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中产年收入50万仍痛苦?

转载 网络  2018-08-08 08:57:15  阅读 2358 次 评论 0 条

买不起房、上不起学,一直在困扰著中国的百姓。日前网络上在疯传一篇署名宁南山的文章——《作为一个中产阶级,我对国家有哪些不满意》,点出中产阶级在大城市遇到的房价和子女教育等问题,引起了热烈讨论和共鸣。

文章说,“有的问题政府和国民都知道很重要,也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但是看不到改善的希望,甚至趋势在变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最明显:一个是房价问题,一个是学前教育产业化的问题。

 

年入50万超过发达国家中位数 仍活得累

文章举了个例子,一个30多岁的朋友在深圳有一套房,想换一套位于福田和南山90平米的普通学区房。房子需要80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首付一半(400万)。卖房可以拿到300万现金, 加上夫妻两人奋斗至今的积蓄100万,刚好够首付。另外还有几十万的税和中介费,只能去找亲戚朋友借。

了解深圳的朋友可能清楚,800万元的房子在深圳只能算是一般,居住品质甚至不如内地三线城市的新楼盘。如果学区好一点,居住的环境好一些的地方,1,000万也只是起步价。

我们算一笔账:贷款400万元,就算是30年期的,那每个月也好还贷2万多,这样一年下来就是25万至26万。也就是说,年入50万的家庭,一半已经还贷了。再扣掉个税和社保之类的,到手也就十五六万左右。一家三口还剩几个钱?如果再有老人,生活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这样的收入在世界任何国家都算是高收入家庭,可以秒杀当地的平均水平。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是59,039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6.64换算,差不多是39.2万元人民币。

按理说,年入50万元的家庭,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中位数水平,在中国这样的一个不怎么发达的国家生活,应该比较轻松。但是他们同样觉得痛苦,觉得活着很累。所以中国人常说,买了房子就要当一辈子的“房奴”。

 

 

那么能不能不换房呢?这位朋友说,孩子很快要上小学了,现在居住地的附近学校很差,一个学校几百个学生,但只有一两个能考上八大高中。中国人一向重视子女的教育,考虑到孩子的将来,只能换房。

幼儿园比大学教育还贵

这就涉及到了孩子的上学问题。作者说:“如果房价已经让人不堪重负,那么教育简直就是神补刀。”“以前的教育是大学最贵,现在变成了幼儿园最贵。”

据了解,深圳现在的幼儿园费用蹭蹭往上涨,一个学期一万以下已经算便宜的了。作者家附近有一家新开的幼儿园,每个月5,000多,还不包括伙食费和校服等,一年下来就是将近6万。谁都想上便宜的幼儿园,但是排队的人太多,基本排不上。

大家知道,中国有一个学前教育产业化的政策,从学前教育往后退,让给了市场。谁来买单呢?只有老百姓。就这一个政策,一个孩子就要多支付两三万的代价,而这相当于一个普通深圳市民两三个月的工资。

一个孩子就是这样,再有第二个孩子,一年就要花费10万。文中指出,现在中国放开了二孩政策,但是全国生育人口远远不及预期,从一个简单的幼儿园学费就可以看出来。

 

 

 

“义务教育减负” 家长疲惫不堪

熬过高消费的幼儿园,接下来的“义务教育减负”更让家长们疲惫不堪。随便一个小区门口都可以看到大量的课外培训机构的广告。作者说他周围的家长们,平均都给孩子报了三四个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和补习班。就是说,有多少个学生上课外班,就有多少个家长在陪着,增大了中产家长们管教孩子的时间成本和资金负担。

不是“减负”吗?为什么还要报各种培训补习班呢?因为孩子在学校学习时间太短,只能转向课外机构去弥补。作者表示,“减负”不是“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学内容和结构”,而是缩小学生在校的时间,降低教育资源提供。还美其名曰“让家长承担起应该的教育责任”。这种所谓的“减负”,其实就是给学校和教育部门减负,家长和学生们更累了。

中国是怎么了?

作者表示最不想看到的中国是这样的:十几亿中国人拚命工作换房贷,争抢教育资源,生活品质和居住空间远不如西方国家。而且生育率低到不可承受,宗教矛盾不断增加,因为老龄化而不得不大量引进外国移民。

无忧岛网旗下自媒体平台有 (原无忧岛资讯)无忧岛数码家电 欢迎您的关注。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23132.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