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电商在线,作者|王崭,编辑|斯问
一部恋爱游戏,掀起了互联网热潮。
10月18日,一款名为《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下称《完蛋》)的游戏上线Steam平台,很快就冲上了国区游戏热销榜第一,在线人数最高达到6.5万,各类二创、切片片段更是在互联网上疯狂传播,动辄获得百万播放量,几十万的点赞,还被视作“短剧+游戏”的新形态。
截至11月1日,第三方数据统计平台Steamspy显示,《完蛋》已经售出超过80万份。即使按照37.8元的优惠价格,再减去Steam平台的30%分成,游戏收入也超过了2000万元。
游戏的火爆,还带动了游戏外的热度。
11月2日,A股游戏传媒板块掀起了涨停潮。其中,间接持有《完蛋》背后出品公司少量股份的电广传媒、《完蛋》人气角色钟晨瑶参演电影《热搜》背后的出品方百纳千成,还被视作《完蛋》概念股。
资本市场的火热,也让无数人将目光瞄住了这块蛋糕,有券商直言这是“短剧+游戏”的创新尝试。也有成熟的影视公司和游戏公司携手合作,跑步进场,但更多从业者,还保持着观望的态度。
“更像偶然事件,还不能作为行业标杆来看。”在短剧行业工作了两年的老伍直言,短剧和游戏有着两套不同的商业逻辑,想要将偶然的爆火打造成下一个内容风口,并不容易。
当游戏爆火,资本市场一片火热之时,行业中的玩家,却显得格外冷静,比起贸然进入“新风口”,他们更想赚“确定性的钱”。
披上游戏外壳的“爽剧”
“游戏刚火没几天,我就和朋友说,这简直就是短剧换壳。”老伍做了两年的短剧导演,在《完蛋》刚上线两天时,就拉着公司其他人分析起了这款游戏。
和老伍一样看中这款游戏的短剧从业者不在少数。
短剧编剧橙子表示,最近她就收到了一些需求,有公司已经收起类似《完蛋》的短剧剧本,“短剧很多时候是看套路,贩卖情绪,和这个游戏也很像,都是为情绪消费”。
在不少短剧从业者看来,《完蛋》就像是一个披上了游戏外壳的短剧。
当负债百万,普普通通的男主被六位美女同时包围,手握选择权,这个设定和不少男频短剧设定撞了个正着,就连拍摄手法也有几分类似,大多数时候都是单机位的拍摄。《完蛋》幕后的主创团队曾经也是影视行业的工作者,游戏中的几位女主演也或多或少有拍摄短剧的经验。
但谈及复刻,短剧从业者和游戏从业者都表示“太难”。
“做不了。”老伍拉着团队研究了四五天,得出了这个结论。某短剧公司的负责人大刘想好了用三部短剧的成本,将近一百万元去尝试做一款类似的游戏,但在调研后,还是决定了放弃。
最直接的一点,就是两者商业模式的不同。
短剧行业目前还是通过“买量”来赚钱,也就是影视行业所说的宣发。
短剧的“投手”们在各个平台投放信息流广告,和分销机构合作,发布充满爽点和反转情节的短视频,在关键节点戛然而止,吸引用户点击链接跳转小程序,付费看剧,一般一部短剧会有4、5个付费节点,用剧情做“钩子”吸引用户付费。
《完蛋》这个爆款是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而不是影视的基础上,采用一次买断制,前期传播通过众多游戏主播和社交平台完成。
游戏主播茄子在直播间玩《完蛋》
游戏主播在直播间为《完蛋》完成了第一波宣传,随后是玩家自发造梗病毒式传播,向圈外扩展,吸引到社交平台的热度和媒体的关注,进而吸引玩家购买游戏,完成变现。
老伍本打算将短剧和小程序游戏结合,再用他们熟悉的买量手法去尝试,采取买断制或者短剧惯用的充值“氪金”模式,但他很快发现了最大的问题:游戏版号。
在Steam上发布的游戏并不需要国内的版号,但如果在国内平台推广,游戏版号是最重要的一环。
没有获得版号的游戏,意味着用户不能直接向游戏付费,也不能在游戏里“氪金”,制作者想要盈利,就只能通过推广买量,在游戏中加入广告来变现。
比如之前大火的《羊了个羊》,它主要的变现方式就是“薅流量”,游戏是工具,目的是为了让用户看更多广告从而收益。
但一旦采取这个模式,就意味着用户体验感的下降。
“你也不想和美女谈恋爱,谈着谈着就要看个30秒广告吧。”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的,还有曾经制作过独立游戏的陈罗。
《完蛋》刚发布没多久,陈罗就玩了这款游戏,“第一人称视角能给玩家很好的代入感,而且买断制也提升了玩家体验感和代入感,不会中途让你充钱打断代入感。如果《完蛋》用的是广告变现模式,好评也不会这么多”。
“看的套路多了,也要走心了。”作为编剧的橙子则从自己的角度分析。
曾经在短剧行业内火爆的赘婿题材现在已经失去了市场,如今还能跑出来的赘婿题材短剧,在情节、故事上都有了很大的创新与不同。有着短剧内核的《完蛋》同样能套上这个逻辑,如果没有太多创新,即便选了6个更漂亮的主角,也吸引不到已经被《完蛋》满足过一次情绪价值的游戏玩家。
偶然的成功,撑不起入局者的野心
国联证券、招商证券和德邦证券等券商机构纷纷剖析起相关行业的投资价值,众多公司也开始跑步入场。
