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晗
最近发现,“随便”是个容易伤人的词。
组织活动、负责做饭的人最不喜欢听“随便”,因为这并不意味着授权,而是一种逃避责任,暗暗透着对组织者的期待。“随便”之后,避免了进一步沟通,却是一场猜心大赛,心理揣测的博弈很难获胜,常常双方都不满意,反而比直接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倾向结果要坏。所以随便是最难的。
另一种“随便”,是找人帮忙或者布置任务,用的表达方式是:随便写一下,随便说说,随便设计一下,都行。常见到有被这句“随便”激怒的,虽然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在这种情境下,它似乎暗含着对他人劳动的不在乎和不肯定,一厢情愿地认为这件事对对方来说是举手之劳,不会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然而哪有那么简单,即使是别人擅长的事情,做起来也未必不需要勞心劳力。现代社会,时间宝贵,任何花时间的事情都不简单。
多年前,有一次和亲戚们一起出门游玩,原计划在外面吃饭,表哥临时有急事回家,改方案去家里吃,他表示可以让长辈随便做点饭,大家简单吃点。快到饭点的时候表哥打了个电话回家,于是我们到的时候,就有一桌丰盛的菜肴,有排骨有海鲜有水果。当时并没多想,后来我才从侧面听说,长辈当时有多手忙脚乱。没有提前准备食材,突然多出几个人来吃饭,冰箱里的鱼肉没有解冻,也没买新鲜果蔬,但来了客人想要好好招待,几乎是打仗似的在做准备,才有后来的丰盛体面。
等到自己成家后,我才知道邀请别人到家里来,需要做许多准备,打扫卫生,准备零食水果饮料,而且在约定的时间段内,不能出门,要在家等着。饭菜丰盛,宾主尽欢,这个“随便”背后的劳动十分复杂。
曾经接到一项任务是给小学生做讲座,说的时候也是“随便讲讲”。这随便的背后是什么,干过才清楚,准备文稿和PPT,为调动气氛要准备互动游戏和道具,花了好几个晚上。因为不晓得具体场景,提前设想了多种可能,有PPT和不能放PPT的方案,互动效果好和不好的应对。临场还要根据环境随机应变“现挂”,为了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感觉被“看见”,还事先记下他们所有人的名字。现场讲时也神经紧绷,关注所有的问题和反应,以便调整内容,反响好的地方可以拓展,无人响应的就要快进。
当然,活动效果还不错,其他人可能以为你游刃有余,真的只是随便讲讲。可你自己知道,真的没有随便过。到任何一个地方做讲座,对象无论是什么人,都不能欺场,要量身定做,拿出十二分的真心与精力应对。在智能手机时代,让人认真听是困难的。
最近听到中学时的一名学霸同学讲起往事,说她有次被班主任用心的期末评语感动落泪。其他人都只看到她学习轻轻松松,只有班主任看到了她的勤奋努力。学霸第一次听到老师这么说,有一种被充分肯定的感觉。学霸说自己其实对学习从来没有偷工减料过,但老师们总说她只用了六七分力。
得知此事后我受到很大震撼,因为我对这位学霸同学的印象也是课间嘻嘻哈哈打闹,随便学学就能取得优异成绩,轻轻松松考上北大,然而事实是她非常努力,课间玩闹是她放松的方式,她的努力和焦虑并不写在脸上,没有被大家看到。
不要轻易说“随便”这个词,世上的事真没有随便的。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