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嘴里长“鹅口疮”怎么办?

转载 网络  2019-01-29 10:36:23  阅读 1444 次 评论 0 条

六个月大之前的婴儿,因为免疫力较弱,如果口腔或嘴唇的黏膜受损,或是没有每天好好清洁口腔,就可能长霉菌。最常见的是长念珠菌,俗称“鹅口疮”。外观和奶垢很像,但鹅口疮黏很紧,如果勉强去除可能会随之流血。

选择适当的抗霉菌药物治疗,通常都可以得到不错的效果。常用的是不会被肠胃道吸收的抗霉菌药物,也因此一定要涂在鹅口疮上才会产生作用,如果直接吃下去是没有用的。

如果治疗失败,有几个可能原因:

1. 治疗天数不足:建议十天为一个疗程,不能见好就自行停药。

2. 涂药次数不足:如果每天低于四次,可能会失败。

3. 反复感染:奶嘴或是妈妈的乳头上也有念珠菌,这时候要换奶嘴,或是同时治疗妈妈乳头上的念珠菌,才不会像打乒乓球一样,把念珠菌互相传来传去。

4. 太用力清洁:使用纱布或棉花棒太大力,可能会再次伤害口腔黏膜。

建议的涂药方式是,照顾者将手洗净之后,直接用手指头涂药在病灶上。比较不建议用棉花棒或纱布,如果太大力,反而会在黏膜上刮出新的刮痕,让鹅口疮又找到新的栖息地。

如果宝宝超过六个月大,且排除以上常见造成治疗失败的原因,就真的要小心是否有免疫力上的问题。不过这样的机会真的很少。

如您发现有部分资讯内容不显示,请直接复制链接选择浏览器打开,不要使用微信打开。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27882.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