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白
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作者说自己碰到一个快毕业的朋友问他职业规划的事。这个朋友算是学校里的佼佼者,成绩等各方面都不错。一开始,两人相谈甚欢,直到作者问他:“你的目标薪资是多少?”朋友有些为难地说:“我不知道……我配拿多少。”作者又问了一次:“我不是问你配拿多少,而是问你想拿多少。”朋友支支吾吾,面露难色,最后还是停在了“我配拿多少”的问题上。
其实,这种纠结,隐含着“我不配”的想法,也就是说,这位朋友的自我价值感很低。生活中,总是觉得“我不配”的人不在少数,并且有这样想法的常是一些被外界认可的优秀者。
娜塔莉·波特曼是美国优秀的女演员兼导演、编剧、制片人,毕业于哈佛大学。2015年,她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却这样说:“毕业12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对自己的价值毫无自信。我必须提醒自己,你来这里是有原因的。我今天的感受跟我1999年年初到哈佛大学成为新生时的心情一样,我感觉肯定是哪里出了错,感觉我的智商不配来这里。”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很优秀,却依然价值感极低?心理学家宝琳·克兰斯提到一个词,叫“冒名顶替综合征”:觉得成功和自己的能力无关,纯粹是一种运气或假象。在那些羡慕或祝贺自己的人面前,会感觉自己像一个骗子,获得了本不属于自己的赞誉。那位不敢提“目标薪资”的准毕业生和娜塔莉·波特曼就属于这种心理。
自尊水平正常的人,往往习惯把有利于自己的事向内归因,把不利于自己的事向外归因,以维护自己内在的价值感和“正确感”。但“冒名顶替”者则会将功成名就归结于运气或他人的帮助等外部因素,在遭遇失败时会立刻寻找自身失误。
摆脱“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唯一方式,就是主动改变。《冒名顶替综合征》一书中提到两个方法。
一是强化积极感知,从今天开始,请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长处上。你可以每天晚上记录自己在当天顺利做好的那些事,也可以回顾过往的成功经历。即使有些成就对你而言太过平庸乏味,也请将它们写在纸上。清单越长,你就越会留意自己的长处,你能在自己身上观察到的变化也越大。这个练习还会让你认识到:能力不是处于一种要么有要么无的静止状态。你可以有意识地让自己进步,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些你现在看来或许还做不到的事,不出几年,就会变得轻而易举。
二是赶走内心的批判者。平时,你不管做什么,内心都有一个贬低一切的批判者如影随形。当你犯错时,他会对你说:“怎么就那么笨呢?”当你获得成功,他又会对你说:“你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一直消极地看待自己,你就無法摆脱冒名顶替综合征。所以,你必须给这种持续不断的自我批评设置障碍。比如,准备一个定时器,把它设置为每15分钟响一次。每当铃声响起,就注意一下自己此刻正在想什么。如果是批判的声音,就立刻停止。
我们的未来是由每一个当下积累而成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体会当下,做好现在的事,肯定自己的每一项成绩和进步。哪怕是一次次很小的肯定,也能带来更大的信心,取得更大的成绩。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