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院的另一面

转载 网络  2022-07-16 11:27:24  阅读 1040 次 评论 0 条
 

古代的学制体系是由官学、私学、书院组成的。书院起源于唐代,但唐代的书院还只是为官方修书、校书以及偶尔为皇帝讲经的地方。到了五代末,书院逐渐变成培训机构,开始聚徒讲学,主要工作是培训学生参加科举考试。

你可别小看这书院,能让古代的家长把孩子送去上课的地方,校舍、师资、管理制度都不会差。尤其到了宋朝,书院界形成了“产业链”。南宋有一个人叫吕祖谦,可能你知道他是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但你可能不会想到,他还是著名的丽泽书院的创始人和“金牌讲师”。

吕祖谦非常有才华,他早就考上了进士。作为一个过来人,他认为自己很有必要授业讲学。不过,他讲課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大家如何考试,主攻科举。对于前来参加培训的学生,吕祖谦给每个人发一本内部教材——《东莱博议》,这就是我们现代所谓“密卷”的前身。这本内部教材里不仅分析了“考试大纲”,还收集了历年的高分答卷。更诡异的是,这本内部教材还是黄色的,于是被称为“黄册子”,是不是像极了现在的“黄冈试题”“启东作业”“海淀试题”?由于吕祖谦专攻科举,于是就有人骂他:“一天到晚就知道钻研科举考试,没意思!”有人还专门为此写了诗:“区区黄册子,所事唯夺魁。”奈何人家就是厉害,不仅教材编得好,还擅长押题,据说有一年连科举考试的具体题目都押中了!江湖上就又有传闻:“如果你拥有了那本黄册子,基本上就等于可以考中科举。”因此,连理学大师朱熹都把持不住了,赶紧把儿子送到吕祖谦的培训机构去上学。

后来到了元明清时期,书院渐渐地沦为科举考试的附属机构,因为大多数书院都接受朝廷的管理,就连书院负责人的任免、教材的改编都要由官府来确定。如此一来,书院与书院之间也形成了竞争关系,因为它的口碑主要取决于科举考试的录取率。为了提高录取率,后来的这些书院比吕祖谦的丽泽书院还要夸张,它们不仅有内部教材,还会搞各种模拟考试,包括要学生背当年的时政热点,比如灾荒、瘟疫等题材。

有这样的书院,孩子读了就有极大的概率考中科举,古代的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去上课。古人读书年龄偏早,许多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也不过是十几岁的孩子,所以古代孩子的学业是很辛苦的。

(轻 尘摘自《北京青年报》2021年7月14日,曾 仪图)

 

为了您更好的访问本站,请使用手机或平板自带的浏览器可获得更佳的浏览体验。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59687.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