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最是人情

转载 网络  2024-06-16 10:22:39  阅读 201 次 评论 0 条

 

 

周之江

这也许是你我都有过的人生经验,在家里收拾或是找东西的时候,时不时会发现一些勾起回忆的小物件,忍不住把玩良久,甚至陷入沉思,结果收拾东西这件事反而忘了。

我觉得,这样的物件,不是多余的东西,而是跟你的生命相勾连的记忆,千万别轻言断舍离。一个人的确得警惕过度消费的物欲,但我也绝不主张过“清教徒式”的生活。清理掉那些无用的东西固然必要,但还得留下让你怦然心动的东西。

戴明贤先生在《物之物语》的序言里,特意讲到了写作这本书的由来,他写道:“种种不起眼的居家小物件,年深月久仿佛就成了精,木然漠然待着,不学狗咬尾巴,猫跳主怀。你不理它,它不会理你。与你相忘于咫尺,相忘于终日累年。猫狗有它们自己的历史,小物件却负载着你的历史。冷不防一瞥瞥见它,一念念及它,一用用到它,它就会拉回逝去的时间,唤醒远去的亲人,重演依稀的旧事,俨然成了一段历史的发言人。”

戴先生在序言里还说,回头一看,写的是物,成的却是数十位亲人、师友的人生轨迹,而且,尚存者已经寥寥无几,不禁生出“此身虽在堪惊”之感。所谓“此身虽在堪惊”,是宋代词人陈与义《临江仙》里的句子,感慨岁月流逝,物是人非。

这是普通人很容易共情的喟叹。我想你也一样,成年之后,有了自己的家,偶尔翻到小学时的作文、同学的信件、前任的礼物,又或是少年意气风发又有些中二的老照片,都会不期然地感叹。感叹人生太匆匆,有些人有些事长久不曾记起,这些物件也就显得弥足珍贵。其实这是时光赋予的包浆,里面承載着你的往事,也就有了不一样的含义。

所谓的物,固然是身外之物,但物之所以有意义,不单是因为器物有器物之用,更因为器物也会有灵性。而这个灵性,来自用过它的人。

对个人而言,小物件里,包含着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而类似故宫所藏的那些文物重器,则是国家、民族的历史记忆。央视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讲述的都是“国之重器”的前世今生,大而言之,这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的“物之物语”?

你也许会有跟我一样的感受,我们成长生活过的不少城市乡镇村落,或者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洪流席卷,或者出于某些外来主事者的“好心”,于是不断拆旧建新,甚至热衷于弄一些假古董来营造怀旧氛围。这未必都是好事情,一不小心,可能就切断了人和物之间的情感连接。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有篇文章叫作《遗失的一把小刀》,他写道:“我有个自责甚深、始终渴望改正而未能戒除的毛病,那就是对持有相当时日的事物每每抱持着一份忠诚。例如经年穿戴的一件衣服、一顶帽子,或是一把惯使的手杖、一座久居的老屋……一旦离开它们,总觉得浑身不对劲,或内心隐隐作痛,更遑论其他刻骨铭心的割舍和分离了。”

所谓“物语”,不是物欲而是人情,古今中外,人同此心。所以,舍不得丢掉的东西,如果它们承载了你的记忆,大可不必理会所谓的“断舍离”。我知道,你不舍的,哪里是物,根本是那些让你怦然心动的人间羁绊。

菩提本是树,象牙可为床。本来许多物,何妨丢一旁。

想买高性价比的数码产品?使用百度APP 搜索 无忧岛数码家电 关注本站官方百家号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66070.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