上市公司百纳千成在10月31日表示,目前和大鱼快游联合出品的长篇真人互动全视频影视游戏《隐藏真探》,正处于内测及报批阶段。曾获得小米投资的影视公司奇树有鱼和上市公司紫天科技旗下的河马游戏,也在近期牵手合作“短剧+游戏”的新形态,甚至找来《完蛋》的原班拍摄团队,要打造一款“修仙美女养成题材”的互动游戏。
跑步入场的玩家,和反应强烈的资本市场,似乎已经隐隐将“短剧+游戏”视作下一个风口,但不可否认的是,《完蛋》的成功具有偶然性,甚至可以说是不可复制的。
陈罗表示,互动影视类游戏并不算新颖,此前在社交平台引发过热议的《底特律:变人》和《隐形守护者》都属于这一类别中。
《底特律:变人》采用了动捕和3D技术,据法国媒体《世界报》报道,制作成本高达3000万欧元(约人民币2.35亿元)。中国的《隐形守护者》用真人演员,但制作成本也达到了1600万元,算上宣发成本达到了2500万元左右。
只是,《底特律:变人》的制作厂商曾表示收入不达预期,而《隐形守护者》如果不是后续出手游,仅看Steam的销量,远远没有达到回本的水平。
一度引发全网热议的《隐形守护者》
“《完蛋》的成功,偶然性因素很大。”在陈罗看来,《完蛋》制作成本比不上其他互动影视类游戏,游戏性也不算强,会获得成功,一是社交平台的传播,二是满足了玩家的情绪价值。
但这些都有不确定性,很容易导致“翻车”,很多短剧从业者都觉得目前还无法承担试错成本。
“说不心动这个热度是假的,但最大的问题是背后的隐藏成本。”在大刘看来,真人拍摄阶段并不需要太多花费,他们公司可以在一个月甚至两周内就完成类似的拍摄。
但问题出现“游戏”上。这超出了大刘公司的能力范围,“我们就是做影视的,没游戏经验,也没游戏团队”。虽然很多公开的社区、论坛就有大量的游戏开发模板,但没有相关经验的大刘依旧不会使用。
在大刘看来,想要把“短剧”和“游戏”融合起来,最好的选择就是和熟悉市场、有经验的游戏公司合作,只是制作成本和制作周期会直线上升,“不说别的,团队要磨合,要谈合作模式、分成,都不是一拍脑子就能决定的”。
短剧项目负责人王月也咨询过一家游戏公司,对方表示可以帮忙提供技术,去制作出一款类似的互动游戏,但游戏剧本、素材等依旧需要王月提供,收费7万元起步,根据具体情况收费,这已经将近王月拍摄一部短剧三分之一的成本了,“我们自己的项目都还在找投资,哪敢去试错”。
百纳千成的《隐藏真探》,目前还没有获得游戏版号
相比于对试错成本犹豫不决的玩家,已经跑步入场的百纳千成是上市的影视公司,奇树有鱼也是业内有名的影视公司。两者有着充足的资源,能找到合作对象,快速入局,承担较高的试错成本,这是大多数短剧公司没有的优势。
选更有确定性的生意
目前短剧最主要的模式,还是走量的“广撒网”模式。
短剧制作方通过高效率的流水线作业压缩制作成本,制作出大量的剧集,不到一个月就能完成一部短剧的出品,然后就开始投流,选出其中表现好的进一步加码,打造出一个爆款。
在这一模式下,亏本是常态,但一部爆款短剧的收益就能抵过十几部亏本短剧的成本,甚至打造出用十几万元撬动几千万的财富杠杆神话。
很多进入短剧行业的人,都抱着“万一”的心态。万一一部短剧成为了爆款,那不仅能赚回曾经亏损的钱,还能大赚一笔。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剧组的导演、制片人甚至演员,会愿意自己贴钱拍摄一部短剧,只是为了赌一个“万一”。
从投资互动式影视游戏来看,似乎也是在赌“万一”的几率,只不过,短剧“万一”的几率和投入产出比,似乎比互动式影视游戏更有可行性。
如果用更具象的数据来比较,一部比较粗糙的短剧制作成本可以压缩在20万元内,精品短剧的成本也能控制在100万元左右。而想要将短剧做成和《完蛋》一样比较短平快的互动影视类游戏,就需要在拍摄制作成本上增加一笔游戏制作预算,可能需要额外花费几万元到几十万元,还需要搭上额外的时间成本。
高效率打出的短剧,一但成为爆款,收益并不低,24小时、48小时充值破千万的“神话”并不少见,甚至成为了一种“常态”。而从2019年至今,互动式影视游戏只有两个爆款,《隐形守护者》和《完蛋》。
大刘表示,大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赚钱,“何必要拿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资金,去投资目前虚无缥缈的互动式影视游戏呢?不如拿着钱多做几部短剧”。
“说实话,花钱去做游戏,还不如去做个‘工具人’赚钱。”作为导演的老伍,已经把视线投向游戏背后的真人拍摄环节,开始主动联系起了一些中小型游戏公司。
在老伍看来,与其去思考怎么抓住这个风口,去做游戏,倒不如去给有需要的公司提供拍摄服务,拍摄游戏需要的真人素材,收取一定的酬劳,或者参与到游戏分成中,“这是我觉得最谨慎,最不会亏本的入局方式”。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