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干货,不踩这些“雷”——走近圣地西藏,

转载 网络  2020-01-25 11:57:46  阅读 1679 次 评论 0 条

 

  我可能已经忘了藏地最初吸引我的地方,只是在成都偶遇一家甜茶馆,鲁固甜茶馆,捧起一杯甜茶,端起一碗热腾腾的藏面,看到对面坐着的师傅,听他说两句话,心像是被熨帖过。那些别人念起来绕口的地名,听起来陌生的街道,是我到过的,心里念念不忘的第二故乡。
满满干货,不踩这些“雷”——走近圣地西藏, 旅游资讯 第1张
  在西藏的几年,看了无数人来人往,按照西藏旅游局的统计数据,2006——2015年,到西藏旅游的人数从200万飙升至2000万人次/年,十年间近乎增长了十倍。 
  西藏火爆的同时,总会有一些大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引起一些误会和矛盾,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西藏地区一些常规上的禁忌。
满满干货,不踩这些“雷”——走近圣地西藏, 旅游资讯 第2张

以下都是干货

第一:不要当着藏族同胞的面称呼他们为“藏民”“老藏民”这些称呼。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点,这是老一辈援藏的长辈跟我说的。“藏民”“老藏民”这样子的字眼在他们看来是有贬低色彩的。  
满满干货,不踩这些“雷”——走近圣地西藏, 旅游资讯 第3张

  第二:关于敬献哈达。西藏敬献哈达是很常见的事儿。接待到西藏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献哈达,表示欢迎和尊重。结婚的新人,大家也要献哈达表示恭喜和祝福。到寺庙里朝拜,向佛主敬献哈达。这些献哈达都是有讲究的。
  首先,献哈达是有辈分讲究的。长辈向晚辈献哈达,用双手去接是不礼貌的,应该弯腰让他挂在你的脖子上。如果是晚辈向长辈献哈达,长辈是可以用双手接的。平辈之间献哈达,是可以挂在脖子上的,被献哈达时,应当弯腰伸臂,让哈达高过头顶,表示尊敬。在寺庙里僧人给你献哈达时,一定要双手合十弯腰低头,他给你系在脖子上。你献给僧人时,他则会用手接过来。因为,在藏区出家人是很受尊敬的。此时,就不存在年龄长幼的问题了。
  被敬献的哈达要系在脖子上,如果觉得不方便,取下来后要放在高的地方,不可以放在椅子上,会被视为不尊重。去周围地区游玩的时候,可以将哈达献给神山圣湖,将哈达系在湖边的石头。
  第三:藏传佛教有很多分支和教派,但是不叫“喇嘛教”。“喇嘛”在藏语里是一个专有名词,意为“上师、上人、大德”,是对藏传佛教高僧的尊称。由此可知,不是所有僧人都可以称之为“喇嘛”。那我们就来说说,在藏传寺庙里如何称呼僧人!对于寺里比较年轻的僧人,男性一般称为“扎巴”,安多藏区(甘南、青海)称为“阿卡”,女性统称为“觉姆”。对于年纪比较大的或地位比较高的僧人,一般称为“尊者”,对于活佛则称“朱古”或“仁波切”。如果不知道怎么教,见到僧人都可以称为“师傅”
  第四:在山上,湖边的石头上,风口的桥上,藏族人家的屋顶上,都会悬挂经幡,在有些地方也叫风马旗。经幡的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表示白云,绿色表示江河水,红色表示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上面写有六字箴言,他们认为那些经幡翻涌一次就代表诵经一次。不要扯动这些经幡,如果掉在地上,也不要去踩这些经幡,可以帮忙扶起在挂在旁边的树上。
满满干货,不踩这些“雷”——走近圣地西藏, 旅游资讯 第4张

  第五:转经是藏族同胞,特别是老人每天一项很重要的事儿。藏传佛教转经也有讲究,顺时针转、苯教寺院逆时针转。我曾经在冈仁波齐跟着藏族同胞转山时,对面一个苯教的人走过来。隔老远他们就叮嘱我不要跟那个人讲话。藏传佛教和苯教的寺院从外表上并不好区分,进寺庙跟着大部队走肯定没错。另外,遇到转经磕长头的人,不要走到人家正前面挡住别人的路拍照,这个很不礼貌的。
满满干货,不踩这些“雷”——走近圣地西藏, 旅游资讯 第5张

  第六:藏族人喜喝青稞酒跟酥油茶,到藏族同胞家里做客的时候,他们会请你喝酥油茶。他们的酥油茶有专门的酥油茶杯,端给你后,双手接过,双手捧起喝。如果不习惯酥油茶的味道可以直接说不习惯,他们都会谅解。喝酒时讲究“三口一杯”,主人给你倒满,不要一口饮进。第一次喝一口,主人斟满,再喝一口,斟满,再喝一口,斟满,第四次时就应一该干而尽。
满满干货,不踩这些“雷”——走近圣地西藏, 旅游资讯 第6张
 
如您发现有部分资讯内容不显示,请直接复制链接选择浏览器打开。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41248.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