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冬月,三天两头不是风雨就是雪,田地、村庄和屋后的树林里的积雪厚得没过脚踝。记得七岁那年冬天,母亲让我和哥哥参与了她的一项家庭“腌制工程”——腌雪。
别看山区冬天的“雪源”非常丰厚,但母亲用来腌制的“雪菜”取的都是“三九”或“四九”降的雪,好在那个时段几乎都是山里降雪的“爆发期”。记得第一次参与腌雪,是“三九”后第一场雪飘落后的上午,母亲望着门前三十多厘米深的雪,将早准备好的瓷器罐、玻璃瓶全拿出来,并让哥哥和我跟她一块去村后那片空旷的野草坪上采雪。走到雪地中心,母亲用小铲将一片雪的最上层轻轻铲掉,哥哥和我便迫不及待地用汤匙舀雪往玻璃瓶和瓷器罐里揣,并一层一层地压实,直到罐口。母亲将一把炒熟的细食盐均匀地撒在上面,先用超薄的软塑料纸蒙住瓶或罐口,再拧紧盖子,最后又用一块塑料布将整个罐或瓶包得严严实实。回家后,再把“罐装雪”“瓶装雪”等统统放进干净的缸里,上面加盖上木盖,这才算完成了“腌雪工程”的所有程序。
到第二年入夏,母亲才开启罐或瓶口,用腌制雪(其实已化为盐水)煮炒菜、绿豆汤为我们搽脸上的火气、身上的痱子。每次用“雪”,母亲都是用小汤匙舀一点,真可谓“惜雪如金”,几罐雪,母亲要用一个夏季……
长大后从书里发现“冬雪的作用”,才知道母亲贮藏腌制的雪的历史非常悠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曰:“腊雪甘冷无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瘟疫,小儿热痫狂啼……”李时珍简直就视雪水为夏天包医百病的“圣水”。《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宝玉品茶栊翠庵”中,妙玉给宝玉斟了一杯茶就是用雪水泡的。妙玉解释说,这水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共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瓮。当然,我母亲没有妙玉的“本事”,能把一罐冬雪原汁原味地贮藏五年。所以,冰箱进家前,她贮藏冬雪基本都是腌制。
现在随着农村空调、冰箱的普及,家乡没有人贮藏冬雪了。于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副良药——冬雪,就这样被人逐渐忽视了。
梦红楼摘自《安徽青年报》
为了您更好的访问本站,请使用手机或平板自带的浏览器可获得更佳的浏览体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