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5点,痴呆风险降低60%,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转载 网络  2020-06-28 20:24:36  阅读 917 次 评论 0 条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北京冠肺炎的首例确诊患者“西城大爷”准确回忆起了5月31日至6月9日期间的活动轨迹,提供了一份多达38人的接触名单,为疫情防控抢出了时间。

  那段最为关键的“新发地菜市场”之旅更是为确定病毒来源立下了汗马功劳——试问谁不想年纪大了还能拥有一颗“最强大脑”?那您可千万别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咯,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老年痴呆。

  五管齐下:让痴呆发病风险下降60%!

  阿尔茨海默病是认知障碍最常见的病因,占所有认知障碍患者的60%-80%。患者最初会难以记住最近说过的话、自己的名字和刚刚做过的事情,早期也可能会变得冷漠或者沮丧。

  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沟通障碍、迷失方向、判断力差、行为改变等症状,最后连说话、吞咽和行走都会出现困难[1-3]。

  阿尔茨海默病并非遥不可及,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2016年的统计显示,全世界有超过4383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其中中国就有超过1000万人;而1990年这个数字仅为2020万,较1990年增长了117%[1,2]。

  然而,我们还没搞清楚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效的治疗手段更是少得可怜。为了应对认知障碍的大流行,最主要的方法还是预防,尤其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4]。

  想要预防认知障碍,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吸烟、缺乏运动、抑郁和教育程度等因素可以出一份力。不过,大多数研究只分析了其中一种因素对于阿尔茨海默病预防的作用,发现效果比较有限,只靠一种力量似乎很难扭转人们前赴后继地患上阿尔茨海默病。

  于是,最近Neurology上刊载的研究[5]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分析了五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作用,发现五管齐下还真的能让发病风险下降60%!

  健康生活:让你远离阿尔茨海默病!

  这项来自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研究纳入了芝加哥健康和老龄化研究(Chicago Health and Aging Project, CHAP)和拉什记忆和老龄化研究(The Rush Memory and Aging Project, MAP)中的超过3000名参与者[6,7]。

  CHAP研究是一项始于1993年的研究,纳入了超过1万名年龄≥65岁的参与者,研究从中随机选取了2137名没有认知障碍的患者,随访了18年。

  MAP是一项始于1997年的队列研究,纳入了2022名参与者,目前仍在随访中。两项研究每3年随访一次参与者,收集其阿尔茨海默病危险因素暴露并评估了其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症状。

  经过筛选后,最终有资料完整的1845名CHAP参与者和920名MAP参与者被纳入分析。

  研究人员关注了五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MIND饮食、体育锻炼、认识活动、吸烟和饮酒,根据之前的研究结果定义了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高危和低危人群,评估了不同程度遵循五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如果参与者符合生活方式的要求则能得1分,总的得分范围为0-5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方式越健康。

  此外,研究人员还检测了参与者的APOE基因型,分为携带/不携带APOE ε4等位基因;记录了参与者的种族/民族、教育程度、体重指数、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的使用情况、心血管疾病病史、抑郁症状等一系列的有可能影响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因素。

  在CHAP研究中位随访了5.8年和MAP研究中位随访了6.0年之后,分别出现了379例和229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结果发现,发病风险随着生活方式得分的增高而下降。CHAP研究中的总体发病率2.61/100人·年,而仅有0-1分的参与者发病率可达5.22/100人·年;2-3分的参与者的发病率与整体情况大致持平,约为2.59/100人·年;4-5分参与者的发病率则会下降至1.22/100人·年。在MAP研究中的总体发病率虽然较高,达到了3.82/100人·年,但发病率岁得分的变化趋势与CHAP研究一致。

  分析显示,CHAP研究中的参与者健康生活方式每增加1种,相应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就会下降30%(HR 0.70, 95%CI 0.59-0.83),在MAP研究中的降幅为26%(HR 0.74, 95%CI 0.66-0.84),总体的降幅为27%(HR 0.73, 95%CI 0.66-0.80)。

  CHAP研究中,与健康生活方式得分0-1分的参与者相比,得分2-3分参与者的风险可下降42%(HR 0.58, 95%CI 0.37-0.93),4-5分的风险仅为原来的1/3(HR 0.33, 95%CI 0.18-0.61);MAP研究中的降幅也分别可达34%和57%(HR 0.66, 95%CI 0.46–0.94; HR 0.43, 95%CI 0.28-0.66)。

  总体而言,得分2-3分和4-5分的参与者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分别下降了37%和60%(HR 0.63, 95%CI 0.47-0.84; HR 0.40, 95%CI 0.28-0.56)。

  亚组分析发现不论男女、种族、APOE ε4基因状态、受教育程度、体重指数和心血管疾病病史均不影响这一结论。不论原来的健康状况如何,只要能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能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衰老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NIA)主任Richard J. Hodes认为[8,9],这项观察性研究强调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组合在一起能够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为进一步尝试临床干预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延缓或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基础。

  同样来自NIA的神经科学部的项目主任Dallas Anderson则指出[8,9],虽然这项研究描述了许多生活方式因素可能会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但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不过,由于这项研究分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队列,因此研究的结果依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研究作者、拉什大学医学中心内科学副教授Klodian Dhana总结道[8,9],这项研究说明了五种健康生活方式所组成的评分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降低明显有关。

  此外,研究人员还注意到目前主要的生活方式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心脏协会(AHA)定义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指标与认知障碍相关的危险因素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实际上,健康的生活方式远不止能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更多好处:各种慢性病也都被赶走!

