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上最后的围网养殖或将全部拆除?大闸蟹产业让路环保,著名的阳澄湖大闸蟹如何破局行业危机?明年你还能吃到来自阳澄湖的绝世美味吗?
菊黄蟹肥,蟹秋之季,是食蟹者的春天。发育成熟的大闸蟹,我们挚爱的蟹膏和蟹黄,令人沉醉的蛋白质味道!
眼看着秋天的脚步近了,压抑了一年的老饕们吃蟹的欲望愈加真切地浮了上来,而牵动着他们味蕾的正是千里之外的阳澄湖。
阳澄湖卡在苏州和上海之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的一年只分两季:淡季和旺季。这两个季节将阳澄湖周边的渔村划分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每年1到9月的淡季,阳澄湖是宁静的,蟹农每两天投放一次饵料,除此之外并无太多事做,年轻一代则多在外地或周边的工厂打工,白天的渔村更像是一座空城。
不过,每年9月开湖以后,这种宁静便被瞬时打破,没有任何起承转合阳澄湖一秒跨进旺季。各地前来采购的大小商贩和运输车辆堵塞了阳澄湖镇上唯一的商业街,蜂拥而至的食客则填满了所有农家乐、游船、餐馆,一只小小的大闸蟹,串起一整条吃喝游乐玩的产业链,支撑起阳澄湖人的喜乐与荣衰。
蟹农们的不安
苏阿水(化名)是阳澄湖边上1800多个蟹农中的一个,是这条大闸蟹产业链最上游的一个普通单元。
7月,距离今年的开湖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像往年一样,苏阿水来到阳澄湖畔的巴王庙上香,祈求祖师爷赏碗平安饭吃,水好蟹肥,大闸蟹有个好收成。
从庙里出来,已是正午,三伏天的太阳白晃晃地照射在苏阿水精瘦、黝黑的脸庞上,他眯了眯眼睛,几十年的水上生活让他的胳膊、脑门布满了突起的青筋,这是生活艰辛留下的痕迹。
在正午灼热阳光的炙烤之下,眼前平静的湖水看上去似乎会在某个时刻突然沸腾起来,此刻苏阿水的心思也像这湖面一样,酝酿着不安的情绪。
苏阿水今年60岁,已经在阳澄湖上养了20多年的螃蟹,算得上是在阳澄湖上养螃蟹的第一代老蟹农。然而,明年这样的水上生活还能不能继续,在他和像他一样的蟹农心里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最近有一个消息在蟹农中不胫而走。过了今年的蟹季,阳澄湖的湖面上也许就不允许再围网养螃蟹了。
事实上,类似于这样的消息这几年一直在蟹农中间流传。从2000年后围网养殖的面积就一直在减少。现在湖面上的围网已经不足高峰时的10%了。去年12月底,政府更一举撤掉了阳澄西湖上的所有围网。
一切的迹象都显示,阳澄湖上全面禁止围网养殖只是时间的问题。著名的阳澄湖大闸蟹命运未卜!
如果真的不允许在湖上养螃蟹了,那自己该怎么办?像苏阿水这样的蟹农很彷徨,没有一技之长的他们,今后该何去何从?看着面前的阳澄湖,苏阿水突然觉得它正在失去往日熟悉的面容,一切似乎都变得有点陌生。
曾经的阳澄湖是苏阿水最熟悉不过的地方,逐水而生,他了解这座湖的每一片水域胜过了解自己的身体。尤记得,小时候只要晚上撒网就能捞上一大堆大闸蟹,用蟹篓挑到城里,只卖4毛多一斤。当时的大米2毛一斤,猪肉7毛一斤。那时候的水也清,晚上灯笼一照,水底的鱼虾蟹看得清清楚楚的。
一切的改变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因为过度捕捞,湖里的资源已近枯竭,渔政部门中断无序捕捞,让渔民从事围网养殖,苏阿水就在那个时候完成了从渔民到蟹农身份的转换。
很快,阳澄湖边的蟹农越来越多,阳澄湖面上的围网也越来越密,拢共17万亩的湖面到2000年的时候围网面积达到了将近15万亩,几乎就把阳澄湖给盖了起来。
“那时候,快艇已经开不进阳澄湖了,整个水面被围网分割得好像迷魂阵,像我这样的老渔民要是晚上进去,都是要迷路的。”
陌生的大闸蟹
当时,中等大小的蟹苗要10块钱一只,苏阿水买了5000只,交了4万元的湖面租金,建围网也花了5万多。
“第一年就是个丰收年,当年就把成本收回了大半。”但之后的20多年,像这样的年景并不多。
随着繁殖技术的进步,蟹苗的价格每年都在降,现在每只的价格已经不到1块钱。而阳澄湖大闸蟹的名气却越来越大,身价也水涨船高,市场售价基本保持着每年10%的增幅。
约三两重的雌蟹、四两重的雄蟹,出水价格约100元一对,这已经算收购价格比较高的了。“出水价不能太高,蟹农这么多,大家都这个价格,你不卖,别家就会卖。”
而距离村子仅三四公里外,在当地蟹王批发市场中,同等规格的大闸蟹,会以120元以上的价格出售给前来批货的客商,到了市场其零售价格就已经达到200元以上。若以消费大闸蟹最多的长三角地区来计算,从出水到市场,一只大闸蟹走过的最短距离不过几十公里,身价却已经翻了一倍。
不知是从哪一年开始,阳澄湖开湖后,就有大车小车的螃蟹从外地运到阳澄湖的市场上,或泡一泡阳澄湖的水,或者就干脆只是在这里过一下路,就明目张胆地打着阳澄湖大闸蟹的旗号发往全国各地,大家还给这些蟹取了颇具形象的花名:“洗澡蟹”“听涛蟹”!
