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请阅读心理专家陈默的这篇文章:我们今天如何做家长?

转载 网络  2022-11-29 12:54:23  阅读 18007 次 评论 0 条

为什么你越为孩子好,孩子却不领情?孩子成绩不错,可为什么总闷闷不乐?怎么激发出孩子自主学习的动力?

……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知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心理咨询师陈默教授,她的这些观点被众多家长在网上热情力推。

比如,关于早恋、学习动力、亲子沟通、叛逆、同伴关系、网络游戏等等,都是孩子步入青春期后众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01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老一辈的人总是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带,老师们也觉得他们教的孩子一届不如一届。

可是,他们却没有想过,孩子们的成长环境较之以前,早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我们现在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时代在变,老师和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应该转变。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说:

“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式教育现在的孩子,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

家长,请阅读心理专家陈默的这篇文章:我们今天如何做家长? 家庭生活 第1张

希望各位家长和老师在看完之后,能跟上孩子的脚步,一起共同进步。

现如今的家庭教育之难,难在什么地方?

难在我们的教育有太多的悖论和问题需要面对。

这需要我们从本质上来把握。

如果我们不能从本质上来把握,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不会在点子上。

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

家长,请阅读心理专家陈默的这篇文章:我们今天如何做家长? 家庭生活 第2张

孤独会有哪些麻烦?

1.人一孤独,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

2.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所以麻烦就来了。他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却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

现在的孩子,长到4岁就会坐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

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

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这样教育才有方向。

02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难投入过多地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

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

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

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

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

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

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

家长,请阅读心理专家陈默的这篇文章:我们今天如何做家长? 家庭生活 第3张

我看到一个4岁的孩子跟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是因为他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

可是,等到十几岁,他就搞清楚了,他报不了这个恩,为什么?

因为这些大人不会要他的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

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那么几所,凭什么你们家孩子能去呢?

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学生来找我咨询,他们所有的症状都是一样的:到了高三不投入学习,整天看手机、看小说。

你问他想不想考大学?他回答:“想,还要考好的。”

那为什么不投入呢?因为他们焦虑不堪。

我只要说一句话,他们就会淌眼泪,我说:

“你可能考不到你觉得理想的大学,然后你会觉得对不起你的家长,他们对你太好了,是不是?”

孩子们一听,眼泪就淌下来了。

家长,请阅读心理专家陈默的这篇文章:我们今天如何做家长? 家庭生活 第4张

孩子们太可怜了。

我跟这些孩子说:

“谁告诉你,你家长的幸福要你来负责任?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对另外一个人的幸福负责。

比如说,两个人谈恋爱,一个男的对女的说‘嫁给我吧,我会给你一生一世的幸福’,结果没有三天就吵翻天了。

孩子们,你记住,幸福是自己的主观人生体验。”

有一个妈妈,她培育了一个博士儿子,这个博士后来做了外交官,谁都羡慕这个妈妈,但是她天天在吃抗抑郁症的药。

还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不过是个普通工人,但是我们看到这个妈妈天天在乐呵呵地搓麻将。

所以,幸福不是别人能给的,而是自己的主观体验。父母们要告诉孩子不要背这个包袱,轻装往前走,这才是给孩子正能量。

我讲一句贴心的话,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要记住,不是他要来的,如果他要选择未必会选你,你是单向选择。

我跟我儿子经常说的话是:

“儿子,咱们母子一场,彼此不要嫌弃,你不嫌我,我不嫌你。”

孩子没有这种重担,他才能轻装往前走,他才不会有考试焦虑。

现在咱们国家有多少学生因为在临考前焦虑不堪,学习成绩才没有达到应该有的目标呀!

家长,请阅读心理专家陈默的这篇文章:我们今天如何做家长? 家庭生活 第5张

我们能看到现在的孩子有学业压力,这只是显性的,而隐性的东西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老师。

你想想看,如果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人人对孩子拉橡皮筋,老师在学校里强调学习;孩子回到家,家长也在强调学习,那孩子可能就完了。

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

归根结底,是我们(父母)自己太脆弱、不够强大。

03当今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

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

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但现在孩子,敢于直接跟大人对话。

为什么你说,我不可以说呢?

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还是秉承老一套。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中学生被老师教育的时候,就是这样子——“你讲好了。差不多了讲好了吧?我可以进教室了吧?”

他根本不会听你讲的。

为什么?

因为他对话语权要求很高,而你没有给他平等的对话。

曾经有个老总说,他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实习生,在开会的时候负责做记录,会上老总发完言,实习生说:“我也来讲。”

老总说:“怎么轮到你讲?”

他说:“我为什么不可以讲?我也了解啊!”

我跟老总说,你要知道他们对话语权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让他说,他可能就会到网上去说,你堵不住他的。

这是对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一种挑战,家长和老师要面对的是我们的文化怎么来衔接。

只有把它衔接好了,孩子才能够平稳地过渡,而不受到他前代人的压制。

04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

当今都市的孩子,现实感非常弱也是教育的结果。

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大人包办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其它活动都很少。

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

比如,现在的中学生都在玩“手办”,人数大概比例是1/4。

什么叫手办?

