范唾液等飞沫传染,医用一次性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应该够用了,没必要盲目追求N95这种高端产品。” 阿尤眼看着N95滤芯的价格暴涨,继而又推高了聚丙烯等上游原料价格。
生产医用口罩滤芯的原料熔喷布
阿尤告诉记者,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属于结构性短缺。“口罩生产商面临熔喷布、无纺布等原料短缺问题,这些上游的原料厂家缺少聚乙烯、聚丙烯等货源。这又需要化工材料产业链尽快启动生产。与此同时,物流等中间环节同样得动起来才行。”
作为国内年产近百万吨的最大医卫用材料供应商,记者了解到,中国石化目前已统筹安排各相关炼化企业采取临时改变排产计划等措施,提高装置负荷,开足马力生产医卫用聚烯烃,加大医卫材料原料供应。并将充分发挥化工销售网络渠道优势,及时对接下游客户需求,帮助周边医卫材料生产厂家提前复产,保障原料供应量,大力缓解因需求暴涨造成的医卫材料紧缺局面。据悉,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公司已累计销售并组织发运旗下17家企业生产的医卫用树脂原材料6.5万吨,比原计划增加1.2万吨,及时保障了国内51家医卫材料客户生产需要。中国石化2月份将继续向市场投放各类医卫原材料9.5万吨,比1月份增产3万吨。
泰达洁净是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口罩滤材生产企业,也是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GB/T 32610标准的主要编制单位。“我们有6条生产线,其中有4条是可以生产口罩滤材的,现在4条线全都满负荷24小时生产。每天可以生产滤材7吨到10吨,大约可供生产700万只口罩,最大限度满足疾控需求。” 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杨文娟说。1月20日,公司召开了动员大会。疫情当前,员工们全部退票取消了假期,在公司加班加点生产。即使这样全力生产,还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订货的电话响个不停。“现在大家需要更多口罩,我们就全员上阵生产。”杨文娟说,“我们多生产一只,就能为大家多提供一分安全,要尽最大的努力,提供最多的货源。”目前该公司产品全部供应疫区。
口罩生产车间,职工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
目前,受疫情影响,物流运力与效率均下降,道路限行,道口检查时间长,外地司机返工困难,个别物流公司推迟复工;个别医卫制品的原料生产企业春节期间部分产品已靠移库维持正常生产;节后产品出厂受阻;这些问题需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在当前全民“战疫”的特殊时期,经济日报呼吁推动更多的轻纺企业转产扩产民用防护口罩,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这既是一项满足市场需求的经济工作,更是一项稳定人心的紧迫政治任务,需要相关各方高度重视,合力推进,特事特办。据了解,生产防护口罩需要普通卫生纱布、无纺布、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层等原材料,目前上游原材料厂商已全面复工,产能完全可以支持更多口罩生产。对于具备条件的轻纺企业转产扩产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准入资质、专用设备、原材料供应、职工返岗、人员招聘等,相关部门应该建立绿色通道,积极帮助对接,加快解决速度,把更多资源和力量投入到口罩生产供应这件大事中来。
2月1日上午7时许,位于松江的口罩厂的志愿者施伟铭终于走出了生产车间。他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经过一晚上的努力,30万只口罩产量已达成。此时,施伟铭和车间里其他人一样,已经工作了整整一夜。
这次新冠疫情快速蔓延,时间点和春节叠合,春节期间人工、供应链等不稳定又造成了产能受限,导致供需失衡越发严重。因此,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一罩难求”的局面。在个别地方,还滋生出了不法商家坐地起价的“天价口罩”事件,“问题口罩”乱象也时有发生。
近期无论是线下的药店,还是线上的网店,都有人买到了假口罩。更过分的是,很多好心人通过中间商订购捐赠给医院的口罩,也是不合格的。接受捐赠的医生说:“这批口罩连民用标准也达不到。相当于一个塑料纸碗上加了两根橡皮绳,外包装上也没有相关标识。”因此加强口罩等防护用品质量监管和价格监管,坚决维护疫情防控市场秩序也很重要。
在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中,中央对防疫工作的最新指示提出,要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包括:要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须品供应;各地要加强统筹协调,确保人员车辆正常通行;要保障煤电油气供;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疫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趁火打劫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应用卫生材料等违法犯罪行为。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约占全球一半,最大产能达到每天2000多万只。疫情爆发以来,从相关部委到相关企业都全力以赴、克服万难,努力推动口罩生产企业加班加点恢复产能,目前,复工复产面达到40%。但还有60%的产能仍待恢复。加快恢复产能仍然是当务之急。海关总署表示,1月24日至2月2日,共进口疫情防控物资9.4万批次,2.4亿件,价值8.1亿元。其中主要包括口罩2.2亿只。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口罩紧缺的问题。
对口罩等防护物资的社会需求,现在已被疫情调至“峰值”,远超出日常需求量。无论如何,要缓解防疫物资缺口,最终还是要靠加大生产供应,只有源源不断的口罩尽快被生产出来并投放市场,才能有效缓解“口罩荒”的窘境。与此同时,我们拥有一大批轻纺企业具备生产口罩的条件和能力,完全可以迅速转产生产合格的病毒防护口罩,以供民用,稳定民心。
这些天,为了解决口罩不足问题,全社会都在积极想办法,如个人捐赠、海外采购、组织产能等,展示了举国上下在解决口罩等物资短缺问题上的努力。
2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透露,针对“口罩”问题,已要求全系统特事特办、开通绿色通道,只要符合条件的就采取成立工作专班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好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企业可以马上开工生产。目前该做法已在北京市海淀区推行,此外深圳市也在加快推进“出口转内销”。原用于出口的口罩符合进口国医用标准的,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备案,备案以后加上中文标签,马上在国内销售。
国家发改委表示:各厂家只要开足马力,即使将来供大于求,只要产品合格,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国家也将兜底收储。这对口罩生产商来说,无疑是个利好信号,也能给各家口罩厂吃下定心丸。
抗疫是个系统工程,瞻前也得顾后——既要考虑应对眼前的疫情与物资供给,也要顾虑到产能与峰值需求匹配带来的隐忧。有政策兜底,口罩产能将被充分激发调动起来,这对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普通民众来说就是利好。也只有供应充足,才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同时,这次疫情也给我国工业体系提了一个醒,中国基础工业健全,口罩也是重要物资,切不可只发展高端制造业而忽视了“口罩”这样的“小”物资。
随着时间推移,春节用工问题很快会缓解;原材料供应不足问题,国有和股份制大型石化企业要承担起责任,要加大供应,有司要负起监督责任,大企业往往是监督的盲区,不能任由部分原材料企业趁火打劫;国家政策兜底,要落到实处,收购产能过剩口罩政府要说话算话,目前可对转产口罩企业进行直补。相信上述措施到位,“口罩短缺”问题很快就能破解。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