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的女儿还在读大学,她写了一篇武侠小说———哦,不,事实上是写了半篇小说,因为写到一半她便罢手不写了。
唉,写到一半的小说听来是多么令人沮丧啊,简直像织了一半的布遭人剪断,或煮成半熟的饺子忽而遇见停电。此女幼慧,叔叔伯伯阿姨都很看好她,但她就是不肯把那篇小说写完,老妈催她,她竟说出一个奇怪的理由:“我又没有谈过恋爱,这一段我是写不下去了。你要我写,那,你去帮我找个男朋友好了!”老妈一时气结,暗中抱怨此女明明是懒惰,却把理由编成如此这般。我闻其言,不禁大笑,我说:“哎,哎,你这女儿果真是没有谈过恋爱。她如果谈了恋爱,就知道,描述恋爱其实最好是没有谈过恋爱。真的谈了恋爱,写出来未必能直逼爱情……”
这一段话说得有点像绕口令,可能让听者更糊涂了。我想只好找些例子来说明吧!
2
一百一十多年前,英国的作家王尔德讲了一个故事给法国的作家纪德听,故事后来被人安上一个题目叫《讲故事的人》。在我看来,这故事简直是《老子》中“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批注。
故事是说有一个人爱讲故事,所以颇受村民欢迎,他会在返家时鬼扯一些奇遇,例如途经森林,惊见牧神吹笛、仙女群舞。途经海岸,又见三个美人鱼以金梳梳理碧发,听者觉得极其精彩。不料,他后来竟果然碰见自己描述的景象,当村民又来相询的时候,他却噤声不语,只说,我此行一无所见。
3
1844年出生的亨利·卢梭其实终其一生都住在法国,他的职业是收税员,但他当过四年兵,四年中遇见不少同袍是曾去过墨西哥的。透过这些同伴或忠实或不忠实的描述,他居然也感受到一些南美风情。之后他又跑到城市中的植物园去写生,观察非洲热带植物。
1889年,当时他已经45岁了,由于巴黎办万国博览会,他也就间接懂了一些塞内加尔、东京和大溪地。就这样拼拼凑凑,半揣度半狂想,他居然画出一派恍忽迷离亦真亦幻的作品,如《睡着的吉卜赛人》(1897)或《梦》(1910)都令观者倾倒入迷,连毕加索也景仰其人。
4
2004年3月,我应邀去淡大听叶嘉莹教授讲“词”,叶教授八十多岁了,风采依旧照人。满堂崇拜者,引颈以待。她是美丽清雅而又智慧灵明的。她的生平又有些传奇性,听她的演讲的确是无趣生活中的盛事。但那天她不知怎么说着说着就忽然冒出一句话,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在长辈安排下结了婚,而她此生最大的遗憾便是不曾谈恋爱,如果有来生,一定要谈一场恋爱。
可是,如果有来生,谈过一场好恋爱的美丽聪颖的那女子会比此刻的叶嘉莹教授更好吗?经她诠释的情词会更细腻吗?经她吟诵的诗会更催人泪下吗?“无憾”以后的叶嘉莹教授又会以什么面目活在来世呢?
5
神父无妻,却反能指导婚姻。男性医师不怀孕,也自能指导生产过程。梅兰芳并没去做变性手术,却能委婉唱出某个春天花园中的女子杜丽娘的情根欲苗……至于死,谁都没死过,却有人把死写得浃髓沦肌。
6
谁说要谈完一场恋爱才能把小说写好?
如您发现有部分资讯内容不显示,请直接复制链接选择浏览器打开,不要使用微信打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