《新京报》就曾经曝光了阳澄湖大闸蟹的利益链条。当年阳澄湖大闸蟹的真实年产量为1600吨左右,市值约3亿元,但市场上的阳澄湖大闸蟹销售额却达到了300亿元,由此推算出充斥在市面上阳澄湖大闸蟹99%都是冒牌货。
还有一些螃蟹爬到了互联网上,在商家的精心策划下,大闸蟹摇身变成了一张张精美的蟹券在消费者间流转。在见证了人们友谊的同时,也让大闸蟹的身价攀上了新的高峰!当印着15888元十只精品大闸蟹的蟹券跃入苏阿水眼中的时候,他沉默了。
没错,在这条高速运转的产业链上,蟹农是最为沉默的一环。
一笔账算下来,风吹日晒的蟹农养殖20亩水面的螃蟹一般一年能卖七八万,刨去成本,一年能赚三四万。苏阿水村里就曾有一户蟹农,养了10多年蟹,连年亏本买不起房子,只能搬到一艘由渔船改造的房子里生活,一家三代人就挤在10多平方米小船上。
养螃蟹的不如卖螃蟹的,卖真螃蟹的不如卖假螃蟹的,卖假螃蟹的不如卖纸螃蟹的!苏阿水和螃蟹打了一辈子交道,可是现在,他却觉得自己并不真的认识这只小小的大闸蟹!
难以兼容的水与蟹
这几年,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林林总总的蟹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每年蟹季都会有一些陌生人来到阳澄湖,租一艘快艇,开到水面开阔处,扯出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某某蟹业,然后再抓两只健壮的大闸蟹各种拍照、录视频:您所购买的阳澄湖大闸蟹就是从这片清澈的湖水中孕育出来的自然瑰宝!
苏阿水总是嗤之以鼻:“成吨的死鱼扔进去,湖底这么密集的螃蟹,各种排泄物,为了防止病害偶尔还要投放点渔药,你告诉别人水是清澈的?真该让他们捧一把水闻一闻有多腥。”
阳澄湖从1992年开始大面积的围网养殖到2000年部分水域出现蓝藻,只用了8年时间,原先“一根针掉下去也能捡起来”的阳澄湖早就消失了。
2007年,一件事情震撼了苏阿水的心。
与阳澄湖同一水系的太湖爆发蓝藻。距离太湖只有几公里之遥的无锡市,自来水因为受到污染而停止供应,苏州市的供水也受到了影响。守着太湖没水吃,太湖的水污染事件成了当时国内最大的一桩新闻,变成了对中国过去30年来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由此震动了全国,也惊动了世界舆论。
蓝藻暴发的原因跟气候有关,更与太湖水质下降有密切关系:工业、农业、渔业和生活污水被认为是导致水质下降的四大污染源头,过于密集的围网养殖也被看成是罪魁祸首之一。
当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要求:太湖、巢湖和滇池的围网养殖要全部取消。阳澄湖隶属太湖流域,围网养殖阳澄湖大闸蟹被认为是太湖水富营养化的一个原因,太湖要治污,阳澄湖也不能置身事外。
有经验,懂得“看风向”的苏阿水们知道,阳澄湖上也要搞一次大的“改水”啦!