“手办”就是以日本动漫为模板所制作的那些玩偶。

家长,请阅读心理专家陈默的这篇文章:我们今天如何做家长? 家庭生活 第6张

他一个人跟这些玩偶在玩,有的时候玩偶还带一些色情,一个男孩子玩到他会爱上这个玩偶,然后就会在虚拟世界里捣鼓真实感。

他们在网上交流,似乎这个玩偶是一个活人一样,最后他反而在真实世界里有虚拟感。

如果你跟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将来会过什么什么苦日子,他会跟你说,“不可能的,如果到那天我会去死的。”

人家连死都不怕,还会怕什么?让我们怎么教育?

因为孩子们现实感很弱,所以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模拟法庭、模拟超市、模拟社区……

孩子缺什么?我们要给他什么?

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输某些东西,你要把他育成一个健康的人,不然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到后来他的人格会出问题的。

有一次,有个重点中学的学生,带了一个手机给我们看,她说:“老师,我们在玩这个东西”,我一看吓一跳。

玩什么?一人割自己一刀,很好玩吗?这种行为我们怎么理解?

这就是现实感缺乏的表现,他必须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可惜,我们大人全然不知,只知道孩子的成绩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而成绩下来有太多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都是他的内心的痛苦点。

05当今的孩子对个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

当今的孩子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个性化要求非常高。

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

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他必须要展现个性。

有一个孩子跑到我这边,说他就是要留长头发,穿花衣服,校服到门口就脱掉了,结果教导主任跟他说,剪短头发再来。

后来,我打电话给他班主任,我说:

“你知道吗?这个孩子的动漫知识,我连做他的小学生都不配。你把一节班会课给他,让他展现一下做好的PPT,我相信他从此就会改变。”

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如果你要压抑他,他就跟你抗争,我们叫“逆反”。

家长,请阅读心理专家陈默的这篇文章:我们今天如何做家长? 家庭生活 第7张

孩子为什么会逆反?

逆反是因为你不允许他长大。

逆反有“硬抗”这样的形式,就是你说东他一定要说西,你说要好好读书考高中,他就跟你说要考职业学校。

其实,“硬抗”还好一点,如果“软抗”就麻烦了。

如果老师、家长“强大无比”,是“不可战胜的”,孩子反抗的能量应付全部转移到里面,结果各类情绪问题都出来了。

06当今的孩子活在“第三只笼子”里

最后我想总结的是,现在的孩子是活在“第三只笼子”里的。

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笼子,让一只老鼠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装一个门。

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下这个门,门打开以后有一个食物进来,这只老鼠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老鼠会怎么做呢?会一直踩。

在第二只笼子里,如果老鼠踩一下,就被电击一下,踩一下,就被电击一下,以老鼠的智力会怎么做呢?不踩了。

家长,请阅读心理专家陈默的这篇文章:我们今天如何做家长? 家庭生活 第8张

在“第三只笼子”里,老鼠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老鼠就不知道应该踩还是不踩,它会在里面纠结死。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对他太好了,就像食物;但同时给他压力,就像电击,孩子们如同在“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

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但是,凡是能成功的人都是输得起的人,输了再来,最后就赢了。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只让孩子成功,不让他输。

家长们见到孩子回家第一句话问的是:“宝宝,你今天得了几朵小红花啊?”

“一朵。”

“小明得了几朵啊?”

“两朵。”

“你明天要超过他,要得三朵。”

我想问家长们,你跟孩子下棋他会输吗?他肯输吗?十个有九个孩子是不肯输的,有的孩子还会拿象棋砸妈妈的头,他输了就急。

怎么会这样呢?你想要让他成功,却不让他有成功的品质,你一开始就不培养这种品质,他不就是“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吗?

我们希望孩子意志力、控制力很强,可是你知道意志力、控制力是从哪里来的吗?

有的家长,从小学开始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初中、高中一直是好学校。

等高考完了,再帮孩子找什么样的专业读大学,以便运用关系找得到工作。

等到找了一份工作以后,觉得差不多了,就买一套房子给孩子,发动亲朋好友给孩子介绍女朋友,然后再拿钱出来给孩子办婚事,婚事办好了养孩子,最后自己帮孩子带孙子。

你要控制他一生,还需要他有一种迎战困难的自控力,又是这个悖论。这个人不是在“第三只笼子”里是在哪里?

其实,他都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非常明确,但有的家庭期望太高,这是不可以的。

实际上高要求只有对自己,不能对别人。

孩子非常清楚他的目标在哪里,可是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是没有这个能力的。你想想看,他不是纠结死吗?

这就是老鼠在“第三只笼子”里的感受。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父母或老师,可以重新了解下这代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访问无忧岛网站,请使用谷歌和苹果浏览器!部分浏览器访问本站可能会造成内容页面的缺失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60633.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