  改善生活方式作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基石之一,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比如,AHA就定义了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指标(ICVHM),即不吸烟、保持体重指数、坚持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和保持正常的血压、胆固醇和血糖水平的7个要点。

  这些指标已经被证明与冠心病、卒中、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死亡有关,同时在Framingham心脏研究后代调查中的研究还进一步证明了保持理想的CVH评分能够降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其他疾病的风险[10]。

  健康生活方式的还能让人们有机会享受没有癌症、没有心血管疾病、没有2型糖尿病的快乐人生。基于护士健康研究和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的结果显示,遵循从不吸烟、体重指数 18.5-24.9kg/m2、每天中度至剧烈运动≥30分钟、适度饮酒和饮食质量得分较高的5条健康生活标准就能够延长十几年的健康预期寿命,避免重大慢性疾病的发生,能多浪好久[11]!

  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止能让美国人健康长寿,对于中国人也一样有用。在中国心血管代谢疾病和癌症队列(4C)研究中定义了7条符合中国人情况的ICVHM标准并分析了这些指标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就降低18%,糖尿病患者保持这些健康生活习惯,相应风险会降低15%[12]。而没有糖尿病的参与者如果没有健康生活,新发糖尿病和心血管死亡、心肌梗塞、卒中以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就会上升[13]。

  实际上,有利于心血管代谢健康的指标与有益于大脑健康的指标有不少相通之处,即使是没被CHAP研究和MAP研究纳入评分标准的体重指数、血糖、血压、胆固醇等指标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与认知障碍有关[14],而保持健康的认知功能和有效治疗糖尿病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14]。

  不抽烟、少喝酒、迈开腿、健康饮

  参考来源:

  [1] GBD 2016 Neurology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Lancet Neurol. 2019;18(5):459-480. doi:10.1016/S1474-4422(18)30499-X.

  [2] GBD 2016 Dementia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dementias,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Lancet Neurol. 2019;18(1):88-106. doi:10.1016/S1474-4422(18)30403-4.

  [3] 2020 Alzheimer's disease facts and figure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Mar 10]. Alzheimers Dement. 2020;10.1002/alz.12068. doi:10.1002/alz.12068.

  [4] Kivipelto M, Mangialasche F, Ngandu T.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cognitive impairment, dementia and Alzheimer disease. Nat Rev Neurol. 2018;14(11):653-666. doi:10.1038/s41582-018-0070-3.

  [5] Ghana K, Evans DA, Rajan KB, et al. Healthy lifestyle and the risk of Alzheimer dementia: Findings from 2 longitudinal studies. Neurology published online June 17, 2020. doi:10.1212/WNL.0000000000009816.

  [6] Bienias JL, Beckett LA, Bennett DA, Wilson RS, Evans DA. Design of the Chicago Health and Aging Project (CHAP). J Alzheimers Dis. 2003;5(5):349-355. doi:10.3233/jad-2003-5501.

  [7] Bennett DA, Schneider JA, Buchman AS, Mendes de Leon C, Bienias JL, Wilson RS. The Rush Memory and Aging Project: study design and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cohort. Neuroepidemiology. 2005;25(4):163-175. doi:10.1159/000087446

  [8] Hannah Joy. Combine 4 or 5 Healthy Lifestyle Traits to Keep Alzheimer's at Bay. June 18, 2020. Health Watch. Available via

  https://www.medindia.net/news/healthwatch/combine-4-or-5-healthy-lifestyle-traits-keeps-alzheimers-at-bay-195543-1.htm

  on 2020-06-19.

  [9] Minn Post. Available via

  https://www.minnpost.com/second-opinion/2020/06/combined-4-5-healthy-behaviors-linked-to-a-60-reduction-in-risk-of-alzheimers-disease/

  on 2020-06-19.

  [10] Corlin L, Short MI, Vasan RS, Xanthakis V. Association of the Duration of 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Through Adulthood With Cardiometabolic Outcomes and Mortality in the Framingham Offspring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Mar 11]. JAMA Cardiol. 2020;5(5):1-8. doi:10.1001/jamacardio.2020.0109.

  [11] Li Y, Schoufour J, Wang DD, et al. Healthy lifestyle and life expectancy free of canc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type 2 diabetes: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2020;368:l6669. Published 2020 Jan 8. doi:10.1136/bmj.l6669.

  [12] Wang T, Lu J, Su Q, et al. 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Metrics and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Prediabetes and Diabetes. JAMA Cardiol. 2019;4(9):874-883. doi:10.1001/jamacardio.2019.2499.

 

  [13] Li M, Xu Y, Wan Q, et al.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Associations of Modifiable Lifestyle and Metabolic Health Status With New-Onset Diabetes and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The China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and Cancer Cohort (4C)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un 15]. Diabetes Care. 2020;dc200256. doi:10.2337/dc20-0256.

  [14] Srikanth V, Sinclair AJ, Hill-Briggs F, Moran C, Biessels GJ. Type 2 diabetes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towards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both comorbidities.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0;8(6):535-545. doi:10.1016/S2213-8587(20)30118-2.

如您发现有部分资讯内容不显示,请直接复制链接选择浏览器打开。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49859.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