果不其然,从此“改水”成了阳澄湖的主题,也成了苏阿水们的心事。
由于苏州城区的供水也全部来自太湖,2016年9月,为进一步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阳澄湖被定为苏州市的第二水源地,也正是由于阳澄湖成为苏州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苏州对阳澄湖生态保护的力度开始加大。从2013年至2018年,苏州市已先后实施了两轮“阳澄湖生态优化三年行动计划”。在这些计划中,压缩围网面积都是重点内容。
今年6月,太湖已经完成了湖面围网的全面撤除,终结了30多年围网养殖的历史。苏阿水虽然潜意识里还是期盼着一个围网养殖和阳澄湖水质两全其美的办法,但他心里很清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情景是可以想象的:大闸蟹要为自来水让路,这一点毫无商量的余地。
经过几轮的围网压缩,目前阳澄湖面围网养殖面积从15万亩缩减到了1.6万亩,水质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按照官方认证的每亩300只产量,今年阳澄湖里大闸蟹能够带着防伪认证上市的不会超过500万只,这显然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的姚水生也透露,最快就在今年开湖节上就会宣布阳澄湖全面撤除围网的时间。若是真的取消围网养殖单靠自然水体,大家要想吃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恐怕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涅槃还是重生
今年年初,阳澄湖镇集体资产交易中心举行了一次招标会,这次会议是针对陆巷村、十图村的234块养殖池塘进行的集中招标,总面积达2903.1亩。
这次招标,源于近两年阳澄湖镇为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全镇范围内大闸蟹养殖池塘实施的高标准池塘改造。高标准池塘是利用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引用阳澄湖的水源入池塘,再对养殖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并按照“863”养殖模式(即亩投放800只、回捕600只、亩效益3万元),实现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据姚水生介绍,阳澄湖沿湖区域已经建成养殖池塘面积7.48万亩,是湖内围网面积的四倍还多,其中3.87万亩已经完成标准化改造,剩下的也将在今年基本改造完成。 “阳澄湖沿湖地区养殖的螃蟹已经以万吨计算,早已经超过了湖里大闸蟹的产量,基本上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看来,围网面积的萎缩也在倒逼着生产方式的转变,在水环境保护日趋从严的大背景下,这或许才是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未来要走的必经之路。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些标准化池塘养出来的大闸蟹到底能不能被称为“阳澄湖大闸蟹”?
200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向原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地域保护范围为江苏省苏州市自然形成的阳澄湖水域,共计113平方公里。成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现称“地理标志产品”)代表着阳澄湖大闸蟹独具特色的品质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在品类繁多的蟹产品中为阳澄湖打响了品牌。
申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时候,阳澄湖内围网养殖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当时的负责人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曾经的利好政策竟会成为束缚阳澄湖大闸蟹这一品牌发展壮大的最大绊脚石。
如今在规定的113平方公里水面上,仅剩下1.6万亩围网养殖面积,而这1.6万亩明年可能也不复存在。阳澄湖大闸蟹这个品牌已经到了需要进行“抢救性保护”的关键时刻,其中的命门就是能否扩大原产地保护范围。
目前,包括昆山市农业委员会、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在内的政府机构和行业组织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广义阳澄湖大闸蟹”的概念,主张阳澄湖包括周边流域内的池塘里养殖出来的优质大闸蟹,都可以叫“阳澄湖大闸蟹”。
在扩大原产地保护范围没有得到批准之前,这些标准池塘养殖出来的大闸蟹还是只能标识 “某某牌大闸蟹,产地阳澄湖”,避免违反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
7月26日清早,苏阿水开着快艇去查看属于他的10亩养殖水面。今年的气候不错,应该能有个好的收成,他黝黑的脸上难掩兴奋,虽然未来的命运如同阳澄湖上的风一样莫测,但眼下丰收在即的喜悦仍在他的把握之中。
行业的发展给生态环保让路,实质上是经济增长回归理性的体现,虽然在转型的过程中难免阵痛,但相信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行业涅槃之后必然会迎来重生。
2019年的漫漫炎夏眼看要过去了,全中国、全世界的饕餮之徒都在等待秋天,秋风一起,来自阳澄湖的绝世美味即将登场。然而,明年呢?
甘滑滋润的蟹膏和肥厚香浓的蟹黄,还能再现唇齿间的芳华吗?或者,这美味会不会变得更加昂贵呢?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商界杂志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