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标签”

转载 网络  2024-08-04 12:28:05  阅读 130 次 评论 0 条

 

 

岑嵘

在小说《围城》中 ,三闾大学的每个教师都有一个标签。当方鸿渐第一次听到自己的标签后,“又惊又气”。

标签无处不在,这些标签对一个人的影响,甚至会超出你的想象。

经济学家熊秉元说,贴标签也有积极正面的含义,对人和事物迅速形成初步和表面的印象,可以大幅降低行为的成本。当你听说你的相亲对象是“花花公子”时,会拒绝这次相亲。当你听说某人“非常自私”时,也会尽量避免和此人合作。这时的标签就节省了我们的行为成本。

但标签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旦我们对人使用标签,就很容易简化事物,产生判断偏差。

美國心理学家哈罗德·凯利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学生在下课后对新任课老师做出评价。学生们事先都拿到了新老师的生平简介。其中一部分学生收到的简介重点描述了新老师心地善良,而另一部分学生收到的简介则重点描述了新老师性格冷静,这是简介中唯一的区别。

收到新老师心地善良简介的学生给出的评价更为积极;而拿到另外一份简介的学生则认为这位老师自我封闭,而且有距离感。事实上,这些学生身处同一课堂,但这点信息差异就已经足够影响学生进行评价了。

我们得到一个标签,就会不自觉地戴上一副有色眼镜,而不再关注那些虽然重要但没在你划定范畴内的信息了。

“选秀”是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球队选拔优秀的新生代球员的重要制度,美国经济学家巴里·斯托等人研究了NBA选秀结果对篮球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影响,并深入观察了二百四十一位篮球运动员在NBA球场上的得分数据。经济学家通过数据发现:教练实际上是依照球员在选秀中的排名情况安排球员的出场时间的。选秀排名是教练评价球员的重要指标,它成为一种标签,教练根据它将球员评定为“顶尖的”或者“差劲的”。那些选秀排名靠后的球员尽管可能在场上表现积极,并拿下很多分数,但“差劲的”这个标签会一直伴随着他们,因此上场的机会也更少。那些排名靠前有着“顶尖的”标签的球员,无论表现如何,都有更多机会上场,这种标签会一直跟随球员,影响长达五年。

标签不但使得外界对待他人的看法发生了扭曲,也会改变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经济学家卡拉·霍夫等人研究了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传统思维的不利影响,他们进行了一个实验,实验对象要解答迷宫难题,如果他们解出了所有的题,就可以获得丰厚的货币奖励。低种姓和高种姓的人在实验中的表现并没有大的差别。但当实验中用姓氏来点名时,差异就出现了——在印度,一个人的姓氏体现出他的种姓。只要实验对象在公众场合听到有人大声念他们的姓氏,他们的自我标签就开始起作用,相对于高种姓的实验对象,低种姓的实验对象解决迷宫难题的数量减少了23%。即使成功解题可以获得丰厚奖励,也不能改变这一情况。

我们在避免通过标签来评价一个人的同时,也要努力撕掉身上的负面标签,给自己贴上积极的标签,或以某种标签为目标,重新塑造自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尔洛夫说:“一个人一旦给自己贴上某种标签(真实和想象的某种组合),就会在言谈举止各方面来根据这种标签取舍,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喜欢无忧岛网?请直接搜索引擎——无忧岛网即可找到我们,并通过浏览器打开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66322.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