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云
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编号2305 ),于7月28日早晨到上午在福建沿海登陆,网友好奇,为啥别的台风叫“珍珠”“榴莲”“山竹”,这次台风叫“杜苏芮”?
1.台风名的论“序”排名
台风的命名是按顺序排的。
为了加强国际合作,應对自然灾害,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在1997年的第30次年度会议上,决定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名称,由受此地区台风侵扰的14个国家和地区共同提供。每个“成员”提供10个台风名称,经台风委员会审核、认定后使用,组成一个共140个名称的表格,从2000年开始使用这些名称。
为啥专门给台风搞个名称表?
因为海洋是台风高产户,能在同一时间“孕育”好几场台风,加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台风的定义、分类、位置测定等标准不同,非常容易造成混乱。
这种混乱“大”可影响不同国家、地区间的沟通,“小”能扰乱相同国家的不同气象台交流,增加沟通成本,引发各种误会。台风名称表就这样应运而生,避免大家分不清台风的“场次”。
根据2022年最新修订的《热带气旋命名表》,今年第5号台风轮到了“杜苏芮”,是韩国提供的名字。
台风委员会规定每个亚太地区成员,可根据自己的“语言模式”提供台风名称,以体现亚太地区特色。例如中国提供的台风名称“英文”都是汉语拼音,而非英文直译单词,其他国家或地区也是如此。
这种“拼音模式”的台风名称虽然新颖,但会出现一些小问题。
2.台风杜苏芮的“重名”
不同国家的拼音转化为英文后,看似大相径庭,但意译时则可能出现“重名”。
“杜苏芮”,在韩语中本是“鹰”的意思,和飞燕、浣熊、鲇鱼都属于动物类,但杜苏芮首次登场是2012年,与同年被除名的日本台风名“天鹰”太相似,为避免混淆,采用了音译。
杜苏芮的诞生是为了替代韩国被除名的台风名“彩蝶”(Nabi)。“彩蝶”在韩语中本是“蝴蝶”的意思,与2000 年中国澳门提交的“蝴蝶” (Wutip)一模一样,因此改成了“彩蝶”。
不过“彩蝶”命短,于2006年被台风委员会撤销。
3.知易行难的台风命名之路
台风命名可不是随随便便,而是有很多规矩。
首先是“英文不能超过9个字母”,这点在前面新旧两版台风名称表里都有体现。其次要求该名称“容易发音”。最后还要小心该词语在各成员的认知中,是否有不良寓意。
何为不良寓意?
朝鲜曾提供的台风名“青松”(Sonamu,意为松树),发音类似“松哪木”,但台风委员会觉得其发音与英文中的Tsunami(海啸)接近,认为会造成沿海民众的恐慌,于是在2014年以“云雀”(Jongdari)替代。
可以这么理解,“杜苏芮”这个名字的由来,既集结了韩国民众的智慧(脑洞),又有中国专门翻译台风名称的工作人员的巧思。人类为它取名费尽了心思,希望它对人类造成的损害能少一点,再少一点。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