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卫全发是传统糕点的守“味”者,他有一份初心,要坚守传统糕点的文化。2014年从老家开封只身一人来到河南郑州,为的是将传统的糕点美食文化带到省会,在这里扎根发芽。
一走进卫全发老人的糕点铺子,柜台上放着老式月饼的包装纸,店里的摆件、桌椅都带着历史的气息,抬眼望去,一块金字黑底的匾挂在上方,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传承证书。这扑面而来的复古感,让人仿佛徉徜在古代小街上的店铺里。
中秋将至,店里的客人愈发增多,手工制作的月饼产量有限,不到下班时间,柜台里的老式月饼已一扫而光。
“我来这里就是冲着卫全发来的,这个手工的味道是别的地方买不到的。”顾客告诉陆媒记者。
老卫就是这么“执拗”,手工的速度完全跟不上顾客需求,但他坚决不用机械化量产, “要买等明天再来。”
传承祖辈糕点手艺 最早可追溯到光绪年间
老卫祖传三代都是做糕点的,家谱里面记载最早追溯到了1876年光绪年间。祖父是山西人,最后定居到了开封,做生意不少良心,不少一两,他的爷爷是如此,这种用心做事,童叟无欺的精神也就一代代传到了卫全发这里。
在后面的厨房,一块裱起来的“手上功夫”的匾额尤为显眼,老人说这是顾客送给他的,专门找到了位名人给题了字。
制作间不大,木案板却非常大,工具很齐全,看着就有年代的烙印,光制作月饼的模具从小到大就有好几十个,上面的雕花精巧细致。
“制作传统面点的工具都必须是木制的,所以你们看我的这些模具都是上好的实木,有的模具甚至比我岁数都大,也有清朝年间的。还有我祖传的骆驼刀,一共四把。”老卫兴致昂昂地说着,至于骆驼刀为何如此形状,老卫也说不上来。
坚守的是传统 量产就坏了口感
老卫对于“传统”二字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执念。他做的老广式月饼,绝不允许掺半点假东西,只用熟花生油,青丝红丝是陈皮做的,不萝卜丝滥竽充数,连里面的核桃仁,每个都是他亲手掰成八瓣做的馅。
中秋至,月饼的订单逐渐增多,但这个倔强的老人坚持一个人做月饼。
“这些月饼如果上了机器,就变了味道,或者搞人海战术,找一批工人来,那也不行,没有我的传授,味道还是不一样,我坚守的是传统,我要做的不单单是月饼,我希望顾客吃的是一种文化底蕴在里面。”
老卫说他做月饼时,把月饼看做一件艺术品,将自己的“信息”传递在月饼上,做到了真正的人心物合一的境界。他不一味追求量产,要对得起自己的招牌和顾客的信任,守住手工做出来的老味道。
老卫有个心愿,就是让传统月饼在郑州落地生根,让卫全发的月饼成为代表郑州传统糕点界的一种文化。于是,他蓄发明志,不成功,不剪发。
如今4年过去了,他的头发可以扎起长长的小辫子,他说这个目标还很长远,8年、10年,也许再长一点,但他有这个信心。
如您使用平板,请横屏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本站为无忧岛资讯个人官方网站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