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个小时

原创 网络  2018-02-24 20:51:00  阅读 648 次 评论 0 条
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个高考作文,是一幅图,一个人要挖井找水,在地上挖了很多坑,深浅不一,有的地方都快挖到水了,但因为他浅尝辄止,结果一点水也没有找到。

  直到现在这幅图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由很琐碎的、点点滴滴的事情组成的。要把事做成,就要在一个地方形成足够的压强。我们缺少的不是策划,不是点子,而是持之以恒地把一件事情做深入。

  重复的力量

  什么是持之以恒?简单地说就是重复。有一本书叫《变异》,它提出了“一万个小时定律”。书中分析了很多有名的成功人士,无论比尔·盖茨,还是高尔夫球手泰格·伍兹,要成为高手中的高手,在某个领域成为杰出的专家,一万个小时是最基本的投入。

  我发现编程序也是这样。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程序员,怎么也要写个10万行以上的代码。如果你连这个量级的代码都没有达到,那说明你还不会写程序。

  有些年轻同事抱怨工作重复,枯燥无味没意思。我个人觉得,如果你觉得这种重复毫无必要,是简单的重复,那你应该想办法优化它。现在很多计算机软件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解决重复劳动的问题。但如果这种重复是必要的,像打球一样必须重复才能找到感觉,那你就要想一想,怎么用你的头脑,在这种必要的重复的基础上,形成有价值的积累,为你的未来打下基础。新的领悟、新的发现,都是在不断重复中得到的。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故事,说的是1948年辽沈战役的时候,林彪每天深夜都要求汇报每日军情,其实都是重复着一堆枯燥无味的数据:每支部队歼敌多少、俘虏多少,缴获的火炮、车辆多少,枪支、物资多少,还要分别统计出机枪、长枪、短枪,击毁和缴获尚能使用的汽车,也要分出大小和类别。这种工作很烦琐,很累人,看不出有任何价值。然而,1948年10月,林彪发现缴获的长短枪比例、大小车比例、军官与士兵的比例略微有些异常,从这些微妙的数字变化中,他判断出国民党王牌司令廖耀湘的指挥所就在附近。

  我曾推荐过一篇文章叫《我的助理辞职了》,说的是助理帮总经理贴票据的事儿。在多数人看来,这项工作既烦琐、重复,又没有意义。但这个助理设计了一个表格,把所有报销的数据按照时间、数额、消费场所等记录下来。时间一长,她就发现这些商务活动背后的规律,总经理没交代到的工作也能处理得很好。实际上,她对于重复的态度和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方法,让她的工作不再局限于贴票据的助理工作,拓展了她的职业生涯。

  勤能补拙

  中国有句俗话:“勤能补拙是良训。”“勤”里面就有对重复的态度和重复的方法。早期创业的时候,我也做过很多重复的事,有时候也会厌倦、退缩,想打退堂鼓。比如年轻的时候,我要发展代理商,一天跑两三个城市,跟每个客户重复讲代理政策,为什么要做代理,累得几乎要虚脱了,话都说不出来了,不想干了。但当时我看了一本书,就是宗庆后的《非常营销》。书里有一段,恰恰写到他不厌其烦地在全国走访上千家经销商和代理商,一遍又一遍地讲重复的话,一遍又一遍打动每个经销商和代理商。我看完以后,什么也不说了,接着去跑下一个城市。

  我是一个坐不住的人,但我在编程的时候,比谁都坐得住。别人顶多编三个小时就得出去透透气,吸根烟。而我坐在那里,除了吃点饭、喝点水,可以十个小时一动不动。编程的时候,如果有人在旁边玩游戏、看电影,别人总会忍不住溜一眼。但我可以做到完全无视。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如果坚持下来,你就可能做到了。很多人只看到人家成功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为成功做出的积累。七个馒头的比喻很恰当:当你吃了第七个馒头以后终于吃饱了,别人就开始研究,你吃的第七个馒头是用什么面粉做的?为什么吃了这个馒头就饱了呢?他们没有看到你前面还吃了六个馒头,这六个馒头就是前面提到的“一万个小时”的积累。

如您使用平板,请横屏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本站为无忧岛资讯个人官方网站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200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网络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